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O五章 燕子瓦当(1/2)

依着吕不鸣的本意,如果没有虎千哮这档子事,他们早就进入湖广,乘船到汉阳,沿汉江溯流而上到达荆州地界,江陵城。

一探“江陵城西”

那处大宝藏。

再经三峡一路乘船回陕西,九月底,十月初的左右能回到华山。

可是一路阴差阳错却行入了南直隶的地界。

既然机缘巧合之下,从吴铲子那里得到了燕子坞参合庄,故苏慕容的旧址。

怎能不去凭吊一番?

当然,慕容家的还施水阁中的武功秘籍怕是早已经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了。

但是世人都有侥幸心理,说不定能有奇遇呢?

吕不鸣就是怀着这种心理。

当下便决定直奔苏州。

从苏州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

虽说绕得路远了些,争取在年底前赶回华山还是可行的。

一路行船,人也不累。

再说吕不鸣现在也不差钱。

木岫孝敬师父的金银还没怎么动,全百草的二十万两银票现在就放在他行囊里。

这是全百草为虎千哮付的生活费和培训费。

让吕不鸣大为感叹,办个课程培训班、校外辅导班就是赚钱啊。

古今中外全都一样。

令狐冲自然是举双手赞同,同时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在南京金陵城好好玩一玩。

吕不鸣也是有些不好意思。

自下山以来,大半年过去了。

令狐冲虽说没少与他闹脾气,可是对自己是言听计从,不论是行程安排,还是与人比武较技,自己指到哪儿,他是打到哪儿。

仔细算来,自下山以来,真没有在哪里好好放松,得闲游玩?

吕不鸣一想,从苏州返程,南京是必经的。

在南京玩一玩,不过耽误几天而已,顺便探一探大功坊的建文宝藏。

便点头同意了。

也正好遂令狐冲的心意。

只见他欢呼一声,打马就走,跑到了前头。

吕不鸣见到他少年心性,不由得失笑出声。

又转头看了看别别扭扭行在后面的虎千哮,这小子还没有缓过劲来,加之有伤在身,而且骑术生疏。

吕不鸣摇了摇头,便稳住马速,信马由缰,缓缓而行。

一路穿州过府,晚投客舍早启程,为了照顾虎行哮的伤势,吕不鸣和令狐冲并没有一路疾行,倒是饱看了江南夏日风景。

江南繁华之所,历历在目。

所谓: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江南美景尺山寸水,目不极赏,所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这一日终于来到了苏州,当晚找了一间客栈投宿。

第二天一早,吕不鸣便安排令狐冲、虎千哮在苏州城内休息。

而自己寻个借口,独自一个人出了城。

催马来到了城西,沿着太湖行了二十多里,便将马匹寄放在一家农户。

按照吴铲子所描述的地形,穿过几处丛林,过了几条独木桥,约行了六七里路的样子,人烟绝迹,草木丛生,沟汊纵横,抬眼望去不远处果然有三、五座小山连横。

吕不鸣急向前去奔去,又行了小半个时辰,终于找到了吴铲子所说风水极佳的**所在。

在一片丛林中,一片野草丛生的坡地。

时间的魔法,几乎将几百年前的所有人工痕迹抹去,只剩下草从深处几块覆满青苔的青石板。

离开丛林一路向北,在一里之外他找到了吴铲子当年留下来的盗洞。

他望着水桶粗细的入口,洞内黝黑一片。

江南温湿,十几年过去,这洞里肯定成为蛇虫的乐园。

自己空手而来,贸然而入是自找麻烦。

而且,前后两代盗墓高手入内,都没有什么发现。

想来慕容博假死之墓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因为慕容博根本不想让人进去,他自己也不会再进去。

徘徊了良久。

吕不鸣大步向西北行去。

一路上仔细观察,还能见到草木深处掩藏着残砖破瓦。

想来当年这里也是雕梁画栋、舞榭歌台之所在。

扫看四周,一片荒芜。

蹲下身子,随手从草丛里捡起一块断砖。

心思:这慕容家的传承,难道如同这块砖一样断了?

随手将断砖轻轻扔到一边。

又从地面抠出一块保存完好的圆形琉璃瓦当,抚去表面的泥土,还能看到瓦当青色的釉面上绘着一只造型古朴的燕子。

吕不鸣长叹一声。

或许慕容后人如同这个瓦当深埋地下一般,隐藏在不为人所知处。

他将这块瓦当收入袖中。

继续向前行去,不一会儿就感到水气盈人,再行了一会儿,便看到了好大一片水。

苍茫浩荡的太湖就在眼前。

湖边一侧芦苇从生,水鸟时鸣,振翅飞翔;不远处芙蕖片片,花开朵朵,远观闻香。

别有野趣和幽情。

吕不鸣寻到一处近水的岩石,脚下一点,便跃了过去。

将袖中的瓦当取出,放入湖水中仔细清洗。

清洗过的瓦当,釉面在阳光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那只燕子活灵活现。

可见出自于大匠之手。

背面刻着一个“元”

字。

吕不鸣想到,这瓦当上前“燕”

后“元”

,联起来就是“燕元”

,这是后燕国慕容垂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后燕国的第一个年号。

可见慕容一族复国之梦传承久远啊。

随后,吕不鸣便将瓦当收了起来。

又看了看身后草丛。

此行得了一个瓦当作为纪念也算是不错了。

证明了这是一个传承有续的世界,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着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随即身形一展,运起金雁轻功离开这里。

吕不鸣所不知道的是,当他走后不久,太湖的远处一艘小船悠悠荡荡的向这里行来。

船尾一名黑衣大汉摇着橹。

一摇一荡,小船便迅速向前行来。

船头站着两名身着素衣,头戴帷帽的女子。

不一刻,小船便来到了岸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