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再见就是再也不见(1/2)
第493章 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叮!
叮!”
“叮!
叮!”
哪怕是在白天,挖掘地道的声音也不断从土台下方传来,伴随着微微可感的震动。
站在事先就挖掘好的壕沟上方,韦孝宽失笑摇头,不知道应该是嘲笑高欢聪明还是愚蠢。
古往今来的攻城战中,挖掘地道,派兵攻入城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办法,其实成功率低到可怕!
低到著名战例都找不到几个。
反而是在城外挖掘壕沟,使其能够掩藏兵马,从而缩短攻城距离的办法屡试不爽,成功案例亦是不少。
三国时候袁绍、公孙瓒、曹操、诸葛亮等人都用过这些招数。
很显然,高欢现在是被逼迫得病急乱投医了。
正在这时,壕沟中有个地方被开了个小洞,一名高欢军的士卒刚刚钻出来,就被守军一剑穿心!
紧接着,丧心病狂的守军,将半干的树枝淋上猛火油,在洞口处焚烧,还派人扇扇子鼓风!
地道里头瞬间传来剧烈的咳嗽声。
“真是造孽……”
韦孝宽摇了摇头,转身离开坑道,懒得再去看这种毫无营养的一边倒杀戮了,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城内的守军感觉异常轻松,与之相对的是,坐镇城对面土山上督战的高欢,已经气得面孔扭曲!
“李业兴!
你能不能跟本王解释一下,为什么每一条地道挖通了以后,城内的守军都有防备?”
高欢瞪着手足无措的李业兴怒吼道!
段韶瞥了一眼被迁怒的李业兴,偷偷叹了口气。
玉壁城本身就不大,再加上分成了东西两半,每个部分就更小了。
如果有人在你家院子里挖土,而你家里又到处都是四处游荡的人,你能不知道动静么?
守军的警觉是显而易见的!
这件事确实不是李业兴的锅。
换个角度看,挖地道挖了十几条,虽然每一条出路都有那边的守军伺候着,可中途也没挖到水脉啊!
李业兴确实还是有点本事的,这一点段韶也是服气。
“孝先,你带着人,去西面的那座副城挖地道吧。”
正当段韶愣神的时候,高欢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之前李业兴说西面有水脉,挖地道很容易挖出地下水来,也不知道真假。
高欢现在已经不信任李业兴,甚至有点怀疑对方是关中那帮人的内应,所以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在东边挖地道没成功,索性让段韶去西边挖。
高欢这种逻辑,段韶也只能无力吐槽,他想了半天,这才无奈拱手道:“谨遵高王号令!”
老大说要挖地道,那就挖呗!
段韶其实心里有主意,但以目前的情况看,高欢已经魔怔了,听不进任何劝告。
只能等所有的路都被堵死,所有的办法都没有起作用的时候,自己再提出那个办法,高欢才会接受。
赢了是意外之喜,输了亦是无伤大雅。
这一次攻玉壁之战,段韶深刻领悟了父亲段荣常说的“人性为王”
是什么意思。
有时候要把事情做成,不是一腔热血就能办到的。
具体到高欢这种主公来说,就是要顺着毛摸,不要忤逆对方硬抬杠。
然而几天之后,段韶一脸颓丧的禀告高欢:西面那边挖掘地道,试了好几条路都出水了,就算是没出水的地道,泥土也很是湿润,很容易塌方。
高欢这才偃旗息鼓,不再对着李业兴叫嚣了。
…… 建康东府城外的青溪边上,依旧是人来人往,异常繁荣。
当年藩王作乱的影响,早就消弭不见,来自各地的商贾随处可见。
这些人都是在青溪的店铺谈生意,然后在位于其他地方的库房取货,把货物从北面的驰道运输到京口,最后装船出海。
此时建康离海岸线的距离非常近,京口就是海边,因此称建康的海贸极为发达,似乎并不算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青溪边上的某个凉亭内,刘益守正悠闲的坐着跟某个中年男人闲聊,语气甚为轻松。
“今日妹夫将在下找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呢?”
问话的这人正是从南阳迁徙到建康,被投闲置散后无所事事的崔士谦。
要说这段时间他的主要工作,大概就是看护刚刚生了个儿子的妹妹崔瑶兰吧。
现状变了,连称呼也跟着一起变。
刘益守派源士康去找他来这里见面,简直把崔士谦激动坏了!
没有失去就不懂得珍惜,失去权力的崔士谦,如今才明白权力的重要。
没有南阳那边的一言九鼎,他现在在建康什么都不是。
虽然有刘益守关照,无人来打扰他们,但是日子也过得相当寡淡,简直要闲出鸟来了。
“其实呢,是有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想崔兄出马。
只要能办好的话,在建康官场立足不成问题,甚至还能更进一步。
但是……就是比较难办吧。”
刘益守叹了口气,好像一副不愿意提的样子,看上去非常矫情。
所谓的“比较为难”
,其实就是“一点也不难”
!
如果真的很难,刘益守何苦把崔士谦找来闲聊呢?
崔士谦赋闲在家没什么事,刘益守可是大忙人,每天陪妾室们玩耍时间都不够呢!
“妹夫这话可就见外了呢,有妹夫做后盾,这建康城内外,还有什么事情是搞不定的呢,哈哈哈哈!”
崔士谦爽朗笑道,已经听懂了刘益守口中的言外之意。
来都来了,有什么招就直接上吧!
“是这样的,不知道崔兄有没有听说占山格的事情。”
刘益守收起笑容,正色问道。
崔士谦虽然没有当官,但却时刻准备着当官,又怎么会不关注梁国的政局和建康的朝局呢。
更别提此策是刘益守亲自提出,亲自推动,亲自督办的。
可以说近期梁国国内没有比推行《占山格》更重要的内政了。
作为北方世家出身,并长期管理坞堡的领头人物,崔士谦自然是知道占山格的要害到底在哪里,刘益守这是在为全面推行均田与授田做准备打基础呢!
占山格不与兵制挂钩,是个很好的试验田。
如果推行效果好,下一步就是和兵制挂钩的均田与授田,刘益守想办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的掏空原有梁国世家豪强们的根基!
这件事对于崔士谦来说,当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他们从北方到南阳,再从南阳到建康,在此地没有一寸田地!
每夺得一亩都是赚的!
如果旧有的世家豪强不把嘴里的肥肉吐出来,他们这些从北方而来的新人,又从哪里通过军功政绩摄取利益呢?
换句话说,王谢为首的大族死得越惨,对于崔士谦这样北方来的世家子弟就越有利,毕竟,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开荒的难度又太大,收益太慢。
崔士谦不仅从人际关系上有动力跟南朝的世家豪强作对,本身的立场也与对方势不两立!
在推广《占山格》之法这件事上,没有比崔士谦更好的刀了。
有文化有想法,还有多年的从政从军经验,不得不说,刘益守看人选人的眼光很毒辣。
“《占山格》所涉及的范围甚广,不知道妹夫说的是哪件事?”
崔士谦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
“自然是近期句容县民乱的事情。”
刘益守不动声色的压低声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