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倭贼盗书

长为乡思侵,望极即沾襟。

不是前山色,能伤愁客心。

平芜连海尽,独树隐云深。

况复斜阳外,分明有去禽。

——《远望》崔涂(唐) …… 当天晚上,年轻的僧人游窗叠石跪在了空方丈的禅院。

他相貌俊秀,双目灵动。

只是个头不高,皮肤略有些黝黑。

不过,一袭宽大的缁衣掩盖了这些缺点。

当月亮升到半空的时候,了空方丈步出屋门。

他淡淡地看着游窗叠石道:“ 汝来何故”

游窗叠石泣道:“吾有罪,望师为弟子忏悔。”

了空方丈曰:“汝拿罪来,吾为汝忏悔。”

游窗叠石道:“吾不知罪。

觅之了不可得。”

了空方丈曰:“吾已为汝忏悔完毕。

然未遂,汝当从三宝中觅之。”

居士曰:“吾从师即已知僧,但仍不知何为佛,何为法。”

师曰:“人心即是佛,亦是法。

佛法一致无二矣!

知否?”

居士曰:“知悉!

罪不在体之内外,亦不居其中。

正如师之人心佛法,皆无二!”

原来山本野同北条卫门一样,都是扶桑北条藩主密探。

北条卫门将窃取来的武学秘籍、军械制造、山川地图、长安官员喜好等情报递送回倭国后,北条藩主大喜。

通过对这些情报的分析,北条氏在军事、贸易等领域迅速崛起,从其他各藩中脱颖而出。

这也坚定了北条藩主继续遣密探到大唐窃取情报的信念。

北条藩主有三个儿子,长子北条胜是庶出,武功高强、勇武过人。

次子北条真备是养子,聪慧过人,过目不忘。

三子信千代是嫡子,文武双全、才华横溢。

下定决心后,北条藩主将他三个儿子全部东渡入唐。

长子北条胜潜入少林,次子北条真备隐入白马寺。

三子信千代相貌最似唐人,官话说的也最像唐人,被派遣去长安,具体在哪儿、做什么,北条真备也不知道。

北条真备遁入白马寺后,改名游窗叠石。

凭借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大量浏览、背诵白马寺内的经典典籍。

然后借口外出化缘,将典籍背诵、誊写出来,交给寺庙外接应的倭国密探。

然后,白马寺藏经阁镇馆之宝的《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贤劫经》一卷、《大品般若经》二十七卷、《杂譬喻经》一卷由于有罗汉堂首座澄明禅师日夜看护,游窗叠石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数年下来,对于这几本镇馆之宝,游窗叠石一无所获。

刚开始,他还比较焦虑,处心积虑想要完成任务。

时间长了,也就无所谓了。

这个无所谓,不代表他忘记了任务,而是他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转变。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伪装成一名僧人。

利用早课、晚课的诵经时间,将经典佛经死记硬背下来。

对于这些佛经,寺庙里的高僧们常常会进行解读,借以阐明高深的佛理、弘扬佛法。

师兄弟的机锋辩论,也让游窗叠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

由于背诵了大量的佛经,这些佛经深深印刻在游窗叠石的脑海。

佛经中的经典法语,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的耳畔。

慢慢的,游窗叠石逐渐领悟出佛法的味道,真心愿意皈依佛门,成为一名修行人。

山本野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的生活。

他带来了北条藩主的密令,让游窗叠石尽快将藏经阁镇馆之宝的《思益梵天所问经》、《贤劫经》、《大品般若经》、《杂譬喻经》等窃诵出来。

万般无奈之下,游窗叠石与山本野商量出一计。

通过山本野的武力挑衅,将白马寺武功最高强的澄明禅师引出藏经阁。

然后,游窗叠石伺机进入藏经阁。

只要一个时辰,他就至少能将《思益梵天所问经》和《大品般若经》默背下来。

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两人所预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