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武举人
话说自从得了王伦留下的金子还有药方,花荣父子的伤寒不几日便好了。
两人都是江湖上豪侠之士,一来二往,过从渐密,惺惺相惜之心更热。
这日花荣留下花小妹在客栈照顾父亲,自己亲自到王伦的客栈相请王伦小酌几杯。
几人走在街上,此时王伦身边还是只有两人跟随,韩伯龙还在,却是没有杜迁的影子。
当日得知了王进的事情,杜迁回到客栈后就被王伦派去找寻王进了。
别人不知道王进的去处,王伦是知道的。
他大约记得王进是二月份到的史家庄,教了史进半年的武艺。
王伦交代杜迁一路向西,要在二月份之前务必赶到华阴县史家庄。
少庄主史进是个英雄,可以让他帮忙。
他这么说也是怕杜迁奇怪自己为什么笃定就要去史家庄找王进。
同时王伦也强调了少华山有三五百山贼,为三个头领等等。
如果在史家庄没有遇到就到延安府,渭州等地打探一二,务必找到王进所在。
然后让杜迁告诉王进,如有事情在西军可找延安府兵马提辖鲁达或是指挥使张伯奋帮忙。
虽然王伦和王进和这二人没有交集,但是王伦相信凭借着两人的性格出身,有事一定会出手相助。
至于顶替了杜迁位置,跟在王伦身后的也不是别人,正是鼓上蚤时迁。
原来上回在大名府与王伦分别后,时迁就来到了东京开封府。
但是在开封他并没有出手作案,只是进行了踩点。
一日他听说樊楼有人举办赏剑大会,下意识的就觉得这是个机会,所以去了樊楼。
恰巧他看见了,本应王伦得了宝剑,却被蔡五郎横加阻拦。
而后时迁决定盗走宝剑,让蔡五郎白忙一场,给王伦留了言。
当时王伦看见时迁,也是要用时迁盗剑,把宝剑卖给蔡五郎,是让他当个冤大头。
有时迁在,害怕宝剑不能失而复得么!
至于王伦让杜迁去散播,蔡五郎祖孙得了湛卢剑要献给皇帝的消息,也是为了造势,想让蔡家吃个亏。
弄丢了贡品,想必罪名不小,即使是有蔡京的庇护也要有挂碍。
十日前杜迁如约而至,并且成功从蔡京府中盗出了湛卢宝剑。
此时时迁已经知道,当时自己送给王伦的翡翠白菜已经还了回去,同时王伦也帮自己消弭了一场大祸。
毕竟河北玉麒麟的名头响亮,没有王伦帮着说话,恐怕自己躲到天涯海角也不能消停。
感念王伦的知遇之恩和两次帮扶,时迁顺理成章的留在了王伦身边。
收了时迁在身边,王伦也是意气风,很有成就感。
李家小馆靠近东京校场,是东京城的一家小酒店。
但也别具特色,近来总有进京的武举人光顾。
花荣带着王伦三人来李家小馆,选了一个座位,要了几样小菜。
等到酒菜齐备,花荣端着酒杯向王伦致谢。
“再次谢过哥哥相救之恩!”
花荣和王伦序过年齿,却是王伦年长两岁。
花荣于是称呼王伦为兄,王伦称呼花荣为弟。
花荣已经多次向自己道谢了,王伦也知道花荣是感恩自己,但他还是怪花荣与自己客套。
当即说道:“贤弟不必如此,举手之劳罢了!
你若是再道谢,我转身就走了。”
花荣点头答应,四人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再次给王伦满了一杯酒,花荣对王伦说道:“哥哥可知道祝郎中得了你的方子,最近治好了好些人呢!”
对于这事王伦是知道的,都是韩伯龙在外面打探回来告诉他的,祝郎中此举也为自己宣扬了好些声望。
王伦淡淡回答了句:“略约知道些。”
“哥哥的方子真是好用,近来治活了好些人。”
花荣感叹了一句,说道。
“祝郎中也是实诚人,医疗费只收半价,也对人如实相告药方是哥哥的,当真难得!”
王伦也敬佩祝郎中的人品,对花荣说道:“祝郎中真是位敦厚君子。”
王伦和花荣推杯换盏,不时闲聊两句,也关注着李家小馆中其他客人。
此地就在东京小校场边上,来往的都是朝廷武将和武举人,说不得就有自己需要的消息。
要是能听到些此次武举的消息岂不更好,众武生到此也是这个心思。
此时正是傍晚时分,小家小馆坐满了客人。
在王伦四人旁边也有一桌,做了三个人,看打扮都是进京的武生。
其中一人有三十左右岁,三绺髭须,方头大耳,一看就孔武有力,说话嗡里嗡气的。
“两位兄弟可听说了今年武举的主考官是谁?”
几人都是将门子弟,也有些途径和消息。
一位白净的少年回答道:“原来说是童贯和蔡太师主持,只不过现在又出了岔子。”
这少年知道这消息非比寻常,说的小心翼翼。
但是不说王伦和花荣因为练箭的关系耳力非常,就是时迁也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几人早就听到了他说的话。
那方才问话的汉子,见这少年真的知道内情,心中惊喜。
“高老弟还有什么消息,再和老哥说说!”
自家与对方从祖辈就开始相交,一直相互扶持。
高姓少年也不对他隐瞒,直接说明了原委。
“杨大哥,半月前东京人都在盛传蔡太师得了湛卢剑要献给官家。
不料前日宫中传来消息,说是太师府丢了湛卢剑。
官家龙颜大怒,不再让蔡太师监考,并且罚奉半年,还追回了一条过年时赏赐的玉带。”
对此,王伦无动于衷。
时迁在一旁听到这话,“噗嗤”
一声笑了出来,紧接着收敛起来。
同座的花荣不由看了时迁一眼,怎么看这人怎么觉得不像好人。
麻杆身材,獐头鼠目。
不过见这人跟在王伦身边,他也不好多问。
那边的高姓少年继续说道:“要说这事清都是蔡太师的孙子引起的,被蔡太师迁怒,打了三十大板,听说人已经废了。”
另一桌上的杨姓武举人,听到高姓少年的话,一拍桌子说道:“活该这老贼被罚,这一家子祸国殃民,都不是东西!”
这一下不要说高姓少年,就是其他人也吓了一跳,不知道生了什么事。
高姓少年见其他人纷纷看向这里,连忙劝慰杨姓汉子。
“哥哥噤声,此处人多眼杂,怕有蔡太师的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