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八章 正月之中再生变

一边吃菜喝酒,一边观看中央舞台上的歌舞百戏,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夜色已深,酒宴渐歇,一波又一波的祝酒之后,赵元昌着人给酒楼中的宾客、小厮们送上厌胜钱。

这厌胜钱乃是仿照开元通宝的样式新铸的铜钱,只是多了些好看的花纹,正面是“上上大吉”

等喜庆话,背面是猴子图案。

赠送厌胜钱也是要看身份的,像陈佑这等人,自然能分到数十枚,而那等仆役,也就一两枚。

分了厌胜钱之后,这宴会也就进入尾声。

那些耄耋老人先行离去,之后赵元昌和冯道二人退场,再之后是吕施彦,再之后是陈佑等人。

回到宅中,陈行文早就将换来的厌胜钱发给宅内仆下了,这不需要陈佑操心。

爆竹声中一岁除。

早上醒来,陈佑的年岁就要改成二十五了。

洗漱一番,换上新衣新帽,陈佑要先到秦王行营议事。

说是议事,实际上就是新年贺岁,走个流程罢了。

议事结束之后,他就要去给冯道和庞礼拜年。

在江陵,能走动的也就这两位算是他长辈了。

就在陈佑忙着拜年的时候,位于利州州治绵谷县城已经换了主人。

虽然保宁军在半路上就被昭武军拦住了,但也成功吸引了利州兵马的注意。

汉中军在寅末卯初趁着夜色攻城,天光大亮之时,史肇庆就进了绵谷城。

夺下县城之后,史肇庆下令放任军兵劫掠。

至于原因,却是在除夕元日不让人团圆,本就容易心绪波动。

再加上经历一番奔波厮杀,不让这些军兵发泄一下,怨气积累起来倒霉的就是他史肇庆。

只是兵贵神速,绵谷县城到剑州之间还有葭萌、昭化二县。

稍作休整之后,史肇庆立刻命令没有参与攻绵谷城的苏恒部迅速南下夺取葭萌关。

初二,保宁军绕过剑门县城,自后方攻入剑门关。

得到消息的剑门县令斩杀主战县丞,在保宁军没有后续支援的情况下主动投降。

初三,昭武节度使在利州嘉川县投降。

正月初四这天,蜀都孟昶终于收到了史肇庆连同保宁军攻剑州的消息。

而此时,汉中军和保宁军已经在剑州州治普安县城外会师。

剑州所属的武德军节度使则率军停在梓潼县,逡巡不进,等待蜀都命令。

收到军情后,孟昶连忙召集朝堂重臣商讨对策。

待文书在殿内诸臣手中转了一圈之后,早已忍耐不住的孟昶连忙问道:“诸卿以为当如何?”

众人互相看了看,皆是沉默不语。

孟昶看着这幅情景,不由气急,目光转向枢密使、金吾卫大将军石頵:“石卿可有妙策?”

石頵乃是协助他诛杀张业的功臣,当初张业逆党作乱,就是石頵指挥禁军将逆党赶出城外的。

是以孟昶对石頵很有信心。

听到孟昶的问话,石頵拱手道:“官家,臣以为,汉中才历战事,兵将必疲,粮草必寡。

只要传令各州坚壁清野,谨守城池,不出月余则汉中必退。”

虽然这话听着让人丧气,但不得不说,真要执行得好,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计策。

只是孟昶却接受不了这个建议。

倒不是他知道自家那些文官武将不靠谱,实在是他刚刚诛杀权臣、平定内乱,那股子心气还在,自然不想采用这么憋屈的法子。

尤其是几个月之前还是果决英武的石頵突然变得这般保守,他更是心头不满,当即语气不善道:“先前叛乱,朕被迫坚守蜀都,如今史肇庆发兵来攻,你们也只知道让朕守城,难道就没人愿意领兵出战吗!”

又是一阵尴尬的沉默。

瞪着双眼看着面前的这群大臣,眼见没人有反应,孟昶脸上的不满与期待渐渐消散。

好一会儿,终于一脸疲惫地靠到椅背上,无力地摆手道:“罢了。

着武德军坚守绵州,令邛州刺史高彦俦为巴中马步军都部署,总领平贼事务。”

此话一出,殿内沉闷的气氛顿时消散一空,诸臣皆是长揖道:“陛下英明。”

两天后,高彦俦赶到蜀都陛辞,领兵赶往绵州。

而收到坚守命令的武德节度使立刻收拢兵马退回绵州州治巴西县城,只留下少量兵力驻守梓潼等县。

等高彦俦领兵赶到绵州之时,史肇庆部才刚刚拿下武连县,离梓潼县还有一天路程。

汉中史肇庆攻蜀的消息,一直到上元节之后才被赵元昌获知。

得到消息之后,他立刻上奏汴京。

等待汴京回复的空隙,他将陈佑、王朴等人召回江陵,探讨该如何行事。

二十一日,终于等到了赵鸿运手书,正文只有四个字:便宜行事。

只是稍稍犹豫,赵元昌就传信给忠州的李继勋,让他做好攻蜀准备。

同时开始调集兵马,令水军陆续送兵马粮草至忠、万。

二十五日,巴西县城被攻破,高彦俦率残兵退往白马关固守不出。

同日,汉中军不和。

史肇庆不得不遣苏恒部攻龙州、茂州,且许其劫掠城池。

好在这一路行来,史肇庆手中兵力不减反增,入蜀时的三万余人,现在已经增长到了近五万人,分出苏恒部不到一万人,完全没有影响。

二十六日下午,蜀都再次收到告急军情。

无奈之下,孟昶只好调杨中广北上,同时调遂州刺史王昭远任武泰军节度使,前往涪州防御周军。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太原府,自十四日起便抱病的太原留守刘知远在议事之时猝然晕倒。

整个太原留守府一下子慌乱起来。

太原府诸军,数年来一直是以刘知远为首团结在一起,这让他们在面对燕国朝廷之时有较大的自主权,不至于被骤然调开失去权位。

如今刘知远病了十来天之后突然晕倒,极有可能就此逝世。

他们急需寻一个新的带头人出来,带领他们顶住朝堂压力。

只是原先刘知远能力威望都比大家高,这才能压服众人。

现在这些人都是平级的,也没什么突出的功绩,凭什么能站到其他人头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