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闯南少林(1/2)
山中阵阵细雨,伴随着微微南风,给暑气甚重的天气降了降温。
行走在山路上的两位游人脚踏芒鞋,手持竹杖,不由得大喜,索性将头上用来挡日头的斗笠从头上拿了下来,尽情享受细雨带来的凉爽。
“师叔,前面有泉水。”
行走在前面的青年惊喜地喊了一声,正是令狐冲。
“到前面休息一下,将水囊灌满。”
慢步走在后面的正是吕不鸣。
此时二人正行走在福建的群山中,正前往南少林寺。
拜访福建南少林寺,本是二人此行目的地之一。
只是行程一再延后,这次终于成行,顺利到达南少林寺地界。
不过一路的酷暑天气,这让两个北方人吃够了亚热带地区苦夏的苦头。
泉水清冽可口。
师叔侄二人饮了个饱,将水囊灌满。
便坐在路旁一侧背雨处稍作休息。
这时只听得一阵马蹄声动,山路远处十余骑奔驰而来。
不一会儿功夫十余名身披蓑衣的骑士便从二人身边掠过,转过一个山道,便不见了。
“师叔。
我就说骑马。
你偏要步行。
要骑马,咱们早就到南少林了。”
令狐冲看着人家骑着马有些眼热的说道。
“你懂什么?
骑马那叫赶路。
步行才是游历。
才是真正的贴近大自然,才能真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吕不鸣不屑的说道。
“整天就说些云山雾绕的词。”
令狐冲低声嘟囔着。
望着微雨中的山林,吕不鸣有些诗性大发,感慨的说道:“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种洒脱气质。
看看咱们现在,就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不正合词意。
冲儿,咱叔侄二人且徐徐而行吧!”
说着,便带头向前走去。
口中还轻松的哼唱着不成曲的小调。
看着小师叔这付做派,令狐冲也只能无奈的起身随之前进。
毕竟冒着小雨走路,还是凉爽些。
南少林寺对于吕不鸣来说,久仰大名。
前世电影、电视剧中演绎的众多英雄豪杰都出自南少林。
洪熙官、方世玉、黄飞鸿、严咏春、铁桥三、少林五祖等,都是少年时吕明崇拜的对象,武侠梦的启蒙。
眼见着,就要来到南少林,心中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山中天气易变,不一会功夫,风雨渐大,眼看着空中乌云密布,怕是暴雨将至。
二人不得不加快脚步,运起金雁轻功赶路。
雨中的山路十分湿滑,只见二人一前一后,一纵一跃,就是丈许。
行了一刻钟的功夫,就见到吕不鸣行在前面,神色自然,脚步轻点,衣袖飘飘,好似神仙中人;而令狐冲却有些吃力,紧跟在吕不鸣身后,大步追赶,气息渐沉。
这时忽听得一声:“好轻功。”
声如洪钟,中气十足。
吕不鸣循声望去,只见道旁山坡上站着一个高大身影,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膀上挑着一个担子。
因离得远,雨水也影响了视线,看不清此人面目。
此人站的高,看得远,行在山坡上,早早注意到坡下山道上的吕不鸣和令狐冲。
不明敌友,吕不鸣闻声而停。
那人见吕不鸣停下脚步。
又大声道:“二位可是要到南少林?”
吕不鸣沉声道:“正是。
不知阁下有何指教?”
“那有什么指教。
洒家也是要去南少林,既是同路。
赛一赛脚力。”
不待吕不鸣回答,便哈哈一声长笑,顺着坡上小径大踏步而去。
令狐冲赶上一步,道:“师叔,此人是谁啊?”
“此人个性洒脱。
倒是同道之人。
问他是谁干甚。
冲儿,跟上吧。”
吕不鸣不以为意。
这才符合南少林藏龙卧虎的天南武林巨头的地位,此行才有些趣味。
话音刚落,脚下一点,人已经蹿出。
令狐冲无奈的一跺脚。
急急的跟了上去。
此时吕不鸣身影早已去得远了。
山路与山坡小径遥遥相望,相隔七八丈的距离。
坡上那人挑着担子,大踏步而行,步距甚大,落地甚重,看是步频不快,但是行得飞快。
只见他一脚下去虽泥水四溅,人已去得远了,远远看去如同一条水龙波动而起。
而吕不鸣脚尖轻点,脚下路面水纹只起涟漪,悄无声息,裤脚不沾半点泥水,身形如飞鸟投林一般,沿着山路纵跃而去。
坡上那人虽起步的早,几息之后,吕不鸣已经与他并驾齐驱。
二人一在坡上,一在山路,齐头并进。
一柱香后,山路将尽,南少林寺的牌坊就在眼前。
坡上那人显然跑得性发,一心想赢得这场轻功之争。
口中又是大喝一声,一个大步跃下山坡。
山坡足有三、四丈高,只听“咚”
的一声,脚下落点确是准,双脚落在半坡一块斜出的山石上。
这一下震得山石周边泥土崩裂,可见受力之巨。
此人身形一矮,借势双足一蹬,如同一个炮弹一般,蹦了过去,这一蹦足有四、五丈远,落地后,泥水四溅,却也顾不得了,奋起大步向前奔去。
不管不顾,一口气冲到了牌坊下面。
见到身前无人,看来是抢在吕不鸣之前来到了牌坊下。
挑担壮汉不由得意地哈哈大笑。
转过头来,正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身后竟然无人。
只有一根竹杖插在几丈外的地面上。
他急急一抬头。
果然牌坊之上,一人正立在牌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