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人过是非(49)(1/2)

赵恒亦走下玉阶来面视,御史中丞上前说道:“私蓄国图乃谋逆之罪,诸等今日之轻窕他日罪愆不堪,望陛下令止。”

赵恒少有的目光深沉的瞧了其一眼,御史中丞知趣未再多言。

赵恒向郭晓问道:“郭卿,此等笔记何意?”

郭晓躬身应道:“陛下,此等标记为武属势力预测图,仅谋得十之五六,并不全面。”

赵恒似是略有失望,亦道:“十之五六便满幅天下吗?”

郭晓道:“陛下,当前之武属实为千百年来罕见。

所谓逆心皆謀逆,臣以此图殿示只愿诸位同朝明当今天下实际境况。”

冯拯进言道:“郭制置使此言差矣!

竟为预测之图岂能以实际论之?”

郭晓应道:“若下臣知晓皆般所在当以性命尽数击之。”

郭晓此言不吭不卑,冯拯倒落个自讨没趣。

赵恒亦伸手示意郭晓继续。

经略图上,郭晓一一向殿中大臣讲解各种符号标记,分别是纵横派,武道七宗,天池会,云都,天复会,以及所谓黑榜。

郭晓并未拿笏,其指向何处便能对出其中地点,以及人力或者经商概括,一看便知其用心,并非哗众取宠。

众臣虽心有不满,仍细细静听。

高居庙堂的他们离武属实在太遥远,听听也好。

陛下对此事波澜不惊,尚未国事正议便当先提言必早已知晓此事,众臣也都学得乖了。

随后郭晓恳请将名册抬进来,足足两大箱子,殿中诸臣烈队评阅对应,不多时大殿中便静的可怕。

大宋朝堂从开始的鄙夷到排斥,再到接受认识,到如今的直面内中无不心惊胆颤,以当今天下计武属势力太猖獗了,已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

仅大中祥符一年,经四方门统计,大宋境内五十众以上群聚斗殴事达一千三百四十六次,所找到的尸骨一万二千六千。

往往山野斗殴本就隐蔽,尚有未发现的更多,若以全数论之,数万之众都不算多,而这个数字直接超过了大理寺至少十年的罪犯死刑监判。

由于冥宗在辽东闹腾的太厉害,朝廷诸大臣常会看到极边军报。

那些莽夫今日刺杀官吏,明日火烧粮仓,再往后水淹城市,诸般目无王法之举着实让他们暗自出了一口恶气。

今时今日瞧得如此国家附着如此巨大的毒瘤,诸大臣皆感愤怒又无奈,竟可恨又可怕,抚之难安,但剿不尽,老话重提了。

平章事王旦正色说道:“诸般大隐于市,不可计数,结武取异,当以轻重,行事早定。

昔年汝等上言无全权事,今四方门总览全权事,泱泱六十万有余,皆般不可用吗?”

郭晓躬身向王旦说道:“武林争锋血腥残忍,四方门泱泱学子弘扬大宋文明有法,然甫经战阵,诸般非富即贵,多贪生惧死,临阵怯敌,事败则互相推诿,内讧一气,臣有详细名录,事事可查,这样的建制何谈忠君报国!”

王钦若正要插话,赵恒出言阻止了。

王旦上前取出名册稍加审示便交给了皇帝,赵恒细细一瞧仅一册中的贴边便有三个是其识得的大家族,皇帝终究是皇帝,这等原因他何其不知。

四方门全权事,朝廷并未下放监军,只有一个御内班何进。

何进虽说是皇帝心腹,如今竟已融入四方门少有进言。

这些事若要查证需要时间,但郭晓此人行事端正有加,四方门所有行事俱列册上报朝廷,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王旦方向郭晓问道:“尔等私蓄武备于朝廷礼制不合,此等谋算将事情做成了再上奏坐实,是吗?”

郭晓正色应道:“正是!

因为不论臣等如何上奏,此事于朝堂上绝难促成。”

王旦本欲多敲打几句仍忍住了,四方门虽经历革新,但沉珂依旧,面对一群学识超前的反贼着实有些为难。

王旦续问道:“此事若开先例,今后人人加以仿效又当如何?”

郭晓应道:“臣以罪当诛,万死无惧,自当刑昭典狱,以为国法。”

郭晓此言声色俱正自带一股威严,与诸大臣平日死谏大有不同。

王旦颇为惋惜,郭晓虽身形肥胖,但格局甚大,朝堂上便缺这等异类,虽然这样的人不可能长久在朝中为官。

王旦向皇帝赵恒启奏道:“陛下,论以国法,郭制置使其罪当诛,臣进言宽放。

私蓄武备一事暂且搁置,待大策将定再以论罪。”

冯拯上前进言道:“陛下,武属之事非朝夕可定,非十数载之功,大策将定再论罪不堪国法,臣奏请陛下圣裁。”

赵恒依旧不说话,吏部尚书张齐贤方上前说道:“明辨国法并无错,但郭制置使一失四方门谁可任之?”

张齐贤德高望重,冯拯不敢轻慢,转身应道:“四方门人才济济便寻不出一个可造之材吗!”

张齐贤从容说道:“赵括上兵能解眼前困境吗?

大宋受的屈辱还不够吗?

朝武一战为何会打起来?

正因为朝廷公器锋芒,武属感受到威胁。

这一战昔日南门战死三万余记,一场不亚于两国交兵的战争,如此血淋淋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冯拯和声说道:“吾并非针对郭制置使,国法之下若都如此纵容,于情于理皆难容。”

张齐贤问道:“如此,尔去监四方门如何?”

张齐贤官阶虽在冯拯之下,但资历老成,这句话明显僭越。

冯拯本想回应,三司使丁谓上前说道:“张尚书所言甚是,咱们平日以军报论事也知极边不易,临阵换将乃大忌。

今时今日之境乃为武属,不同于外寇内贼,需长久定将,且郭制置使临职以来算得上兢兢业业,昔日白龙不顾而别便因门内沉珂难以成事。

以诚心论之,四方门之中不乏诸位的门生。

一线较敌,生死报国,事以权宜,行之有为,方有建明卫的由来。

连太祖皇帝都曾越制克敌,到我朝便该自毁长城吗!

臣以启奏,大策将定,戴罪立功为要务。

四方门内若沉珂难调,当请奏朝廷差遣如何?”

丁谓此言可谓正戳痛点,凡是调去四方门的文人,哪怕武将不是吓得拼命上奏请求调职便是抱病不起,更有甚者经历一场血战竟然吓疯了,丑态百出。

从庙堂上一旦离开返回来的机会便渺小,一不留神还得因公殉职。

丁谓此言正中赵恒心意,庙堂上一时雅雀无声,陛下一直不语也许等得便是此刻。

他们这些人饱读诗书,谈古论今皆为人杰,直接面对生死却谁也不敢轻佻。

赵恒表态说道:“用人之际竟无人为朕分忧,仅有暇之身可用,这朝堂还有忠君之道吗?”

皇帝的表态便是最直接的政令,让那些原本坚持定罪的大臣皆将进言缩了回去。

陛下临朝第一事便处理这等要事,众臣这时明白圣意均默然思量,各有心思。

知枢密院事陈尧叟上前说道:“陛下圣裁即定,臣等惟愿暂宽用事。今后若有人加以效仿,两方同罪并处即是。”

郭晓跪拜在地听得一片附和声内心黯然,这便是大宋文明开源的核心吗?他不是否定朝廷的作用,否定的是人心。人心私量谈何家国大义,国家情怀?

陈尧叟所言众臣霎时均附议表示可行,赵恒即让王继显去扶郭晓。

王继显伸手一扶不禁吓了一跳,快步上阶向皇帝躬身说道:“心脉已断,命不久矣。”

赵恒骤然一惊,他愤怒了,他这是干甚麽?

不堪与朝堂为伍吗?

他是对大宋朝绝望了吗?

是的,他正是这样的人。

赵恒快步下阶上前去扶郭晓,只见郭晓涕泪横流,双眸中透露着绝望。

此时的郭晓已然说不出话,朝堂上严禁喧哗附耳,王继显这句话众臣一时皆感不妙。

郭晓刚起身再度跪下,泣声说道:“陛下,臣累了,臣想歇了。

恳请陛下容臣不忠之罪,私蓄武备国法难容。

臣当以死为国法。

望陛下容臣退朝,切勿玷污朝堂庄严之地。”

赵恒强忍着愤怒让侍卫搀扶郭晓下去歇息,他放眼扫视群臣,许久长叹一声,缓步回御座,怅然说道:“尔等自恃清高不堪为伍,便这朝堂上的你们有几人真正容的下?

同样人家也容不得尔等。

甚至于御街上的孩童吵闹争执时也口述文官为言所是,行之顽固。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