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喝个交杯酒,一世小两口(1/2)

“新郎官儿来啦!”李宝玉一嗓子喊出去,前院东南角的鼓乐队,立即使出了十二分气力,鼓乐声随着微风传遍永安屯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天气不错,风和日丽,气温也挺高。很多来宾,尤其是男人们都聚在院子里。

此时听李宝玉一喊,院子里的人纷纷向院门前涌来。

马家房前,因为总有人进进出出,所以房门一直就敞开着了。

此时在门口已等待多时的马洋,听到李宝玉喊声的一瞬间,他猛地抬头向院外望了一眼后,然后转身一头扎进自家外屋地,大喊:“来啦,来啦!”

他这一喊,东西两屋瞬间乱做一团。

东北的平房,大多都是南北朝向的。因为南是阳面,所以房门一般都是朝南开,进而院子的大门随屋门,自然也是如此。

马家的房屋和院子,都是这种坐落。而马家房屋里的格局,也是东北的老传统。进门是外屋地,然后东、西两个屋。

在东北的传统文化中,东屋为尊,是长辈、家长住的,而西屋是孩子、年轻人住的。

马玲今天是新娘,今天属她最尊贵,所以她从吃完早饭,换上嫁衣以后,就始终坐在东屋的炕沿边。

坐在这炕上的,不少都是年轻姑娘、小媳妇,这些人有马家的左右邻居,还有马玲的表姐、表妹、表嫂。

马家俩屋都是北炕,也就是炕挨着北窗户。

此时一听着马洋喊,东屋这帮大姑娘、小媳妇纷纷下炕,向南窗户挤去,就把马玲和许小青扔在了原处。

作为新娘子,马玲心情是有几分紧张、忐忑和甜蜜交织在一起的,她抬头想往窗外看看,但南窗户前挤了一堆人,马玲什么都看不到。

作为过来人,许小青了解到马玲此时的心情,她轻轻攥了攥马玲的手,无声地安抚着马玲。

与此同时,马大富跟马玲大舅、大姨夫从外屋地往外走,西屋的娘家客也拥着王翠花、架着刘铁嘴往外。

作为媒婆的刘铁嘴,今天也到场了。主婚人登场前的工作,是刘铁嘴的。

本来刘铁嘴的腿脚就不好,那天又被花龙绊了一跤,养了这么久都没好。

马玲大姨王翠兰、三姨王翠玉一左一右地架着刘铁嘴,直到院门口才将其放下。

这时看热闹的闪在两旁,刘铁嘴快步上前,紧跟着马大富和王翠花。

三人从院子里出来的时候,赵军一家和两个司机已经等在门口了。

看到马大富两口子出来,赵有财、王美兰紧忙迎了上去。

“亲家!”

“亲家!”

赵有财和马大富,两人离着还有一段距离,就相对着弯腰。

只见他们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腰都几乎弯成了四十五度,然后两个人的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赵有财后背的伤还没消肿呢,他这一弯腰,衣服蹭到伤口。即便起早就吃了止疼药,也疼得赵有财脑门见汗。

可到这关键时候,赵有财这当爹是真不掉链子,不管伤口怎么疼,赵有财脸上的笑容都未减分毫。

相比那俩当爹的,王美兰和王翠花就比较含蓄了,她们只握着手,互相笑看着对方。

就在这时,刘铁嘴从马大富、王翠花两人中间走出,笑着冲赵军道:“新姑爷,来!”

赵军上前,微微欠身、点头,唤马大富、王翠花道:“大爷、大娘。”

马大富、王翠花两人笑着点头回应,而刘铁嘴在旁笑道:“孩子,你现在叫大爷、大娘没毛病,但你马上就得改口了啊!”

刘铁嘴话音刚落,马玲的大舅王忠杰上前,只见他用双手托着三指宽的红布带。在红布带底下,缝着一朵大红花。

马大富将这接在手中,就听刘铁嘴催促道:“马哥,这姑爷子多好啊,赶紧给姑爷把花戴上啊。”

这种大红花是红布缝的,布袋挎在身上后,就将大红花挎在胸前的。这个不光赵军有,现在屋里坐着的马玲也戴着呢。

马大富真是笑得合不拢嘴了,赵军在马大富面前弯腰、低头,马大富手忙脚乱地为赵军佩戴大红花。

这时,刘铁嘴大声道:“老丈人给姑爷戴上大红花,从此这两家变一家!”

说完,刘铁嘴率先抬手鼓起掌来,周围看热闹纷纷鼓掌,表示对赵、马两家的祝贺。

等掌声落下,刘铁嘴一手抓住赵军右手手腕,另一只手指向马大富,然后对赵军道:“孩子,这回就得改口了,以后这就得叫‘爸。’”

这时赵军没接茬,刘铁嘴紧接着又指了下王翠花,并再次对赵军说:“这个得叫妈。”

赵军闻言,这才欠身,向马大富叫了一声“爸”,随后他又转向王翠花叫了一声“妈”。

“好孩子。”马大富笑着从兜里掏出一个四四方方的红纸包,塞在赵军手中,而王翠花也是如此。

赵、马两家办赵军、马玲的婚事,流程是不一样的。就像这改口吧,赵军改口的标志是马大富给他戴上大红花。

而等三天后,马玲改口之前,是给赵有财和王美兰的左胸前,分别戴上一朵小红花。

给改口钱的习俗都是一样的,马玲那天改口叫爸、妈,赵有财、王美兰也得给钱。

这年头的改口钱没多少,就是那么个意思。

看到马大富、王翠花给赵军红包,刘铁嘴侧身大喊:“老丈人、老丈母娘给新姑爷改口钱啦!”

那帮看热闹的鼓掌叫好,赵军向马大富、王翠花道谢:“谢谢爸、谢谢妈。”

马大富笑笑没说话,而这时的王翠花,从马玲的大舅妈高淑云手中接过一杯红色的液体,并将其递到赵军面前。

赵军知道那杯里装的是啥,但刘铁嘴没说话呢,他不能接呀。

身体不好的刘铁嘴咳嗽两声,随即紧忙对赵军道:“孩子,这是你老丈母娘给你沏的红糖水,你快喝了!”

“谢谢妈。”赵军向王翠花道谢后,双手接过杯子,将其一饮而尽。

看到赵军喝红糖水,刘铁嘴侧身高喊:“丈母娘给新姑爷沏的红糖水,小两口生活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众人闻言,又是纷纷鼓掌、叫好。

在鼓乐声、掌声中,马玲的大表哥王春福伸手接过赵军喝完的杯子。而马胜上前,扶着赵军胳膊就往院子里走。

作为主人家,马大富扶着赵有财、王翠花扶着王美兰,马家娘家客则招呼赵春、周建军、赵虹、赵娜、赵威鹏、赵金辉往里走。

来的宾客都很有规矩,娘家人拥着婆家人往里走的时候,他们分在两旁。等娘家人、婆家人都过去了,他们才呼呼啦啦地跟在后面。

赵军被马胜扶着走在最前面,一路进到马家屋里,直奔东屋而去。

今天不是接亲,所以没有堵门那一说,但屋里人不少,赵军进门第一眼连马玲的影儿都没看着。

多亏有马胜在,马胜在前分开人群,赵军这才看到一身红嫁衣的马玲。

这年头的嫁衣很简单,就是找裁缝用红布缝的。

见到赵军进来,马玲迅速低下头,而她白皙的脸蛋上飞起两朵红霞。

“来,赵军!”许小青起身,叫赵军坐在马玲身边。

赵军跟马玲并肩坐在炕沿边,两人都戴着大红花,看着就喜庆。

这时,刘铁嘴进来,许小青和马玲大姨家的表姐拿来酒壶、酒盅。

那酒壶是银壶,由于年头久了,表面氧化成了黑色。

这壶不是马家能有的,这是刘铁嘴提供的道具。

还有一对小酒盅也是银的,刘铁嘴将其分给赵军、马玲各一个,然后亲自拿壶给二人倒酒。

一边倒酒,刘铁嘴一边说道:“喝个交杯酒,一世小两口。”

此时马家房前房后、屋里屋外都站满了人,亲朋好友挤在外屋地里,来吃席的宾客聚在南窗户,也就是前窗户看着屋里的热闹。

后窗户对的是马家后院,眼下也趴了十几个人,这些人是帮厨。

昨天马家在后院垒土灶,垒了四口灶、支了四口锅。

今天的主厨,同样是韩大春、韩大名两兄弟,帮厨、帮工也都是一食堂的职工。

因为马家是赵有财亲家,所以这些帮忙做饭的给面子,就象征性地收了马家十块钱。

今天一早七点多钟,这些人就来到马家开始忙活,忙活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了。等前面宾客入席、主婚人讲完话了以后,就可以上凉菜了。

姑娘家脸皮薄,马玲脸通红、通红的,跟赵军饮下交杯酒。

这杯酒下肚,赵军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这酒兑水了!

虽然不知道壶里有多少酒,但能肯定的是,壶里一多半都是水,只有一丝丝酒味。

刘铁嘴笑得满脸褶子,从赵军、马玲手中接过酒杯,回身交给许小青。

紧接着,刘铁嘴又面向赵军、马玲,拿起赵军的左手和马玲的右手,并将二人两只手搭在一起。

然后,刘铁嘴笑道:“小两口,手拉手,以后的路要一起走。”

刘铁嘴刚说的这句祝福话是新词,是新式婚礼改过来的,要在十几,二十年前,这词应该是GM路上一起走。

刘铁嘴话音落下,人群中有她提前交代好的人带头鼓掌。

有人带头,大伙都跟着鼓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