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9章 关于大学和太学:公公,你躺着像大字还是太字(1/2)

第二天一大早,激动了一个晚上而无法入睡的苏宁,带着人出去围着洛阳城转了一大圈。

当刘洪询问他具体原因的时候,他的回答却让对方绝倒。

这厮竟然去侦查毕岚那位太监的住所去了。

一个太监的住处有什么好打听的,就算以后要往那里投递信件,也大,可以到时候再临时打听,毕竟他是中常侍那样的内府高官,怎么会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呢?

但苏宁还是习惯不打无准备之仗。

左右今天又没什么事儿,就连收拾行李也显得过早。

虽然发生在琅琊郡的那件案子终于了结了,但是留给他们的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

比如说,诸葛夫人的身体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休养。

比如说,守门员算圣刘洪的辞呈还需要时间来让朝廷批复。

再比如说,王越和他的徒弟史阿,还没有最终确定前往凉州发展。

尤其是史阿,他在洛阳有一家生意不错的酒楼,其中有他多年的苦心经营,自然是不可能轻易割舍的。

这三件事之中,最先被解决的是第三个。

苏宁在史阿的酒楼之中,又一次展现了他那并不高明的厨艺,但炒菜这种新技法还是让那里的大厨们眼前一新。

苏宁借此机会与史阿商议合作的事情,虽然双方的开价都比较离谱,但毕竟互相都需要彼此,所以最终还是在王越的斡旋下达成一致。

其中具体内容是,苏宁单独出资在洛阳城中另外设立一家酒楼。

由史阿机器已经雇佣的人员负责日常经营,同时,史阿说开酒楼的部分厨子,一起跟随苏宁返回凉州,学习苏宁所掌握的炒菜等厨艺。

协议达成之后,苏宁可以想见炒菜这种在北宋才逐渐传播开来的烹饪方法,如今可以在东汉时期就大规模的推广开来了。

接下来解决的是第二件事情,朝廷对于守门员算圣刘洪的辞呈不予批准。

但皇帝最后亲下圣旨,调任他出任凉州冀县县令。

曹操由议郎转任梁州别驾,钟繇病愈复出,担任凉州北地郡尉。

同时皇宫中还传出消息,说陛下有意任命苏宁担任武威郡尉,但因为年龄和资历问题为选部尚书所阻。

这样一来,不需要大伙辞掉现有的官职,就可以前往凉州了。

皇帝陛下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为苏宁大开方便之门。

朝廷内外的各股势力,都在猜测凉州官场上的这一番剧烈变化,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

最先搞清楚其中猫腻的,自然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太监集团。

大长秋曹节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依旧是太监势力的掌舵者。

在听闻朝野传言以及赵忠的汇报之后,他当机立断,立刻命令赵忠偷出梁鹄写给刘洪的私信。

这封信,赵忠曾经偷窥到前半部分的内容,但后半部分,他却没来得及看。

不过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他推测后半部分抒情的内容,肯定包括关于苏宁下落的线索。

他的这个猜测很快就被印证了。

当书信偷到手,众多太监围拢在一起讨论的时候,他们发现在下半部分内容之中,梁鹄主要向皇帝介绍了苏宁近期的部署和打算,其中包括在大汉各个地方招揽人才。

那其中赫然就有算圣刘洪的名字。

基于此,周围太监猜测天子刘宏当初的目的,只不过是前往皇叔家中,询问是否已经与苏宁取得了联系,没想到苏宁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已经出现在那里。

他们的猜测基本符合事实,这本应该是个值得庆祝的案例。

然而这封书信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他们的神经紧张起来。

梁鹄在信件当中说到,苏宁想要在扬州开办一所大学,这次之所以在大范围内召集各类人才,就是想要充实一下这所大学的师资力量。

这所大学以及其附属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学问传授给平民百姓,也好让陛下在今后的人才选拔之中,有更多平民百姓家的子弟可供任命。

各位太监们之所以神经紧张,而不是平静的对待这些内容,是因为书信当中提到了大学二字。

大学与太学虽然只有一个笔画的区别,但在他们看来,但凡是传播所谓学问的地方,就有可能成为世家的舆论阵地。

而他们,作为皇帝对付世家的爪牙,怎么会对此视而不见?

但太监们的神经也只是紧张起来,并没有当场炸锅,然后歇斯底里的嚷嚷着要除掉苏宁。

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老娘在书信中说得明白,苏宁的这所大学,是为了教授平民子弟而创办的。

这其中隐隐有培植平民子弟对抗世家的味道。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们这些太监和苏宁竟然是盟友。

这样亦敌亦友的存在,让众位太监们有些坐立不安。

最后还是张让站出来说道:“我们还是去找他谈一谈吧,趁他还在洛阳城中,如果等他回到凉州我们再去谈,那对我们来讲可就有些被动了。”

赵忠立即附议张让的意见,同时他建议道:“陛下有意让毕岚负责与苏宁的联系,虽然我想不通其中的猫腻,但我们不妨现在就让毕岚去。”

“我同意!”

张让说,“听说那厮曾经一大清早就打听毕岚的住处。

单凭这一点,我感觉就有达成协议的可能。”

毕岚随后就收到了两位曹节接班人的命令,他不敢怠慢,立即着手搜集关于苏宁的材料,准备开展谈判。

与此同时,曹操也通过他父亲遗留下来的关系,打听到了太监集团内部的这一决定,他立刻跑去见了苏宁,并将这些内容转达给他,最后还说道:“这次很可能只是试探,我建议你还是虚与委蛇为好,毕竟太监们现在的实力很是强大,并不好轻易得罪。”

苏宁与众人商量了一番,大部分人都支持曹操的意见。

苏宁见状也没说什么,他还不想在这件事上违逆了大家的意思,毕竟他们现在还没到凉州,任何人都可以在此时选择离开,那么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有可能因此而打水漂了。

至于他的个人看法,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家很是惊讶。

这群依附于皇权的太监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干涉千里之外的凉州。

所以,与他们交恶还是友善,根本就是无可无不可的事情。

不过,既然大家决定与他们维持暂时的友谊,那,他就去和对方谈一谈好了,左右他对太监们也没有什么鄙视的地方。

于是在两天之后,毕岚与苏宁在刘洪的家里见面了。

谈话一开始,苏宁就立刻掌握了主动权,他尖刻的指出:“诸位公公的权势,是依仗陛下的权利而建立的,这一点,我相信聪明的公公们,一定早就意识到了。”

“那是当然,这是身为太监必须要领悟的真理。

对此,我们这些人还是不用外人来教导的。”

苏宁听他自嘲之中带了几分强硬,便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者。

他没有因为生气而直接掀桌子,也没有因为威胁而变得软弱,单凭这两点,一个合格外交家的标签,都可以扣在他的脑门上了。

所以苏宁也转换了自己的语气,继续说道:“既然公公知道这一点,那么,让陛下过得开心,过得舒坦,就是你们这些内臣的本分了。

可如今,世家大族们在很多政策上都阳奉阴违,这让皇帝陛下很是恼火,相信这一点你们也是清楚的。

同时,我也清楚陛下重用你们的目的。

但可惜的是,你们只能对抗世家,却不能完全取代世家,毕竟很多官职都不适合宦官来担任。

这就让对方永远保有自己的生存土壤,这场战争,你们永远也没办法打赢。”

毕岚一直在听着苏宁的独白期间没有插一句话,他知道苏宁会渐渐把自己要说的核心内容,一点一滴的给引出来。

在这期间并不需要他着急说什么。

苏宁赞许的看了一眼对方,心道,这果然是个被埋没的厉害人物,于是他继续说道:“而我们却有办法彻底击败世家,帮助你们太监,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我是说彻彻底底的胜利。”

听到这里,毕岚已经清楚苏宁的基本策略是合作。

这就足够让他们暂时安心了。

又听苏宁继续说道:“我代表的是寒门利益,这句话,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你。

我们的共同敌人就是那些世家大族。

这一点,你我也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至于你们可能会担心的大学问题,我也很明确的给你一个答复,他与太学是有着明显不同的,所以请你们不要用党锢的策略来对付。”

听到这里,毕岚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些变化。

他微微拧起眉毛,说道:“在大学的问题上,仅凭你的这句保证,恐怕不能让大多数人都放心。”

苏宁点点头表示他认可这个说法,而后他不得不换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道理:“第一,我刚才说过,大学和太学是有区别的。

他们至少有一个笔画的区别,公公,你不妨想一想,你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是更像一个大字,还是像一个太字。”

听到这句话,毕岚露出了迷之微笑。

太监因为有些零部件缺失,在躺在床上的时候,自然更像一个大字,而不是一个太字。

“所以说。”

苏宁淡淡的给出了最后一击,“这个大学是属于你们诸位公公的大学,是站在你们宦官这边的大学。

以前的那座太学,老是利用舆论来针对你们,然而今后的这所大学,则会利用舆论来支持你们,歌颂你们。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