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憧憬与小买卖(1/2)
与若干年后相比,现在的市区是破败的。
虽然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入眼的楼房,最高不过七八层。
上面的窗户、墙砖,灰蒙蒙的,还有些还脱落了,露出里面的脏兮兮的白灰的和水泥。
可以说,十分陈旧了。
两边的街道倒是很干净,概因这两年市政府正在积极的打造卫生城市,并积极引进资金,开发旅游业。
程安记得,也就是今年底,与上井村不远的历山被评为国家级5a风景区,吴江市的旅游业就红红火火的搞了起来。
之后,吴江市的经济,开始腾飞。
那时候,变化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得到。
虽然,这个变化,比外边的世界晚了十来年,但它终于还是来了。
所以,当初等程安从大城市里闯荡几年归来的时候,吴江市与外边的大城市已经没多大差别了。
反而因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比大城市更适合居住和生活。
看惯了若干年后风景绚丽、环境优美的小城,如今的吴江市就不怎么入得了程安的眼了。
她不在意,第一次来市里的程丽,看着周围高高的楼房,热闹的街道,却是十分惊叹。
“姐,市区比场口热闹好多。”
“那是当然。
场口就是个镇。
想买东西,都要挑赶场的天去。
不然买不齐。
市区的常住人口却有将近三十万,商店天天都开着。
自然热闹。”
程安推着手推车,小心的避开来往的人群,一边走,一边回答道。
“三十万!
这么多!”
程丽惊讶的瞪大了眼,随后她就一脸憧憬道:“要是我们就住在这边上就好了。
那样我就天天都可以来卖东西。”
程安笑,“你要住在这边上,可没地儿给你抓泥鳅了。”
程丽想了想,点头:“也是。”
说着话,程安很快就带着程丽来到了吴江市农贸市场。
市场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耳边小贩的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
程安仔细看了看,发现好位置果然都已经被人占了。
只能将手推车,推到了离入口稍远的一个转角处。
将装满了泥鳅的大桶,从手推车上卸下来,摆好。
又往里添了一些小桶里的水。
然后,她转头叮嘱程丽,“你先在这守着,我去看一看别家怎么卖的。”
以前她从没卖过泥鳅,也不知道这东西,现在什么价。
开张前,必须得问一问才好。
“那,姐你快点回来。”
完全陌生的环境,让程丽有些紧张,不过她知道程安是去做正事,板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
“我很快回来。”
程安冲她安抚的笑了笑,转身就钻进了市场。
市场里卖熟食的,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水产的,都有明确的划分。
程安进了市场后,直奔水产区,装作客人每家问了问泥鳅的售价。
发现价格挺高的,在六到十二快之间。
而野生的比养殖的贵。
个头大的,又比个头小的贵。
心里大概有了底,程安又出了市场,在市场入口周围转了转,果然发现了两家和她们一样的散户。
蹲下,仔细看了看对方泥鳅的大小,又仔细问了问价格。
程安就转了回去。
“姐,你回来了!
刚才有两个婆婆来问价,我说不知道,她们就走了。”
程丽看到程安,脸上一喜,转而又是一落。
“没事。”
程安安抚了她一句,就走过去与她并排站定。
深吸了一口气,张嘴开始吆喝,“看一看,野生泥鳅啦!
八块钱一斤,八块钱一斤!
不论大小,一律八块啦!”
“大娘,过来看看吧。
野生泥鳅。
刚从田里抓的,您瞧瞧,还活蹦乱跳的呢!
买点回去炒泡椒,下饭得很。”
“真是野生泥鳅?
怎么都这么小个?”
“大娘,野生的泥鳅就是这样的。
没人喂,长不肥。
不信您去市场里瞧一瞧,那里的野生泥鳅,个头也都不大。”
说着,程安指着桶里的一条泥鳅道:“就这个头的,也要长好几年才行。
您放心吧,我们的泥鳅虽然个头不大,但味道绝对好。
您买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那大娘还有些犹豫,旁边一老头凑过来看了看,道:“确实是野生泥鳅。
怎么卖的?”
“八块。
大爷您买点?”
程安见状,立即笑着道。
“八块贵了,你这泥鳅虽然是野生的,但个头都太小了。”
老头摇了摇头,讨价还价道:“七块吧,七块我就买两斤。”
“大爷,七块真的太低了。
市场里养殖的泥鳅,个头和这差不多的,也都要七块呢。
我们这个,可是纯野生,刚从稻田里抓的。
我们姐妹两个,大清早辗转坐车来到市里也不容易,您体谅体谅,八块真的不能再少了。”
“你这小姑娘,倒是会说话。
再讲价,倒显得老头我不仁义了!”
老头挑眉,笑着摇头道:“行了,给我称个三斤吧。”
“好勒!
程丽,赶紧给大爷装三斤泥鳅。”
程安眼睛一亮,转头就吩咐程丽。
程丽得令,麻利的用筲箕从桶里捞了一些泥鳅出来,放称里称了三斤给老头。
老头一边接过泥鳅,一边递了三十块给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