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天下第一(31)(1/2)

陈坦秋走过,拾起玉玲珑。

笔趣Ω』『Δ 阁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玉玲珑为九五之尊,岂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

仙宗能深明大义,当是识时务为俊杰。

我等忠君爱国,也算是为朝廷尽了一份力。

老夫虽然也甚为不舍,却也难当大军之利呀。”

一些有识之士,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

一些半有识之士,此刻也才突然明白,至于那些不明白的就只有不明白了。

这一次的武道会若非朝廷从中维持,岂能如此顺利。

早知朝廷不安好心,此刻终于明白了朝廷的意图,也终于明白了陈坦秋为甚麽要两人一组对阵。

自然有人开始怨陈坦秋太过亲近朝廷,然而一些有识之士却知道其中的秘密。

陈坦秋一向少跟朝廷有来往,自当盟主之后,只进过两次宫,一次见宋太祖,一次见太宗皇帝。

此次他突然如此亲近朝廷,自是朝廷大力准备,他也无法阻挡,只好身居其中,一稳大局。

否则朝廷若真动了血洗群雄之心,那才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便在此时,三十二个大内侍卫缓步入场。瞧这些人都已是中年,众侍卫步子沉稳,手握腰刀,都是高手。诸众面无表情,昂挺胸,甚是威武,这一切自然是朝廷安排好的。左边一人年过花甲,虽然白苍苍,却甚是健朗,乃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另一人则是真宗皇帝的贴身护卫王应昌,不到三十,武功不差,人自然也忠心,圣旨自然也是他拿着的。皇宫大内的几千侍卫中能够持兵器随皇帝驾前的只有六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江湖上对于朝廷的大内侍卫的装束颇为熟悉,当年南偷偷天王夜入大内,偷盗太宗皇帝御用宝剑,并留下大名。太宗大怒,派出三百大内侍卫,追缉京师周边五路。这些年来不时有想出名的人夜入大内,便经常遭到朝廷追缉,大内侍卫出宫已不是新鲜事了。看到王应昌手中竟然捧着一道圣旨,群雄虽然知道朝廷早有准备,却没想道有此一着。有了圣旨到,自然要跪拜。许多人便开始心里咒骂,却都看向陈坦秋。

高,王二人向陈坦秋一揖,说道:“陈盟主,久违了。”

陈坦秋笑道:“还请宣读圣旨吧。”

两人一点头,王应昌高举圣旨,朗声道:“圣旨到,诸众接旨。”

这一声同样是深厚的内力,这些日子以来总会有人为了显示武功都会这样喊两嗓子,诸众早已见怪不怪了。

陡然间天下群雄但听四周兵甲锵锵有声,数万众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势浩大,震慑人心。

这许多禁军就站在人群中肃拜而立,人人亦是纵声高呼,肃穆庄严。

一众大内侍卫当先跪了下去,陈坦秋,逍遥灵女,慕秋白舞依先后跪了下去。

陈坦秋都跪了,一众武林盟岂能不跪,又怎敢有人不跪,见圣旨敢有不跪者,那便是跟朝廷作对,是要诛九族的。

天下群雄相续跪了下去,便是自吐蕃诸部,大理来的也都跪了下去。

王应昌摊开圣旨,念道:“制曰:仙宗体谅国体,献至九五,朕心甚慰。

兹赦免仙宗,逍遥城谋逆之罪,一律悬赏撤销。

望卿等自此皈依国体,不甚逾越。

再有犯之,朕定当尽剿。

兹天下壮士齐聚泽地一教武艺,朕心壮哉。

望诸壮士体恤国民,倡国泰民安之心,朕心可知可慰,故兹诏示。

景德元年三月十五日。”

这里许多人都没有接过圣旨自然也不知道礼仪,除了武林盟便是知道了也当装作不知,心里更是咒骂不停。

这道圣旨即是给逍遥城,仙宗的,也是给天下群雄的,这道圣旨自然落到了陈坦秋手中。

便在此时,号声大作,鼓声大起。

诸众跟官兵住的久了自然知道这样的号角鼓声就意味着进攻,不由纷纷变色,甚是惶恐。

却没有听到官兵的喊杀声,轰轰声中传来的是官兵整齐的踏步声。

后面的人自然看的真切,军前先锋在前开道,连声吆喝。

诸人虽有不满却哪里敢有怨言,这里到处都是官兵,群雄对朝廷都隐隐有了一份畏惧之心。

当前一五十多岁的戎装劲汉领着数位将军驱白马前行,随后便是大宋的国旗,接着是王字的大旆,较国旗为小,却是诸旗之中的第二大旗。

身后便是亲军护卫,接着是四列步军,手持长枪,钩镰枪,弓弩,长刀。

军队向后延绵看不到边,人数自是不少,铁甲锵锵,明光闪耀。

一些陕西路的黑白两道自然知道这是西面行营都部署王将军,统帅西北禁军十万之众,远不是王永宗这样的临时都部署所能比拟的。

见他带这麽官多兵来,诸众均忐忑不安。

军队径直走到场中,两名官兵取来铁箱。

王彦昌亲自将玉玲珑放入锦盒,装入铁箱,由四名大内侍卫进入马车中看守,余下侍卫守在四周。

官兵牵来二十八匹军马,一旁侍立。

王,高二人当下向陈坦秋告辞,翻身上马,走到军前,向王一揖,几人本就不熟,各司其职。

客套几句,王一声令下,但见传令兵来回穿梭,军令一道道传下去,甚是快捷。

这样一来,便似诸军在天下群雄身前演戏一般。

王这次带来三千步军,两千骑军,当下后队变前队,中路大开,王当先驱马疾奔。

小半个时辰,诸军绝尘而去,只留下群雄望军心叹。

陈坦秋朗声道:“大伙都瞧见了,圣上神威,咱们都是山野草民,自然是知法不犯,见钱不开了。”

唰时间,群雄轰然大笑,响传数里。

陈坦秋续道:“盛会已尽,今日歇息一晚,明日诸部也后队变前队散去吧。

有人叫道:“盟主,这样的盛会不知何时才能再有啊?”

陈坦秋笑道:“所谓千古盛举,只此一遭,别无分店。

今后若再有能人当以效防,那就是武林之福了。”

群雄不禁黯然,诸众都知道,若非朝廷派大军维持,若真是这几万人聚在一起,一定混乱不堪,甚至不好便造成一番混战。

诸事尘埃落定,陈坦秋叫了张少英二人前去,陈坦秋几位统领在后跟随。

陈坦秋笑道:“朝廷将玉玲珑一接走,你二人便轻松了吧?”

柳燕早已将张少英当做自己丈夫,是以并不答话。

张少英愣了楞,忙道:“这一点倒是没想到。”

陈坦秋笑道:“这高明之人下棋自然是高明之棋,很多时候运筹帷幄远比打打杀杀更可怕。”

张少英道:“前辈正是这样的人吧?”

陈坦秋笑道:“不敢称全,堪为四五,倒是有此一羡。”

这话张少英自然听不懂,心中暗咐以后得多读些书了。

柳燕知道张少英不善于这样的对答,只得应道:“盟主统领有方,一呼百应,岂为四五所能成。”

陈坦秋笑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后一句是甚麽?”

柳燕道:“决胜于千里之外。”

陈坦秋笑道:“所以,岂能为之?”

柳燕道:“此言非是王者所为。”

陈坦秋道:“你会知道的。”

便在此时,一个弟子赶来,禀道:“启禀盟主,少林方丈参见。”

陈坦秋道:“你且转告禅师,此事当有分晓,勿急便知。”

弟子领命而去。

陈坦秋向张少英说道:“告诉你个秘密,子时听轩相会,切勿失约哟!”

说罢,大笑而去。

张少英甚是不解,见柳燕神色肃穆。

张少英不解道:“阿燕,你怎麽了?”

柳燕道:“我突然感觉有大事要生了。”

张少英道:“甚麽大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