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爱读书学习更爱吟诗(1/2)

张光明问大女儿一些名人名言是谁说的话语,张文雅摇摇头,意思是不知道。

父亲就说:“这些话皆是出自名家之口呀!你找找看这儿有高尔基的书,答案都在书中呢。

你看看他说得多好呀?所以你要多读多记,不要等‘书到用时方恨少’哇!”

张文雅心想:这儿摆着各种书类,简直是数不胜数。

这么多读书籍,爸爸读书很广泛哟!

张文雅看到书架上还爸爸床头的书架上还有:农业科技类、工业类、商业类、以及历史、地理、政治、医学、文学、唐诗、宋词等方面的书籍。

当然还有爸爸编写的各种连环画书籍。

大女儿听了父亲的话后,就走到窗前的柜子一看惊叹道:“哇?这儿还有这么多外国名著的书籍呀!我说爸爸懂的那么多的知识呢。”

她在心中暗暗佩服父亲视书如命的学习精神。

她想起了父亲常说的话:“孩子们哪,既然名人都说这书是精神食粮啊,那我们就要学会从这一本本书中汲取营养啊!”

怪不得父亲能出口成章呢,嗯,原来是……”

张光明把笔记本忘家了,他又拐回来找笔记本。

他看到大女儿正哗啦哗啦找书呢,但她不知道看哪一本书比较好。

张光明就轻轻地走进来找了本适合大女儿这个年龄看的书。

李月娥忽然听到小女儿要看小人书,她答应着,也来忙跟着丈夫进里屋来翻找起来。

夫妇俩扭过头看着大女儿,异口同声地对她说:“文雅你看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吧。”

张文雅拿着这本书,走到客厅去认真地阅读起来。

张光明拿着笔记本也跟着大女儿走出了屋门。

李月娥也找了一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小人书给小女儿张文杰看。

……

夜晚,三位徒弟来找郭教授家学习农业机械制造时,张光明他对郭教授,还有秦春天和李中秋说:“咱几人每人分别先来评价四季中的其中一个季节可以吗?”

三位拍手赞同地说:“好啊。”

张光明他首先说:“我先来说说春天吧。

春仿佛是被王母娘娘指定下凡的一位春天美丽的仙姑,她是一位魅力无限的春之使者。

她出于责任的担当,当了个大地的园丁,拿着剪刀站在二月暖风之中给柳树剪发。

她仿佛给大地的植物修剪枝叶并染色,让植物披上五彩缤纷的外衣——她先给迎春花挥洒金光,一夜之间迎春花儿展开金色灿烂的笑容。

她又给杏树撒上一片白云,云朵随风飘荡。

接着她给柳树剪成细丝万缕又染成绿色婆娑起舞;她给桃树染上一抹朱红,立马鲜红如血。

她把楝树精心装扮一番,楝树自豪的在春风中摇曳,楚楚动人。

仙女散花更是杰作,她让百花绽放争奇斗艳尽显迷人风采。

她脚步轻捷的走在田野上,给农民洒满希望!”

在场的三位拍着都手都说:“您说得真好啊!”

张光明和两位知青都望着郭教授。

郭教授紧接着说:“夏季葱葱笼笼,繁密茂盛,一片苍劲,夏天是庄稼尽力生长的季节。

夏就仿佛是那位春姑娘渐渐长成一位激情满怀的女子。

她为了伟大的理想,对事业投入炽热的情感,怀揣一颗滚烫的追梦赤子心,哪怕是赴汤蹈火也毫不惧怕,勇敢顽强地奋斗在逐梦的征途上……”

张光明和两位知青,咣咣地拍手,予以他热烈的掌声。

秦春天紧接着说:“秋季从葱郁带着硕果累累的自豪感到萧疏的无奈。

是见证奇迹的时期。

所以我说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渐渐进入萧条的时期。

秋多像是那一位收获丰盈的姑娘逐渐步入中年,她自信十足已经是成熟稳重事业心极强的女强人了。

她经过了对事业的坚韧与执着,经过不断耕耘,终于让她的事业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可面容却留下几道岁月磨砺的褶皱,乌发间已有银丝屡屡,从俊美的的少女到成熟的少妇,渐渐变成了婆娘的无奈。

俨然带着一副无奈站在徐徐西风中,聆听大雁南飞为之哀伤和叹息……”

他的话音一落,郭教授和张光明还有李中秋,三人都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的确是啊。”

最后三人看向李中秋。

这位女知青说:“冬季虽是桑榆暮景多了几分萧瑟,但却是养精蓄锐的季节。

冬季多像那一位女强人满头银丝的老妪。

她经历了多少岁月风雨的历练?

俨然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耄耋老妇。

她经历了很多坎坷,多了些沧海桑田的深切感受。

她满脸沟壑纵横显得些许疲惫,实在是太累了,需要休养一阵了。

她静静地回想自己一年奋斗的历程后发出感慨:我无愧于天地,今生无怨无悔。

现在身心俱惫需要休息一下了,想到这儿的她默默地在心中说:‘怡然而眠储能量。带到来春再图强!’”

他的话音刚落,张光明就说:“你说得好啊,我们现在来学习吧,就为待到来春再图强。

咱要用功学习农业机械的理论课呀!”

他这位村支书总是能激发三人的学习动力,总爱时不时来一段诗,或来一段文,把啃书时的枯燥乏味加一点调味剂,使其变得有趣。

……

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郭教授的挑牲口粪的活儿虽然不多了,但他仍坚持扫村子的每条路。

他每日一有时间,就孜孜不倦地认真专研世界各国的农业机械的科技方面的书籍。

郭教授带着李月娥给他做的棉帽子,围着先前老婆给他用黑毛线织成的长围巾。

他看到这条毛巾睹物思人,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一深爱着的妻子,这几年一直相思,而不能相聚,伤心的泪水不禁在眼里打转。

张光明今天约了两位知青和郭教授,一起要去县城的新华书店去买几本书。

张光明对他们说:“县城里的省医院的王院长打电话来对我说,省医院要收购咱村的那些中草药哩。

那正好,咱们把晒干了的中草药装,进一个个麻袋里拉过去吧。

哦,咱还得把它们分开袋子装啊。”

他扭过脸对大女儿说,“文雅你去通知贵小宝大队长让他套辆马车来。”

大女儿答应着一蹦一跳的去通知大队长了。

不大会儿,贵小宝就赶着马车来到了张支书的家门口。

他们师徒刚装好八麻袋中草药。

大队长他就笑嘻嘻地进门就说:呀嗨还不少哩。

他们一人扛一麻袋,把这几大包中药材,统统装上了马车。

这是去年一年张支书每天趁下晌的功夫薅的几种药材:有艾草、青蒿、白蒿、白茅根,还有牡丹,芍药……许多的中药材。

张支书又到大队院里,装上李鸿运家已晒干了的几麻袋药材。

这辆马车上已经摞得很高了,看来再往上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张光明他一看就说,“大队长你先到大喇叭上去通知跟各个小队长,就说省医院要收购咱村的中药材哩,让各小队长都套上马车拉到县城去推销出去。”

贵小宝答应着正要走向大队去下通知时,张光明转过身又对他说:“哦你别忘了去李永进和孙有福家,让他俩跟咱们一起去哦。

他让贵小宝再套辆马车来,再把咱班子成员们开荒种植的那些药材,一并拉到省医院去把中药材换成钱。”

贵小宝答应着去通知大队会计和村主任了。

张光明和郭教授,还有李中秋和秦春天,四人把大队干部们种植的那些中药材,也分别装进一个个麻袋里。

这边刚装完,李永进就赶着马车来了,他们抬的抬,扛的扛,不一会就又装了一车子中药材。

张光明和贵小宝各人赶着一辆满载药材的马车先出发了。

张支书的这俩车上呢?

坐着郭教授,还有秦春天和李中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