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五章 王伦过往(1/2)

眼见朱贵被自己收入麾下,王伦心中小小得意。??

然后又抬头对杜迁吩咐道:“掌柜由朱大哥担任,大厨二厨我也找好了人。

还缺一员刀工和面案,可以在济州城内熟悉的人里面找找。

伙计要找四人,口齿伶俐,腿脚勤快的。”

杜迁听见自己又有了差事,立刻有了精神。

邀功似得说道:“哥哥放心!

刀工已经有了眉目,过几日我亲自去请。”

王伦见杜迁如此轻松接了差事暗暗点头,这个兄弟还是任劳任怨的。

不过他还不放心,又开口嘱咐道:“这些人务必要身家清白,老实本分的。

等过几日开业的时候,我再立个规矩。”

杜迁将胸脯拍的咚咚响,表示一定照办。

然后又问道:“那这些人的工钱是什么个标准?”

“大厨同样五贯钱,二厨刀工和面案两贯,伙计半贯。

而且做的好的,都有分红。”

定下了各人的工钱标准王伦又对杜迁说道:“这几日你都在店里,等开业之后我让二郎来帮你。”

一听二郎二字,杜迁眉毛纠结在一起,好不情愿。

向王伦恳求着说道:“哥哥您个善心,别让那混世魔王来了,我一人照看的住。

“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九尺高的汉子害怕一个小伢子不成。”

王伦无奈的摇摇头,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那哪是小伢子啊明明是小虎崽么!

杜迁心里这么想,但嘴上却没说。

就怕王伦马上把那混世魔王派来自己身边,能躲一时算一时吧,杜迁如此安慰自己。

王伦也不去管在那里揪心的杜迁,因为自己定的大厨月钱也是五贯,和朱贵这掌柜是一个标准,怕朱贵多心,于是主动略作解释。

说道:“咱们请来的大厨可不一般,你们不要等闲视之。

等酒楼开业你们自会知道了。”

那边朱贵闻音而知雅意,连忙表示道:“对于酒楼来说大厨之位非同小可,月钱丰厚无可争议。”

又和杜迁朱贵二人说了会话,眼见接近中午,几人便自己的酒楼里亲自下厨吃了顿馆子。

席间也自免不了说一些开酒楼的事情,虽然薄酒素菜但几人一时也是宾主尽欢,王伦明显感觉到和朱贵的关系进了一层。

之后王伦留杜迁朱贵二人在县里照看酒楼一应事务,自己则带着小灵官往王家庄返回。

王伦因为酒楼和考试联保的事情已经在县城逗留三四天了,也该回家看看老娘了。

不说王伦回家,单说杜迁和朱贵二人在酒楼里,他二人早就认识,再加上马上就要一起共事,两人之间自然十分热络。

“杜兄弟,咱们这位官人明明有秀才相公这样体面的身份,为什么要从事商贾这样的贱业呢?”

这朱贵也不和杜迁客气,直接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哈哈!

朱老兄,你问我算问对人了。

我和王家哥哥自小认识,他的事情没人比我清楚了。

王家哥哥这也是迫于生计罢了。”

杜迁也不卖关子,当下给朱贵讲起了王伦的事情。

“咱的这位哥哥在王家庄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幼年丧父只与老母相依为命,但也十分上进早早就获得了秀才身份,光是解试就参加了两回了呢!

算上这次就是三次了。”

虽然杜迁说的有些前后不搭,但朱贵也没有插言,只是安静地听着。

只听杜迁又说道:“前两次不中是因为时运不济,我想这次王家哥哥肯定高中举人。”

“嘿!

要说王家哥哥最大的变化是在这最近三年之中。

原本家里只有两倾薄田,他并不懂耕种,都是雇人来做。

可是就在三年前收成大好的时候,他把这两倾田地都卖了出去,一卖就是三年。

加上手中的积蓄,有了三十多两的本钱。”

杜迁越说越兴奋,喝了一大口茶。

“之后他就去了赌场,赌了一圈手中的钱翻了十倍。

然后他就开始大量收购粮食,哪料到去年的时候天不作美,受了灾,这田地青黄不接,粮食涨价。

这样王家哥哥又狠狠地赚了一笔,用这笔钱他又收购了许多生丝布匹来倒卖。”

杜迁是个粗人,见识有限,只知道王伦这些手段不一般。

朱贵却是见过世面的,自己还经过商,知道这里面的诀窍。

常听同行们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句话。

意思是说大多数人低价抛售时,我反其道而行之,大量买进。

大多数人高价买进时,我同样反其道而行之,大量抛售,赚取中间的差价。

朱贵心想,王伦所运用的正是这个诀窍,如果自己能掌握这个诀窍也早就有一番作为了。

这个诀窍说来十分简单,只不过是王伦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和市场供需情况,当丰收之年粮食大量上市的之时,粮价下跌,这时应把粮食收购进来。

欠收之时或青黄不接之际,粮价上涨,及时地把粮食销售出去。

而且此时丝大量上市,价格下跌,把丝锦和织物收购进来,寻求恰当的时机再贩卖出去。

利用这种手段做买卖,关键就是要抓住有利的购销时机,当时机一到要当机立断。

但如何实时观察时机,精准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这里边大有讲究。

朱贵心中有了学习的心思,又不动声色的问道:“既然已经可以做买卖粮食的大买卖,如何又想到开这家酒楼呢?”

“做粮食买卖费时费力,而且稍有不慎就会折了本钱。

开酒楼的想法王家哥哥早就有了,开酒楼这事是这样的。”

杜迁那边打开了话匣子,收也收不住。

原来就在今年三月份,原来的这家酒楼因为管理不慎,后厨着起了大火。

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也晦气。

并且救火过程中,前厅和楼上也受了波及,不仅装饰毁坏了,房檐和窗户等也坏了大半。

凑巧王伦正在济州城里,在帮忙救火的过程中,也留心了酒楼里的格局和布置,以及房屋材料等等。

王伦早有心思开家酒楼,在赚钱的同时结交各路人物。

于是不等救火结束,他就马上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房材料去了,只要有这些东西,立即全部收购。

同时郓城县,寿张县,单县,东平府等邻近的府县也都派人去采买了一干建筑材料。

而且因为本钱不足,他还和几个商家只是签订订单,霸占了附近几乎所有的建筑用材。

火灾过后,这家店主再想去买砖瓦椽桷等建筑材料的时候,留给他用的材料寥寥无几了。

眼见酒楼重新装修无望,这颗摇钱树怕是要成了死树。

正在店主人欲哭无泪又无计可施之时,王伦又面了,说他欲买下此地开做酒楼。

这店主人原以为自己会血本无归,没想到王伦不忌讳这酒楼着过火愿意典买。

于是当即签字画押,再到县衙公证。

因着王伦帮助这店主救过火,店主心中有印象,知道王伦是个好人。

况且那时店主人以为酒楼重开无望,自己有些对不住王伦,因此只向王伦要了酒楼原价的五分之一,区区二百两银子。

而后自己就收拾了细软带着家眷去湖北投奔自己的妻兄去了。

之后一切顺理成章,王伦成为了酒楼的主人,买回来了建筑用料,酒楼重新装修即将开业。

按着这座酒楼现在的价格怎么也在千两银子以上,里外里王伦赚了好大一场富贵。

听完这些前因后果,朱贵被震惊的久久无语。

他认识的人也不在少数,上至达官贵人如柴进同县曹太公,下至贩夫走卒自己兄弟朱富李云师徒。

但是做事能像王伦这样翻手为云覆手雨一个也没有。

也许这对自己来说是个机缘,朱贵心里想到。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