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21章 急救电话(1/2)

 “对,往右边过去一点,好,往下吊,下面的人马上电焊固定住这个灯箱。”



陈棋站在小楼上,指挥着工作人员用吊车将一个巨大的灯箱广告安装在了楼顶上。



等到晚上的时候,灯光一打开,闪亮一片,远远就能看到灯箱上的几个大字:“急诊科”,以及一个大大的“十”字。



这种在后世非常常见的灯箱广告,在1988年的越中市区却是个稀罕物,除了百货大厦外,人民医院是第二个。



所以围观的人群很多,甚至不少医务人员也在院子里指指点点。



陈棋还嫌弃这玩意儿太lw了,里面就是一些长条状的日光灯,甚至都不能变色,一点都不美观。



基建科的科长王劲博这时候又爬上了楼顶,大声喊道:



“陈院长,急诊科门口有几棵梧桐树挡着,不但影响照亮,同时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万一砸到进入病人的身上那可是要闯祸的,现在怎么办?”



陈棋一边指挥着工程,一边随意说道:



“砍了,把这一排10颗梧桐树都砍了,我之前跟园林管理处商量过了,他们已经批准我们砍伐掉这10棵树,当然门口的平整工作要咱们医院自己做,你马上带人完成。”



这事陈棋还真没有说谎,砍几棵行道树在八十年代根本就不算什么。



人民医院的院长亲自打电话过来,园林局无论如何都要给面子,反正砍的又不是他们家里的树。



陈棋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这10棵巨大的梧桐树不砍掉,不但会遮住急诊科灯箱,同时还会影响急救车辆的进出。



运气差点,一个摔断腿的病人来急救,结果走到门口被掉下来的树枝给砸破了头,这责任算谁的?人家病人又招谁若谁了?



在人命和树命之间,陈棋选择了人命。



就如同他从来不是一个动物保护者,人都穷得要饿死了,狩猎是很正常很正义的行为。



在医生眼里,人命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其次,什么动物保护组织,什么气象环保组织,什么关爱植物组织等等,再见。



事实上这个年代别说砍几棵树了,其实越中城区在八十年代经历的大拆大建还有很多。



比如在83年的时候为了造环城路,把具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墙都给拆了个精光。



后来为了在老城区中心建造一条南北向的“中兴路”,又拆了一大批明清建筑,里面甚至还有宋代的建筑。



包括鲁迅家的祖宅都被拆了一部分,甭说普通老百姓家的旧宅子了。



几十年后,越中人后悔了,然后为了旅游又造起了假古董假老宅,然后骗骗外地人。



陈棋从屋顶下来,又走进了急诊科大厅里,这时候到处都是木匠切木头的声音,灰尘噪音非常烦人。



陈棋拿了图纸,对着旁边的施工人员吩咐道:



“这四种颜色,你们在地上要给我划仔细喽,千万不要出错,就从门口开始。”



尽管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条件比较简陋,但陈棋还是想将后世的一些先进理念带过来。



比如很多人到急诊科后,因为心急,整个都是懵的,所以方向感几乎都没了,非常容易给正常医疗秩序发生混乱。



所以陈棋设备了四种颜色的线条,起点都在急诊大厅的门口,用四种颜色代表着四个不同区域的方位。



比如红色地标指向“重症抢救区”



黄色地标指向“急诊诊疗区”



绿色地标指向“普通诊疗区”



蓝色地标指向“辅助检查区”



患者就诊时只需根据地面对应的标识颜色跟着走就行,可以准确无误的到达相应的就诊区域,为患者的就诊节省了时间,避免了患者心里着急却跑错路的尴尬。



同时也可以节省医务人员的精力和注意力。



当医生护士在抢救病人的时候,跑得都快飞起来了,却还经常被人拦住问:



医生抢救室在哪?医生验血在哪?医生我要看病往哪里走等等。



医生回答你,那就是耽误抢救时间,人家是争分夺秒的。



医生不回答你,行,等着被骂被投诉吧,又是态度差。



现在好了,自己要去哪个区域,是去看普通门诊,还是去抢救室,或者想做什么检查,只要跟着地上不同颜色的标记走就行,一目了然。



陈棋利用了现有的建筑条件,融合了后世的记忆,亲自设计了室内布局。



比如急诊大厅前面留有急救车的停车专用位,进入急诊科大门后,正对面就是导医台。



导医台左后方“抢救室”,导医台的右后方是门诊区域。



药房和收费位于大门口的最右侧,输液大厅位于大门的最左侧,进门后一目了然。



留观室位于急诊科的二楼,这里设计得跟病房一模一样,护士站在中间,周围一圈是病房。另外急诊手术室也在这里。



急诊检查暂时还是利用了门诊辅助检查,病人需要穿过急诊科到医院主楼里面去检查。



毕竟新建一个光室,ct室那不是说说的,不但需要大量经费,同时还需要时间建造,这两个恰恰是陈棋目前最紧缺的。



至于ec,这个是没有的,人民医院连正式的c都没建立呢,不得不说,八十年代的医院是真的很落后。



另外就是一个医务人员的调配问题。



新上任的医务科科长左利伟是陈棋一手提拔起来的,自认为自己属于“陈派”,所以对于急诊科的人员调配就非常上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这是新院长上台以来的第一个“政绩工程”,所以他准备抽调医院的精兵强将充实急诊科。



按陈棋的指示,急诊夜门诊,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都必须要开展。



其中除五官科只上前夜班外,内外儿三个科室都需要白班、前夜班、后夜班轮换,以8小时为一个班。



抢救室因为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陈棋准备亲自上阵,在急诊科坐阵一段时间。



另外还落实一线,二线,三线制度。



一般当天上班的医务人员为一线,如果偶遇突发情况,或者病人爆仓的情况,则二线要在第一时间顶上。



如果遇到重特大事故,那么以院领导、各科科主任、资深主任医师为三线的医务人员也要及时赶到医院。



陈棋前世除了肝胆外科外,最熟悉的就是“急诊科”了。



一来是小医生往往都需要去急诊科轮转一段时间。



刚毕业进医院时,小医生都是跟过120,上过急救班的。



另外一个,陈棋前世做为住院总的时候,每天都会接到急诊科的会诊,他是一天要跑好几回。



还有他前世的死党张羽就是急诊科医生,所以对急诊科的流程和运作模式并不陌生,曾经的记忆全变成了这一世的经验。



基建工作搞得很快,半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易则文、张兴、陈丽、杨秀秀这4人也从协和医院参观回来了。



开业前一天晚上,急诊大楼里灯火通明。



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都在调试着设备,以确保第二天不出意外。



急诊科的第一名员工下班后都没有走,全部都在提前准备,有在熟悉环境的,有在打扫卫生的,有在忙着翻看工作手册的。



对于这些医生们来说,急诊科是新事物,到底怎么玩他们心里没底。



陈棋和郭书纪两人则还在模拟着病人,进医院后,急诊病人应该怎么处理?普通门诊患者应该怎么样引导,争取查漏补缺。



这时候最后一批药物被送来了,陈棋将笔记本一放,撸起袖子亲自开始搬药箱。



易则文看到后飞奔而至:“陈头,放下放下,这种粗活怎么能让你老人家干呢?”



陈棋肩上扛着一箱子玻璃瓶装的生理盐水,咬着牙骂道:



“滚开,老子还年轻,搬箱盐水小意思。”



易则文看着走路歪歪扭扭的院长,都有点怀疑人生了,就这还是小意思?



老郭同志一看陈棋都开干了,不服老的他也马上把外套一脱,跟着一起搬运起药物来。



院长和书纪都上了,其他小医生好意思看着,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纷纷跳上大卡车将一箱箱药物搬到急诊药房里。



不到半小时,药房里面被塞得满满当当。



郭老头有点发愁,指着库房里这么多箱子说道:



“陈棋,你这野心也太大了,瞧你进的药物这么多,你对自己这么有信心?这要是病人门可罗雀,你这新院长的脸可丢大了。”



陈棋刚在跟药房的人对接,一听老郭同志的质疑和不自信便乐了:



“哈哈,郭书纪,你对我还是缺乏信心呀,你就等着看吧。”



这几天院办的刘惠春可没有闲着



她发动了整个科室的人,给越中主要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们都在打电话,中心主题只有一个,人民医院将在晚上开展夜门诊和急诊服务。



另外,《越中日报上面,人民医院急诊科即将开业的广告也已经登了好几天了,甚至还有一个120急救电话,医院可以派车去接病人。



这广告在民间早就引起哄动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