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23.重蹈覆辙?(1/2)

过了一阵,朱子柳终究于心不忍,折了回来。

正犹豫着,便听武修文惨叫一声,等到朱子柳进去一看,才发现武修文已然被黄药师打死,气绝身亡。

黄药师听到有人过来,担心会出现什么变故,索性一掌打死武修文,一了百了。

看到来的人是朱子柳,黄药师转身扬长而去,连善后都不用处理了。

蒙古大营,忽必烈刚和手下谋士商议完大事,便宴请金轮法王等人。

晚宴席间,大家都有点神色凝重。

忽必烈看着气氛压抑,便打破沉默:“胜败乃兵家常事,各位不必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他率先敬了大家一碗,总算让气氛舒缓过来。

此情此景,金轮法王等人都暗暗地为之折服,松了口气。

原本以为,煮熟的鸭子都飞走了,忽必烈肯定大发雷霆,没有想到,他根本就不在意郭靖等人被救走。

和尚突然若有所思地道:“师兄,今天那小子怎么也会龙象般若功?”

他远远地望见李永玄在城外施展龙象般若功,惊诧不已。

听到这话,潇湘子、尼摩星、尹克西等人都是狐疑地看着金轮法王。

他们怀疑,金轮法王跟李永玄私下有所勾连。

不止和尚认得龙象般若功的武功,还有潇湘子、尼摩星、尹克西等人也见识过。

金轮法王正色道:“我也很奇怪,自从那天EZ一战后,就一直都在闭关修炼,如果不是今天看到李永玄施展龙象般若功出来,还不知道他学会了这种武功。”

稍稍一顿,他接着道:“一开始我也不明白,仔细想想,终于想到了一些头绪!”

看到大家都看着自己,金轮法王又道:“当初EZ一战,李永玄故意隐藏实力,跟我对战,现在想来,他是想偷学龙象般若功,我知道这件事有点匪夷所思,可事实证明,就是如此!”

别人可能不知道内幕,可金轮法王却很清楚。

龙象般若功共十三层,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即使是资质愚钝之人,得到传授,也可以在一二年练成。

第二层比第一层的难度加深一倍,需要三四年才能练成;

第三层比第二层的难度加深一倍,需要七八年才能练成;

越到后面,越难练成,需要时间,成倍递增。

一层两年,二层四年,三层八年,龙象般若功每一层需要的修炼时间都会翻倍。

就算是李永玄从出娘胎开始修炼,按理来说,顶多就是练到第四层,纵使再怎么天赋异亶,他也就是练到五六层,可现实却是,李永玄的龙象般若功至少练到了十层以上。

听到金轮法王这么说,和尚恍然:“如果师兄说其他人,我肯定不会相信这话,可那小子还真有可能!”

他顿了下,又道:“才二十出头,武功就已经登峰造极,武学天赋,难以想像,我感觉他现在的武功,比起上次,更加厉害了!”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

他们都曾经亲眼目睹李永玄施展过两次武功,不服不行。

虽然打不过金轮法王,可是好歹还能较较劲,过一下招,然而他们对上李永玄,却是连一招都接不住,还怎么打?

忽必烈不禁感叹一声:“只可惜,人各有志,难以拉拢,实在不行,就只能是使用对付郭靖的老方法!”

作为统率,他得做好全盘的考虑。

能够拉拢,最好拉拢;无法利用,那就毁掉。

忽必烈决定笼络试试,笼络不成,再从李永玄身边的人着手想办法,甚至请宫里那位出手。

如果李永玄愿意归顺,将是蒙古军一大助力;如果不能,将是蒙古军极大阻力,无论如何,都要除掉。

攻城受挫,忽必烈并没有太在意。

在他看来,李永玄、郭靖等人都在汝州梁县,说明宋军主力在这里,那么荥阳,必然空虚,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二十万大军的进攻?

只要有一路取得突破,就可以势如破竹地平定何南内乱,这是忽必烈如此沉得住气的原因。

汝州的战事告一段落,李永玄便传送到锦城,跟程英、陆无双了解了一下情况,顺便跟她们介绍前线的最新进展。

宋帝虽然派了宠臣赵德忠到锦城出任安抚使,可是他被李永玄软禁,就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又哪有机会争权夺利?

后方稳定,李永玄也就可以在外面放心大胆地南征北战。

片刻之后,他又传送到郑州城里,这有四万大军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李永玄率两万人马赶往荥阳之前,把剩下的四万大军交给完颜萍和耶律燕看管,还有不少完颜萍父亲的亲故旧部帮忙照应着。

私下跟完颜萍、耶律燕见了一面,没有问题,李永玄又传送到荥阳,以免他离开时间太久,出现乱子。

没过多久,宋军荥阳大捷、汝州大捷的消息,就传遍了何南各州府,江南各地。

如此一来,何南百姓都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如果李永玄的人马挡不住蒙古军,就算把田地分给百姓,他们也没有办法守住,又怎么会安心的耕种?

如今李永玄率军打得蒙古军大败,说明他有能力保住何南各个州府,那么百姓自然是愿意努力去耕种。

三年免税,这种好事,换作以前想都不敢想。

但是现在,何南很多的百姓却都是将信将疑,还有一部分信以为真,极少数甚至深信不疑。

自从李永玄收复何南,他说的话,还从来没有出尔反尔,违背承诺。

纵使他到时候要收税,也肯定比蒙古人要好。

既然如此,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下地耕种试试,大不了就当又被蒙古人劫掠一回。

分完田地,种上庄稼,大家就都想保住田地和劳动成果。

一时之间,不论种田,还是入伍,何南各个州府的百姓都热情高涨、干劲冲天。

宋帝收到荥阳、汝州大捷的消息,大为震惊,差点从龙椅上滚下来。

他就像吃了大粪一样,脸色难看,跟眼前欢欣鼓舞的大臣截然不同。

早就听说,李永玄率军杀到何南,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人,放任下去,那还了得?

宋帝满心期待李永玄跟蒙古军杀个两败俱伤,没有想到,李永玄居然取得荥阳、汝州大捷。

可以想见,此战过后,李永玄在何南的威望,必然大涨,士气更旺,兵马更多,宋帝怎么可能不担心?

现在他只能寄望李永玄领旨谢恩,回朝述职,不然的话,宋帝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收场好了。

如果李永玄不遵圣旨,罗列罪名,也没有用,除非是派遣宋军讨伐。

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赢,就算打赢又有什么用?

相比宋帝,忽必烈和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也不逞多让,甚至更加震憾和惊骇。

收到情报,说李永玄率军依靠几十门火炮和上万支火枪守住了荥阳,忽必烈都怀疑探子在传递假消息。

荥阳有几十门火炮、上万支火枪,也就罢了,可李永玄是怎么回事?

他明明就在汝州守城,怎么会在荥阳率军抵挡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大军攻城?

一个探子,可能有误,可后续过来报信的探子反馈的消息都是这样,忽必烈不禁开始怀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得到消息,也都懵了。

两场战事发起的时间事先就约好,就算是有点差异也可以忽略不计,李永玄怎么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难道他们在城头上看到的那个李永玄是假的?可当时那么多人看着,还有那么深厚的内力,不是李永玄又会是谁?

忽必烈、兀良合台、察罕与张柔见汝州、荥阳难以攻陷,就想从黄河渡江作战。

可惜的是,都被李永玄率军击退。

无奈之下,招揽不成的忽必烈决定用反间计离间李永玄和南宋朝廷。

于是蒙古军散布消息,说李永玄拥兵自重想要自立为王。

宋帝听说了这个消息,更加心塞,坐立不安地加派人手到何南宣旨。

他一连派出十多位钦差前往何南,给李永玄的官职和爵位一升再升。

不知不觉,过去数月,宋帝派出去的钦差连李永玄的面都没有见到,想剥夺李永玄的权力,却发现根本指挥不动。

别说将士,就是百姓,都没有人把所谓的钦差当一回事。

将士都是李永玄的人,从无到有,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他们跟着李永玄征战,不仅是可以吃饱穿暖,而且还有优握的月俸、福利待遇。

每个将士,都可以分到两份田地,每天都可以吃好睡好,最重要的是每次作战,都能获胜。

也就是说,他们不止能保住性命,还能立功升官拿奖励。

换作寻常的普通宋军,这种好事,想都别想。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