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章 世间再无杨贵妃(1/2)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节选自《长恨歌》白居易 …… 草草安葬完杨贵妃等人后,大军启程,继续西行。

郦雪璇突然盯着白复,没头没脑问了一句:“你怎么会对还魂丹如此熟悉?”

白复心道:“我和忠嗣师父当年也想借还魂丹脱困,可惜未能如愿。”

想到忠嗣师父,白复黯然神伤。

若师父健在,岂能让安禄山这狗贼攻陷潼关?

白复大恨。

看着大军走远,白复对郦雪璇道:“动手吧,再不动手,我担心贵妃娘娘撑不住了。”

郦雪璇一掌劈出,掌风将坟头推平。

两人迅速将墓地挖开,将棺椁撬开,杨贵妃蜷缩在棺中,仿佛一束沉睡中的海棠花…… 白复掏出高力士留下的瓷瓶,将几滴血红色的液体滴入杨贵妃的口中。

随即,掏出银针,十数针扎入经络要穴,杨贵妃脸上的灰气慢慢褪去。

郦雪璇将杨贵妃扶起来,模仿高力士的手法,用右掌抵住杨贵妃的后心,推宫活血,将内劲缓缓注入到杨贵妃的体内。

真气游走到心脉附近,郦雪璇发现,杨贵妃的心脉周围有数道真气护体。

若不是这数道真气,丹毒早就已经将心脉侵蚀。

到时,大罗金仙也救不回贵妃性命。

杨贵妃缓缓睁开双眼,惆怅无光。

过了好半晌,扑入郦雪璇怀中,猛然一声,嚎啕大哭。

闻者心酸,见之心碎。

郦雪璇感同身受,手抚其背,泪如珠串。

哭了许久,杨贵妃情绪才平缓一点。

她拉着郦雪璇的手,泣道:“郦姑娘,我真的就想这么去了,一了百了。”

郦雪璇道:“你也别恨陛下,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杨贵妃摇摇头,叹道:“我不怨他,也不恨他。

他身为帝王,比我背负的更多。

自从安禄山叛乱,他一夜之间白头,仿佛衰老了数十岁。

我只恨自己,嫁入帝王家。

最繁华,也是最凄凉。”

郦雪璇止住眼泪,道:“洛阳沦陷前,白马寺的了空方丈让我暗中保护你。

没想到最后是这个结果。

现在何去何从,娘娘可有主意?”

杨贵妃叹道:“经此一役,我杨家一门殆尽。

我自幼长在蜀州,不如在此终老吧。

郦姑娘,恳请你带我上峨眉,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 郦雪璇掩上门,守在门口的白复问道:“娘娘怎么样了?”

郦雪璇道:“情绪算是平稳下来了,不过受了惊吓,现在昏昏睡去。

等她醒来,咱们就启程。”

白复稍微走远两步,轻声道:“坟地已经恢复原样了,看不出动过手脚。

不过……”

“不过什么?”

郦雪璇问道。

白复叹了口气,道:“不过好几个时辰过去了,无人返回,开棺救人。”

郦雪璇眼中寒光一闪。

…… 杨贵妃醒来后,三人动身上路。

为了旅途方便,郦杨二人改扮男装,化成两名俊俏的书生。

两人肌肤赛雪,过于俊美。

又抹了点锅底灰,让自己显得黝黑些。

两人涂抹锅灰,如同擦抹胭脂,认真仔细,待涂抹匀称后,方才作罢。

白复在一旁暗暗好笑,心道:“真是女孩子,连扮丑都不含糊。”

路过杨贵妃的墓地时,杨贵妃驻足良久…… 杨玉环剪下一绺青丝,葬入土中。

翻身上马后,对白郦二人灿烂一笑,道:“从今天起,世间再无杨贵妃。”

三人四马,绝尘而去。

…… 一路上,策马并行,白复从郦雪璇口中得知了战事的最新消息: 潼关乃天下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哥舒翰驻守潼关,深沟高垒,据险固守。

燕军数次进攻都被击退。

南下燕军遭到唐军顽强抵抗,“下南阳,取武关,经蓝田绕袭长安”

的军事部署未能实现; 进军荆楚和江淮的燕军,由于唐军防守严密,掠夺江淮财赋重镇的筹划幻灭; 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唐军在河北节节胜利,各地民众纷纷起义,十几个郡宣布光复。

燕赵大地重新回到李唐朝廷手中,范阳与洛阳的联系彻底断绝。

安禄山四面楚歌,本已打算撤军,放弃洛阳,躲回范阳老巢。

形势一片大好,只要哥舒翰保证潼关不失,郭子仪和李光弼直捣范阳,燕军就会土崩瓦解。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杨国忠和哥舒翰嫉妒猜忌,剑拔弩张的争斗,让整个战局的有利形势瞬间崩塌。

在杨国忠的怂恿下,玄宗担心贻误战机,命哥舒翰率部东征,进攻陕郡,克复洛阳。

哥舒翰大惊,连夜奏疏玄宗道:“安禄山久经战阵,叛乱蓄谋已久。

此乃诱敌深入之计。

一旦我军出击,正好落入圈套。

我军据险而守,以逸待劳,时间一长,叛军粮草不济,民心尽失,军心必乱。

届时,伺机而动,一战而定。”

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同时上奏,只要潼关坚守,拖住叛军,朔方军就能直捣范阳,覆其巢穴,平定叛乱。

然而,战局刚刚曙光,玄宗就迫不及待一场大胜。

他极度渴望用收复洛阳来挽回颜面,洗刷耻辱。

玄宗不断下诏,催促哥舒翰出关决战。

‘续遣中使趣之,项背相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显然不能当真。

若抗旨不遵,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人头就是哥舒翰的下场。

天宝十五年六月初四,哥舒翰“抚膺恸哭”

,挥泪“引兵出关”



大军出潼关,三天后,抵达灵宝西原。

此处北有黄河之险,南有崤山之阻,中间仅有一条狭长的隘道。

正是兵法中的支地。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