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O九章 怒杀倭寇(二)(1/2)

连番的激战,伤势初愈地虎千哮,体力急剧下降,气喘如牛,持刀的右臂禁不住的颤抖,方才若不是令狐冲几次相救,怕是早就伤在了倭寇的刀下。

令狐冲的情况也是不好。

之前速战速决,面对倭寇都是全力一击,虽然一路顺利杀了一红衣一彩衣两名倭寇,现在体内真气消耗大半。

不能再退了,背靠着房门,面对丈外的刀锋。

二人相视肃然,心知今天怕是要交待在这里了。

可是还是不甘心,背后还有二十多条人命。

“冲哥,怎么办?”

“老虎,咱们要拖时间,师叔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一会儿跟着我做!”

“哈哈,哈哈!”

令狐冲突然放声长笑。

虎千哮不明所以,但是看着令狐冲大笑,他也跟着大笑了起来。

笑声中,令狐冲上前进了一步,虎千哮也跟着上前进了一步。

当面的四名红衣倭寇不由得后退了一步。

“有门啊!

小师叔所说的看来是真的。”

令狐冲想起吕不鸣闲聊起倭寇的行事时,对倭寇的武士道提得最多,也最是轻蔑。

“再赌个大的。”

想到这里,令狐冲将长剑收了回来,拖在地上,脸上极力装出一幅轻蔑傲慢的样子,扫视四周,口中的笑声不断。

虎千哮这下明白令狐冲的用意了。

有样学样把他的刀直接插回腰间的刀鞘,双手负后,就盯着面前一名红衣倭寇,嘿嘿冷笑。

“八嘎!”

被虎千哮盯的有点发毛的红衣倭寇,不由得出声骂道。

操刀而起,就要将当面的黑小子给斩了。

“雅卖鲁!”

身着黑衣的倭寇首领发出住手的命令。

四名红衣倭寇闻声,缓缓后退两步,侧立在他两边。

“你们两个是我遇到的最勇敢的明国人。

对于勇士,我会给予勇士的待遇。”

倭寇首领开口说到。

令狐冲故意先不看那首领,扫视了四周。

院内十余名彩衣倭寇占据了外围,几处制高点上还有几名弓手搭箭瞄准他们二人。

四名红衣倭寇拱卫着首领。

“在下,村上家武士前田弥次郎。”

“华山剑派令狐冲!”

“奇斗门虎千哮!”

“哦!

原来是中原武林名门弟子。

果然是少年英雄!

了不起。

可惜二位今天都要死在这里了。”

“想要小爷死,可不容易,小爷手中宝剑还没有饮饱倭寇的血呢?

谁先来!”

“哟西!

壮志可佳。”

倭寇首领颔首赞道。

“黑木,你去取了他首级。”

“嗨!”

最左侧的一名红衣倭寇得令,迈步向前。

令狐冲上前一步,一招苍松迎客。

功运全身,静待来敌。

那黑木双手握刀,身体半蹲。

目露冷光,如狼一般死盯着令狐冲的动静,周身散发出凌厉的杀气。

一时间,院内一片肃静,二人相对而立,虽然片刻之后便是刀光剑影,但是谁都没有轻动,众人都知道这一出手就要见生死。

虎千哮紧张的两手出汗。

恨不得立时就扑出去,与倭寇拼死一搏。

而令狐冲心神宁静,心无旁骛。

自下山以来,经历大小阵仗,唯有此次最为凶险,可是他已经不是初下山的菜鸟了。

自前几日混元功突破,体验到了由生到死,由死到生这一遭,不仅武功有了质的提升,心境大是不同。

对手黑木杀气四溢,杀机四张,反而刺激到他的斗志。

此时,全身心准备完毕的令狐冲早就将拖延时间缠身游斗的想法抛之脑后,老子就是要堂堂正正杀了这个王八蛋。

感受到令狐冲身上冲天斗志和犀利杀机,黑木不由得心神为之一荡,眼神为之一缩。

身在局中,令狐冲自是感受到对手的情绪变化。

此消彼涨,令狐冲内心无比自信,长剑斜指,向着黑木轻声道:“来吧!”

“黑木,杀了他!”

倭寇首领自是感受到了二人身上气势的变化。

很是不满得锁紧了眉头,当即怒喊道。

羞怒难当的黑木,当即大喊一声,身体一跃而起,长刀高举过头,意欲直劈下来。

可是气势已失,心有怯意的黑木,动作难免失去了节奏。

令狐冲自是抓住了这一破绽,身体一纵蹿出,一招白云出岫,如闪电般刺出。

二人身在空中,在相交而过一瞬间,剑锋毫无烟火气的从黑木颈部右侧的大动脉划过。

二人落地,相背而站。

黑木似乎想要说什么,身体一晃摔倒地,鲜血喷出一人高。

令狐冲却呆呆站着不动,眼睛盯着雪白剑锋,一滴血珠从剑尖缓缓滴落。

这一剑的刺出,让令狐冲反复回味着。

“空灵飘逸,举重若轻!

师叔,我终于明白你所说的剑法要有味道,要有韵律,要有感觉,是什么意思了。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啊!!”

他在这里呆呆的不动,急坏了虎千哮,气坏了倭寇。

右侧院墙高处的一名弓手,不知是激愤,还是手抖动了,突得一箭射出。

他这一箭带动了其他三名弓手。

只听得十香馆大院内“崩、崩、崩、崩”

,四箭一先三后,从四个方位向几丈外的令狐冲射来。

“冲哥,小心!”

虎千哮大惊失色,大声道!

吕不鸣与花铁干沿着镇中大道一路向北,沿途杀散了两拔彩衣倭寇,救出了三十余人,指着来路让他们向码头逃去。

来到镇中心,吕不鸣仔细观察,发现虽然镇中四处火起,喊杀之声多集中在两处,镇东一处,镇北一处,在镇中游荡的倭寇三两成群,分布不广,看来这批倭寇人数不多。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