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七章 .赵军点将 再往河北(1/2)

《菜根谭》中有句话叫: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

这句话既可以引申为处世哲学,也能展现出自然界顶级猎杀者的生存智慧。

虎于山间行走时,看似病病殃殃、无精打采,其实是它隐藏锋芒、蓄势待发。

昔日的一只耳、黑老虎,还有那夜战黑熊怪的过境虎,各个都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但到最后,两死一囚,最惨的过境虎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这大虫一路畅行无阻,栽栽歪歪地来到老虎精盘踞的石砬子上,居高眺望曙光林区方向。

它能嗅到同类留下的气味,但它不以爪痕、尿液标记领地,而是迈步下山坡。

看它动作,真就像有病似的,下个石砬子都是慢慢地往下挪,好似上年纪的老人下楼梯一样吃力。

就这样,大虫一路慢慢悠悠地下山,于两个小时后踏入曙光林区境内。

虎步继续前行,也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大虫避开了曙光林场及家属区。

忽然虎步一停,大虫自风中嗅到一丝烟草味与人身上的油泥味。

“吼…呜…”一声虎啸传开,三百米外两个背枪的跑山人脸色苍白、瑟瑟打颤。

而曙光林场家属区里,只有极少的几只狗还敢站在院子汪汪叫,大多数的狗都夹着尾巴躲了起来。更严重的,有些狗夹在两条后腿之间的尾巴滴着尿液,显然是被吓得不轻。

正在会上讲话的曙光林区书记魏晓光,一听虎吼瞬间呆愣当场。

黑老虎大闹曙光的事,这才过去多久啊,曙光竟又遭虎患。

魏晓光紧忙下令,让保卫场长带着保卫员兵分两路,携枪保卫林场、保卫家属区。

在整个曙光林区的提心吊胆中,那大虫于一小时后,经过曙光林场,钻入深山老林之中。

曙光林场发生的事,赵军并不知晓。这一小天他在家里,收了七张狐狸皮和八张灰皮,另外还卖出去一把气枪。

赵军送客户出门,友好地挥手道别,一回头就看到了赵有财。

见赵有财一双小眼睛盯着自己,赵军忙问:“爸,你有事儿啊?”

“儿子。”赵有财冲赵军露出慈祥的笑容,道:“你看你一在家,咱买卖上人就多。要爸说呀,以后还爸上山,你就搁家得了。”

“呵呵…”赵军闻言一笑,迈步往院里走,赵有财紧忙跟上赵军脚步,道:“儿子,行不行啊?”

“爸呀。”赵军皱眉看了眼赵有财,道:“你说你才好几天呐,你还要上山?”

说完这话,赵军抬手往自家房前一指,道:“你问我妈去吧,我妈同意就行。”

听赵军这话,赵有财不吱声了。

爷俩一前一后进屋,就见王美兰、金小梅等几个女人,正在桌前收拾刚收来的皮张呢。

王美兰干活多少有点强迫症,收来的皮张必须保证干燥、整洁,然后能卷筒的卷筒,不能卷筒也得捋板板正正的。

看爷俩进屋,王美兰一笑,道:“看这样儿,张来宝他们没影响咱买卖哈。”

自那天打完架,张来宝就把高价收熊胆、收皮张的牌子挂了他家大门外。可这些天,他家一笔生意都没做上。

“这得亏咱如海了。”赵军夸了李如海一句,是因为这几天李如海掌控了舆论,将张来宝家收山货的事在永安屯淡化,至今永胜、永福、永利还都不知道这事。

而且去年赵家商会,能那么快闯出名声,也都是李如海的功劳。

“哎?”这时,王美兰才想起来一天没看着李如海,她忙对金小梅道:“弟妹,如海一天没招家呀。”

要搁以前,金小梅就得说“嫂子不用管他”。可此时,金小梅下意识地往窗外看了一眼,道:“也不知道这孩子让人打啥样儿。”

“李嫂,不用惦记。”赵玲安慰金小梅道:“宝玉那前儿回来,不说看着如海了嘛,应该没啥事儿。”

“大娘。”赵玲说完吗,李彤云接着话茬,唤金小梅道:“你要不解气,我再削张来宝一顿去!”

李彤云话音刚落,解孙氏一拍桌子:“小云,咱娘俩去!”

“姐,你快拉倒吧。”王美兰拦住解孙氏道:“孩子打仗,他们咋动手都行,咱大人不能掺和。”

“我管那事儿呢。”解孙氏嚷道:“我一老太太,我管他那个呢。”

忽然,屋外响起零星的几声狗叫,一身毛料西服的李如海回来了。

衣服是真不错,可这天气穿是真冷,李如海在外头跑一小天,冻得直淌青鼻涕。进到屋里后,还打了两个喷嚏。

“如海他大爷。”王美兰见状,忙喊赵有财道:“赶紧给如海拿俩去痛片。”

紧接着,王美兰又对李如海道:“如海,赶紧上屋,上炕头暖和、暖和。”

“给你,老儿子。”金小梅把冒热气的茶缸递给李如海,道:“喝点热乎水啊。”

“妈。”接过茶缸的李如海问道:“我哥、我嫂子还没回来呐?”

人就不经念叨,李如海话音刚落,屋外又响起狗叫声,正是李宝玉、刘梅回来了。

小两口一进屋,就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李如海。

李如海还以为自己又流鼻涕了,下意识抬手一抹嘴唇上边,然后问李宝玉两口子道:“哥、嫂子,你俩这么瞅我干啥呀?”

“如海啊。”李宝玉试探着问李如海,道:“张来宝那些事儿,都是你往外传的呀?”

“我可没传。”李如海笑道:“我就跟老齐大婶子,还有老刘太太提一嘴。”

听李如海这话,赵军问道:“哪个老刘太太呀?”

“就小脚子。”李如海一提老刘太太外号,就见王美兰笑道:“那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可不是消停人呐。”

“嗯呐。”老太太附和一声,道:“那小脚子年轻前儿,一天天都不着家。”

“她干啥呀,不着家?”解孙氏惊讶地问了一句,老太太道:“搁外头白话,白话的嘴丫子都冒沫子了。”

老太太此话一出,解臣“哎”了一声,然后一指李如海道:“这咋跟如海似的呢?”

众人哄笑,李如海抬手做了个要打解臣的动作。

“哎,儿子。”等笑声落下,王美兰问赵军道:“咱家过完年,收的这些皮张、熊胆,你还上趟河北不得了?”

“啧!”赵军砸吧下嘴,道:“我还真不咋乐意动弹,我寻思等入冬再去,完了连放山棒槌,一堆儿就都卖了。”

赵军刚结婚没几天,跟马玲正黏糊呢,他就不愿意往外跑。

但这时,赵有财对赵军道:“你还不乐动弹?那永兴大队那头儿,人家还有不少熊胆、皮张等着你收呢。”

那天陶大宝来参加李宝玉婚礼的时候就说了,说他们永兴的跑山人把年后打的熊胆、皮张又交到大队,全等着赵军去收呢。

人家没往城里供销社卖,就等着卖给赵军,赵军不能拖时间太长。

像这种情况,即便他不跑河北,也得过去把那些东西收回家来。

可那么多货在放家里,赵军一怕招贼,二怕皮张多了,不好保养再生虫子。

想到这里,赵军道:“那我就再跑一趟,把这些东西都卖它,完了家就留点狐狸皮得了。”

赵军此话一出,李如海把手中茶缸往灶台上一丢,回身冲赵军抱拳道:“大哥三征河北,小弟不才,愿随大哥同往!”

李如海此话一出,张援民、解臣二人纷纷起身。

还不等他们说话,就听赵军对李如海道:“如海呀,这次就不领你了,你在家吧。”

“什么?”李如海变脸极快,瞬间一脸悲伤,嘴唇哆嗦着道:“大哥,你此一去路途坎坷、艰难险阻,怎少得了我李如海?”

李如海刚说完,就挨了金小梅一巴掌。

“你这孩子咋说话呢?”金小梅没好气地道:“什么坎坷、险阻的?瞎说啥呀?”

“妈,我就那么一说。”李如海辩解道:“夸张了一下。”

“如海呀。”赵军郑重对李如海道:“你听大哥儿的,你就在家吧,家里同样需要你。我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现在不像以前了,那张来宝家蹦的多欢呐?就像你说的,你得守好阵地。”

“大哥!”李如海忙道:“如海不在,你身边没有可靠的人…”

“说啥呢,如海?”看热闹的解臣一听不对,紧忙驳斥李如海,道:“你臣哥能文能武的,不比你强啊?军哥让你搁家,你就消停搁家得了。”

“我…”李如海瞪了解臣一眼,心想不理这没文化的,当即还想劝说赵军带自己去河北。

但在这时,就听张援民唤他道:“如海你看哈,你张大哥我呢,就好比韩信,我随主公在外征战。

你呢,你就相当于萧何,你坐镇后方,你就是头功,这你还不懂吗?”

“我…你懂个六。”李如海瞪了张援民一眼,然后冲赵军抱拳道:“大哥,你二征河北时,若没有我如海尽心辅佐,你哪里会斩获颇丰?”

李如海的意思是,赵军年后去河北跑商时,要没有他跟着,豹皮小被绝卖不出那么高的价钱。

可赵军哪里听得懂这些,当即问道:“我怎么的?”

赵军话音刚落,就听旁边一声闷响,赵金辉拍案而起,短粗的手指指着李如海道:“李如海,你这什么态度?你这是居功自傲!”

李如海一怔,他诧异地看着赵金辉,心想:“你怎么蹦出来了呢?”

就在李如海愣神之际,赵军对他道:“如海听大哥话,你搁家继续掌控舆论。”

说完这句,赵军又补充道:“要不小鬼子再来,或者张来宝再整事儿,你不在家,大哥不放心。”

听赵军这话,李如海无奈地叹了口气。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