第1026章 IMF的前世今生(1/2)
第1026章 IMF的前世今生 在殖民主义时代,列强明火执仗,金融是战争、海盗行为的支持者,也是掠夺利益的分享者。
在产业资本主义时代,为追求贸易带来的超额利润,货币、金融是输出商品的工具,列强之间的货币地位、金融地位争夺,也是为了获得商品利益。
在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追求贸易利益转变为追求超额铸币税利益,强权货币利用绝对优势地位,不仅从占有他国资源、商品、劳动中获利,同时还在左右全球金融价格的涨跌中获利,更从动辄就击垮一个国家经济的过程中获利。
说到财富劫掠,人们极易联想起海盗,其中就有绅士海盗与皇家海盗的说法。
欧洲人通常把由某国家政府或皇家支持的海盗统称为皇家海盗或绅士海盗,在大航海时期,基于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地的扩张,全世界的海洋上行驶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货物的船只,所以海上劫掠成为一种职业。
这原本是一种民间强盗帮伙的犯罪行为,但老牌欧洲帝国为了强化航海技术,扩大殖民地,刻意豢养海盗,甚至使之合法化。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皇家海盗,而最为著名的人物,恐怕非英国大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莫属。
1577年和1580年,德雷克因两次环行地球,在1581年4月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登船赐予皇家爵士头衔。
但是,英国人心目中的这位英雄及其统率的霍金斯船队,其实就是英国皇家特许的海盗团伙,他让英国皇家的每1英镑投资变成了47英镑的利润。
在16世纪的欧洲,西班牙是天主教的大梁、世界霸主,而英国却无足轻重。
但是,这个时期宗教革命风起云涌,逆转着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
英国亨利八世创立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英国成为最早的新教国家之一。
美国也很惨,胡佛百般努力下的经济希望,被英国霸道的金融行径彻底打入了深渊。
这期间,美国发明了消费信贷,随之汽车年产量从1924年的290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530多万辆;这期间,美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8%,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从608亿美元增加到了680亿美元,而人均GNP增长了25%。
1915年1月,为避免与美国的中立立场相冲突,英国委派了一位重量级商人来到纽约,并任命其为英国驻美的商务代表。
这个人就是与英、美高层都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在国际上已极负盛名的大金融家、摩根财团的当家人J·P·摩根。
1917年1月,德国潜艇再次大规模封锁英美之间的海上运输线,并声称六个月内取得战争的胜利。
如果这条战争生命线被切断,德国赢得战争,那美国对协约国数以百亿计的债务势必灰飞烟灭。
1925年,本该全力恢复经济的英国,却十分着急拯救日渐衰落的英镑地位。
其财政大臣丘吉尔四处奔走,试图重建战前强势的金本位英镑地位,以及1英镑兑4.
86美元的固定汇率。
J·P·摩根当时就在纽约,所以说“来到”
并不合适,但却有另外一个负责居中串联的人确实从伦敦来到了纽约,那个叫姓罗斯柴尔德。
大航海时期同时又伴随、连接着殖民时期,殖民者为了殖民一片土地,除了刀枪棍棒之外,还会采用金融武器。
而且,为了击垮德奥联盟,法国报刊释放一则虚假新闻“维也纳信贷银行正在遭到挤兑”
,没想到,法国此举不仅引火烧身,且引发了一场震撼整个欧美金融市场的信用危机。
丘吉尔在纽交所的画面确有其事,至于叹息是南易看过资料后脑补的,不过也不是他一拍脑门随意想出来的。
1930年年底,美国经济出现了转机,股市也于1931年3月收复了1929年的失地。
但就在这时,欧洲信用危机突然爆发,信息灵通的华尔街大佬再次疯狂抛售股票。
康熙年间,满清在茶叶、丝绸、瓷器方面,已经成为英国、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的主要供货基地,英属东印度公司等外国企业在华大量采购商品。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对内巩固新教地位,对外支持荷兰等新教国家独立,试图将英国变成新教帝国,于是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
1924年,美国人拥有一台收音机还是一件新鲜的事儿,但到了1929年,美国已有1000多万个家庭至少拥有一台收音机。
维也纳信贷银行在此期间并没有盈利,只是依靠国内储蓄和短期外债所提供的现金流动性维系运转,而收购资产所需资金全部来自英美财团的短期融资。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天,美国总统威尔逊立即声明美国保持中立立场,8月19日,他更号召美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一战5年之间,美国工业总产值从不足250亿美元,增长到了640亿美元,增幅156.
7%;美国百万富翁的人数增加一万七千人。
时任美国财长梅隆承认,战争交易美国所获利润率高达80%。
德雷克明里表现出来的是杀人掠货的海盗行为,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初级的金融行为。
在这样的前提下,铜钱的市场信用大打折扣,这就为境外商业和金融势力留下了可乘之机。
正当德国民众面临饿肚子危机之时,一名奥地利落榜美术生站出来带头哼唱:“我是老赖,我是老赖,不还钱,不还钱……”
如果这种猜测是真实的,南易的脑补也算是言之有物。
洋人不受清廷控制的大量铸造银圆,并以此大量套取国银汇差。
在当时的满清,严重的财富外流已经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这也是道光必须痛下决心派遣林则徐禁止鸦片的重要经济背景。
并且,英国公司还想德国公司好好“凡尔赛”
,它还指望德国公司帮其归还美国银行的贷款呢。
1929年以后,为强化投资者信心,摩根财团率华尔街金融机构出资构建的“救市基金”
,居然也全部清仓。
1577年,德雷克得到一个情报,西班牙一艘满载金银财宝的运输船卡卡弗戈号正从秘鲁驶向巴拿马城。
于是,德雷克在巴拿马外海设伏,于1579年3月3日将远道而来的卡卡弗戈号擒获,一次性打劫黄金80磅、白银20吨、银币13箱以及众多珍珠宝石。
8月9日,当纽约联储把再贴现利率从5%提高到6%之时,华尔街股市开始走向崩盘。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崩盘,而英国财长丘吉尔正巧站在纽交所的看台上,他目睹了当天发生的一切,并犹如黄鼠狼般对它叼在嘴里的山鸡叹息道:“上帝啊,真是可怜的美国人。”
但是一次出海需要两三年时间,而那时候海上航行的风险是巨大的,商船葬身大海是常有之事,这也就意味着巨大的收益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正因如此,有人在尝到一两次甜头之后,见好就收,把手里的“股份”
卖给别人,即股份套现,接手股份的人可能会爆赚,也可能会血本无归。
这批人是德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一个个都掌握着“发声权”
,10万马克的冤枉加40万马克的事实凝聚成一口黑锅,犹太人不背也得背。
由于得到英国皇家的资助,1572年开始,德雷克驾着武装商船,在加勒比海成了当时让西班牙人闻风丧胆的“黑珍珠”
,同时也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为英国劫掠财富无数。
更重要的是,黄金从欧洲流向美国,1919年,美国黄金储备相当于世界各国黄金储备总量的40%,并借战争所得,从境外投资者手中赎回20多亿美元的美国债务,一举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而其后,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资本看通过汇差的金融手段已经无利可图,于是,放下“文”
功,端起“武”
斗。
尽管新任总统罗斯福启动了行政干预手段,但到1933年3月,美国依然有9000多家银行清盘关张。
情急之下,1917年4月6日,美国被迫正式对德宣战,没错是被迫,美国才不想亲自下场去打,躲在背后冷眼旁观,一边卖货一边放贷,美滋滋的,谁料德国不但放狠话,还要把“好兄弟”
给灭了,美·靓坤·国火气能不大吗?
没说的,砍死它。
1929年2月7日,正当美国还在考虑是否通过加息抑制市场投机之际,英国先动手了。
这日,在美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英国央行单方面将银行贴现利率从4.
5%提高到了5.
5%。
…… 按照道威斯计划,德国的战争赔款变成了185亿帝国马克的短期外债,而美国发生大萧条,也导致英美银行大力从德国撤回资金,迫使德国再次走上摆烂的钢丝绳。
大量的投资血本无归,这又岂能甘心,既然自己找不到,那就打劫满载而归的商船。
一方面,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很难有财力兑换白银,无法倚重白银为财富保值;另一方面,满清早年是个贫银国家,白银生产依赖滇省、缅甸和安南的银矿,但这些地方无法提供稳定的白银来源,这使得官银来源严重依赖市场,必须依靠官方所制铜钱去市场兑换。
问题是,欧洲、北美对满清商品需求量巨大,但满清人对境外输入的洋棉布、毛纺品、金属制品以及香料、胡椒、檀香等需求很少。
例如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八年的13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货值不过1687余万两,只相当于满清出口英国茶叶货值的六分之一。
一战以及战后的十几年风云诡谲无不与金融有关,如果说一战是因金融而起若有点牵强,那二战完全可以说因金融而起,美国偏安一方,在二战中虽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毫无疑问,获得的更多。
两年之间,英国迫使美国减息,吹胀美国经济泡沫,然后再迫使美国加息刺破美国经济泡沫,这很可能是英国为了维系自身地位而刻意打压美国的手段。
这时候,一个特有的货币现象出现。
1833年到1838年的5年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跟踪调查发现,洋钱已充斥粤省、胡建和浙省等许多沿海地区。
为制止这一联盟,1931年3月,法国责令大幅削减对维也纳信贷银行的短期融资。
另外,在欧洲无力顾及拉美和远东市场之时,美国对拉美贸易从不到8000万美元扩张到34亿美元;美国已基本控制了墨西哥的石油和橡胶,玻利维亚的锡矿、智利的硝石与巴西的咖啡;美国私人资本对远东市场的输出从35亿美元增长到了70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使出了上中两策,第一就是对茶叶进口征收高额关税,第二研发具有成瘾性的特货鸦片,有组织、大规模地对满清展开特货走私。
但是,偿还战争赔款却是少不了的义务,此时维也纳信贷银行在摩根财团、英格兰银行等巨头的支持下,变成了奥地利最具实力的金融机构。
而英美财团之所以要支持维也纳信贷银行是为了让它扮演一个很特殊的角色——收购奥地利的中小银行、奥地利政府为偿还债务不得不变卖的优质资产。
一战后,《凡尔赛协议》以极其苛刻的条件肢解了奥匈帝国,切断奥地利与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之间最有价值的经济循环链“资源供给”
,以致奥地利工业从此废墟一片,再也没能恢复起来。
在一战期间,美国是1917年对德宣战,但其实在1915年美国已经卷入了一战。
1928年下半年,白宫已经注意到股票市场与信贷市场相互推动的疯狂投机,但因为对英、法、德的承诺,美联储不敢轻易放弃低利率政策。
1928年12月4日,美国第30届总统柯立芝发表了其任上最后一份国情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