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再下山
梁山东北四十里处,在水泊湖内有座孤岛,名叫大安山。
大安山四周芦苇丛丛,是个湖内交易大集镇,离东平县只有一箭之地。
它是水泊湖里十分繁华的渔岛镇。
岛长三里有余,镇上只有一街两巷。
卖鱼的,卖葱卖蒜的,卖网的,唱的叫的,人来人往。
岛不大,只有一条南北大街,街两旁门面有大的、有小的、有宽的、有窄的、有高的、有低的,一个挨着一个。
路东南头,有座宽高大门,挂着一条长匾:大安山买卖盐店。
这座盐店后就是水泊湖。
街南端就是来往船只的停靠码头。
向西南远望,就是巍巍梁山。
这家盐店是谁开的呢?
为什么挂专收专卖盐店呢?
提起这家店主,那可是有来头的,是个头上长疮脚底板流脓——坏透的家伙。
这家伙不是别人,就是渔民恨,商家怕,在安山一带谁也不敢惹的崔明贵。
徽宗朝时,蔡京创行“引法”
。
其法为:官府印引,编立号簿;每引一号,前后两券,前为存根,后为凭证;装盐以袋,每袋即为一引,限定斤重;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然后凭盐引至产地支盐运销。
终宋一代,虽盐制多变,然以行就场专卖为主,即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
在宋代,平民百姓只吃得起五文钱一斤的粗盐,小康之家吃的细盐则要五十文一斤,只有富豪之家,才吃得起四百文钱一斤的青盐。
四百文是概念?
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
就算是梁山人马,自家食用的是粗盐,只有摆宴请客的时候才用细盐。
梁山近来和柴进合作海水煮盐,很是顺利,但是在这大安镇崔明贵却破坏规矩。
这崔明贵依仗巨野知县是他姑夫,养着一帮打手,在安山镇明火执杖,专横跋扈,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他独霸收买卖盐的专营,大秤收小秤卖,还兼收渔业税,自封湖监司。
若有敢反抗的,轻者将你暴打一顿,重者就要派亲信打手,乘黑夜闯入家内,将你打死,扔进湖内。
渔民百姓敢怒不敢言。
有冤不敢告,就是告也会将你这原告当被告,毒打一顿。
他在大安山开这家盐店,价钱由他定,定了你就得卖,不卖者先挨揍,盐“没收“——分文不给。
或者加收地皮税、卖盐税,使卖盐的不光收不到钱,还得再掏腰包。
渔民、商人给他送了个外号:“催命鬼“,盐店叫做阎王店。
渔民们给他送了个顺口溜: 催命鬼是蛇蝎,吃人肉喝人血; 安山镇上称王霸,暗无天日谁敢说。
梁山左近,哪容得这厮放肆。
这不,久不动静的王伦知晓了崔明贵的恶行,亲自下山收拾他。
两艘大船乘风破浪,着唰唰啦啦的声响;一片片芦苇,随风飘洒着漫湖“雪花“,芦花落入水内,满湖的渔船,沿着水道来来往往。
李助许久不曾下山,这回王伦也将他带上。
还有宋万、杜迁两位老兄弟,许久不曾亲近,这回也一左一右跟着王伦。
后面二十名梁山精锐,操纵小船随行护送。
他们正驰之间,忽听远处传来阵阵渔歌: 天苍苍唉. 水茫茫唉. 风吹芦花漫天扬。
鱼儿水内游, 水激湖荡漾。
捕鱼捞虾泪交流。
饿死爹和娘。
官税重,渔霸狂, 官府渔霸似豺狼, 渔民遭祸殃。
世道暗无日, 要活举刀枪。
要活举刀枪!
王伦听着渔歌,若有所思。
船队迎风破浪前进,渔歌刚停,就听到芦苇丛中一后生喊:“你这样唱,要让安山催命鬼知道了,还有你的好果子吃!
“ 又听那唱渔歌的后生说:“我怕他娘的啥!
这世道逼得人没法活,要真逼急了,老子也敢上梁山!
“ 刚才问话的那后生说:“天下的老鸹一般黑,现在梁山上也和以往不一样了,他们也是催命鬼这样的货,尿到一个壶里了!
让催命鬼在大安山负责买卖盐,祸害渔民百姓、客商。
“ ”
不错,我也听说过,他开的盐店就是义军办的。
“又有人插言道。
“我看他是挂羊头卖狗肉,他姑夫是巨野知县,他是又当婊子又立牌坊,打着义军旗号,坑害渔民百姓,破坏梁山声誉。
“ 宋万听着这两个后生的对话,不由怒上心头,青筋暴跳。
心想:我义军除暴安良,替天行道,怎能让这黄子,败坏我义军名声。
王伦仍是风轻云淡,随口吩咐说道:“先不到巨野,船撑往大安山。
“ 行了办个时辰,两艘大船靠了岸,王伦对李助吩咐说道:“留下两人看船,其余随我来,到盐店看我眼色行事。
要是湖里那后生说的是实,咱就将此贼除掉,不为民除害,我们还算什么义军!
“ 王伦登上岸,无心观看街景闹市,往东一扭头,看到盐店,心想:我看看催命鬼到底开的什么盐店。
三人就径直迈步向催命鬼盐店走去。
不时来到店前。
突然听到一人在店内喊道:“你们怎么这样坑人?
“ “胡说!
谁坑你啦?
再胡闹老子扔你到湖里喂王八去!
“ “我的盐明明是五百斤,咋到你们店里一过秤就成了三百八十斤呢?
“ “我这秤是梁山上定的,你敢说义军开店坑人?
再胡说我就活劈了你!
“ “义军也得讲理,我可是第一次到这卖盐,你们不让在街上卖,你们买就用这么大秤称啊!
“ “来人!
“店里掌柜一副凶神恶煞模样。
听到喊声,从后院忽地冲出几条大汉,“掌柜的,是谁想在此找死?
“ “就是这个小子!
拉出去让他知道大爷的厉害!
“ 见那六七条大汉如狼似虎,那卖盐的高喊:“救命!
“ “住手!
“李助大吼一声闯了进去。
他圆睁虎目,只见一个小嘴猴腮、小头小脸、四十余岁的小个子惊恐地望着大步闯进的自己。
那几条大汉松开卖盐的,怒目瞪望李助。
见李助身高体大,像扇大门似地堵住了柜台。
后面徐徐进来的王伦、杜迁也不像是善茬,一时踌躇不前。
不用王伦吩咐,对岸指着猴腮小个子问道:“为何这样霸道?
竟然打着梁山的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