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一波未平(2/2)

一旁座在黄泥小火炉上的铜壶热气直冒。

“刚刚好,水烧开了。”

贯口大师起身将铜壶提起,坐回案几前,摆弄着面前的茶台,手中不停,烫壶洗杯。

“老衲曾听闻三个多月前,吕大侠在惠州木家遇到了一次刺杀。

想来刺客便是木家老族长所指使。”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吕大侠还是心切了些!”

“晚辈也曾听人说过,君子报仇,就在早晚。

等了三个月,晚辈已经是耐心很好了。”

“年轻人就是心急啊。”

贯口大师并不以为意,手中拿着竹夹,从锡罐中取出两夹茶叶放入紫砂壶内。

“壶儿小巧,两夹茶叶刚刚好。”

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从那时起,老衲便知,吕大侠只可交为友,不可视为敌。

却不知吕大侠视我南少林为友?

为敌?”

说着此话,贯口大师并不抬头,只是将壶中热水高高冲入紫砂壶内。

“晚辈听闻,这第一壶水为洗茶。”

贯口大师闻言一愣。

右手执起紫砂壶,高高悬起,将壶中之水倒得涓滴不剩,姿态幽雅。

“不错。

茶用热水洗开,去除杂质,再泡,方出味道。”

“晚辈不通茶道。

却也知方丈大师泡出此茶,味道定是极好的。

此时茶香已然扑鼻,晚辈静坐,待大师佳茗。”

贯口大师微微一笑。

“茶之道,在一个静字,吕贤侄已得茶中三味了。”

说着,再次将铜壶高高悬起,一股白练般地热水冲入壶中。

冲得茶叶飘荡,铜壶高度不断下降,热水的冲击力不断减小,直至铜壶与紫砂壶平齐,轻轻一抬,热水立停。

此时壶中水面平息,茶叶在水中翻滚,茶香四溢。

“看这茶汤静中有动,动而取静。

茶之道,也是处事之道。”

说着,贯口大师将紫砂壶盖上。

“吕贤侄来得巧,此茶乃是鼎鼎大名的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

老衲有幸得了二两今春新茶,一直舍不得喝。

一会儿要细品此茶味道。”

“武夷山大红袍。

在下闻名已久,今日可有口福了。”

“此茶不可久泡。

可以了,刚刚好!”

当下二人绝口不提前事,静心品茗。

贯口大师更是耐心将如何冲泡、分杯、观汤色,闻茶香,细品味介绍给吕不鸣。

果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如兰,入口甘爽滑顺, “好茶!”

吕不鸣一杯入口,回味良久,大赞一声。

“请茶!”

贯口大师闻声,微笑着将第二道茶冲泡好,分汤入杯。

一时,静室内茶香浓郁,二人静心品茗。

直到九泡之后,方才将茶台推到一边。

贯口大师说起了正事。

“吕贤侄。

老衲有一不情之请。

还请应允。”

“大师,请说。

吕某若能做到,必尽全力。”

贯口大师并不理会吕不鸣话中的推脱之意。

“久闻吕贤侄机智过人,识破吴铲子的伪装,设计擒拿全百草,就见一般。

你也知,昨晚那二凶离奇从地牢监室内逃脱了。

至今已过几个时辰,全寺上下搜查了一遍,仍然不见其踪。

老衲请吕贤侄出马,助本寺破此奇案。”

“大师,怕是不妥吧。

吕某不过是个外人。”

“正因你是外人,方能看得清。

俗话说的好:旁观者清。

不像老衲这局内人,看得是云山雾绕。”

“其实大师心中已有怀疑对象了。”

吕不鸣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直言道。

“哎。

不是怀疑。

而是寺中一再出事,寺中僧众,有能力破此案者,多是身在局中。

贤侄当明了老衲的难处!”

吕不鸣心思百转。

他明白贯口大师的意思。

全百草之案,除了假贵谦,寺内怕是还有内应,这内应很可能在寺内有一定的地位。

力保全百草入寺的监寺贯通大师,已经避嫌到山后面壁思过;负责看押的戒律院首座贯定大师,却让二凶离奇出逃。

菩提院首座贯实大师被杀。

其余各堂、各院首座、长老不是能力不足,就是身处嫌疑之地。

“贤侄若愿出手相助,无论成与不成,老衲与南少林都欠下贤侄一个人情,必当厚报。”

为了让吕不鸣出手,贯口大师开口许诺。

吕不鸣自是听出,贯口大师只说是欠他一个人情,而不是欠华山派一个人情。

对五岳剑派南下之事,南少林还是警惕的。

不过能让大派掌门如此许诺,也让吕不鸣觉得很有面子。

加上木家之事,也承了南少林的情;再加之本身他也对南少林这件案子颇有兴趣。

他沉思良久,反复权衡,方才开口道:“既然大师如此说,晚辈也勉力一试。”

“好。

从今日起,阖寺上下听凭贤侄调遣,全寺各处除禁地之外,贤侄可任意行走。”

二人正说道此处,突然院外有人来报。

乐方在院外接着,一看拜贴大惊失色,忙入院叩门求见。

“启禀方丈,山门来报,有客拜山!”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