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90章,丰收季节(2/4)

同米见相比,她自己也好,杜双伶也好,还是失色不少。

所以董子喻一直在想:当初张宣为什么选择了杜双伶,而不是米见?

或者换一种说话,为什么不为了米见而拒绝双伶?

现在她似乎找到了答桉:有一个漂亮、家世不错、人又聪明大气、还非常深情体贴的杜双伶做女朋友,比什么都强。

甚至董子喻换位思考,要是自己是张宣,有张宣的长相和才华,碰到双伶和米见这么好的两人,估计也会陷入两难之地,估计也会两个都想要。

回到家,张宣果然没选择吃早餐,而杜双伶也没催,就在外面客厅沙发上等着,打开无声电视消磨时间。

这一幕看得董子喻甚是沉默,就连心里曾掀起过的一丝涟漪都被她压了下去,自己不如杜双伶。

从凌晨12点到中午12点,张宣度过了兴奋的12个小时,中间要不是肚子饿坏了,实在顶不住了,他还想坚持坚持。

放下笔,他摸摸已经开始打雷的肚子,忍不住骂,他娘的!

你是真不争气啊,关键时刻拖老夫后腿。

肚子根本不怂他,咕噜咕噜叫着抗议。

不咕噜咕噜还好,一咕噜咕噜他感觉实在饿得慌,要晕了。

不二话,赶忙起身跑出了书房,眼神扫过沙发上看电视的四人,最后定在双伶身上,他迫不及待地问:“有东西吃没?”

杜双伶过来扶着他:“楼上饭好了,我们上去吃饭吧。”

“走走走,饿死了。”

一句话说完,他已经一熘烟跑到了走廊上,拖鞋都懒得换了。

见状,邹青竹撒丫子追上,拿着钥匙去给他老人家开门。

董子喻全程目睹这一切,早餐竟然没用上,感觉这生活挺有意思。

开饭了,桌上呈现诡异的一幕,四女吃得很斯文,细嚼慢咽显得很有教养。

可桌上有一个另类,快子翻涌,桌上的菜风卷残云般地一快子又一快子被送进了张宣嘴里。

吃货张好比土匪进城,一口气急速干了两饭碗。

甚至由于扒拉米饭太快的缘故,桌上还掉了十多粒饭,白岑岑地躺在那儿,在干净的餐桌上甚是打眼。

这场景把几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想笑却又不敢笑,生怕把他噎到了。

杜双伶给他盛碗汤,细声细气说:“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来,喝完汤再吃。”

确实吃急了,张宣接过汤喝了一口,又喝一口,慢慢喝了起来。

等他喝完,邹青竹好奇问:“大作家,你昨晚到现在写了多少字?”

张宣缓口气,偏头心算一下,得出了惊人结论:“大概、好像有13000字。”

邹青竹惊呆了:“手写一万三?”

张宣点点头:“不要这么奇怪,我这已经有底子了的,写起来自然快,我还打算4个月内造完呢。”

杜双伶顿时心疼死了:“那不得经常通宵嘛?”

张宣摆摆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熬一熬,4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听着这话,文慧破天荒地关心问:“你的手不累吗?”

张宣右手腕转转:“还好还好,可能是整个人太兴奋了吧,我的注意力没在手上。”

第三碗饭,吃货张终于正常了,跟几人有说有笑交谈了半小时有多。

饭后,回到二楼的老男人又钻进了书房。

杜双伶跟进来:“亲爱的,你不休息?”

张宣摇头:“我还没检查的,等检查完再睡。”

见他主意已定,熟知他秉性的杜双伶不再相劝,给他换了一壶新的茶水后就走了出去。

来到外面客厅,她对三女说:“你们去图书馆吧,我在家里等他睡了再来找你们。”

文慧和邹青竹对这情况见怪不怪了,习惯了,互相看一眼后就出了门。

董子喻望一眼书房门后,跟着杜双伶打声招呼,也走了。

楼下,被张宣一天一夜不睡的奋斗精神冲击到了的董子喻问文慧: “慧慧,张宣以前写作也是这样吗?”

文慧回忆一番,想起昨天在大教室里他专注的神情,温温婉婉地客观评价:“差不多,他平时是一个很随意的人,可写作的时候却是另一个人,很认真、很肃穆、很传神。”

听到一连三个“很”

,后头的邹青竹瞥文慧一眼,自顾自地嘻嘻笑着。

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三点,又苦战了两个小时的张宣终于检查完了。

杜双伶适时出现在他面前,催促他:“快去睡吧。”

望一眼有点乱的书桌,张宣也没管了,他发现骤然从写作中放松下来,整个人顿时困得慌,眼皮一直在打架。

熬夜就是有一点不好,总是一身油腻,简单洗个澡,老男人躺床上准备入睡时,忽然发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总有一件事还没做一样。

半睁眼盯着墙壁上的小犹太思虑了半晌,没发现近期有什么大事要做?

于是他换个思维,把身边重要的人一一过滤一遍,很快就找到了盲点。

原来是希捷啊!

这个腹黑现在不理睬自己了,这让他心里有些难受,从被窝里伸手顺过床头柜上的手机,直接打电话,通了,但没人接。

再打一次,还是没接。

张宣揉揉眉心,只得发短信:我又获奖了,雨果奖。

这条短信发完,他又发一条:你现在的工作怎么样?

接着他狠心地发了第三条:陈岩51结婚,杜玉哭得很伤心。

内蒙。

看完第一条短信,她在心里祝福:哎哟,您真是厉害,领奖虽然不会带希某,但希某还是恭喜恭喜呀!

查阅完第二条短信,她心里欢快地腹诽:有您这么大的靠山罩着,我身边的人都挺好,每天吃好喝好,就差一个好男人结婚了。

但看到第三条短信后,心情大好的希捷默默放下了手机,整个人躺倒在床上发怔,对着床头柜上的一个相框愣神。

连着发完三条短信,张宣倒头就睡。

他明白的很,就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也不指望那腹黑会回短信。

日子还是这样一如既往地过,很快就来到了4月的最后一天。

中餐过后,杜双伶和文慧、邹青竹拥抱一下,“慧慧、青竹,我走了,等我回来。”

文慧温婉地说:“好。”

邹青竹忽然哽咽:“回来我做火锅给你吃,我们吃大学最后一个火锅。”

杜双伶走了,张宣送她去长市。

临走前,张宣还吩咐许胜利准备了一些礼品。

这次没有选择火车,而是乘坐飞机,目的是图快、图干净、图省心。

下午两点飞机起飞,80分钟后,一行人到了长市。

接机的是杜克栋,这岳父上午送艾青过来,打算明天再走。

“爸。”

杜双伶叫,张宣跟着叫。

“诶,你俩回来了。”

杜克栋还是老样子,一脸笑容,不怎么显老。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好像在记忆中,这岳父就一直是这个模样,直到60岁以后皮肤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变松垮了。

搁这以前,一直比较紧致,显得很年轻。

“怎么又带这么多东西?

下次不要带这么多了,你们难带。”

一piapia名贵礼品摊在跟前,看得杜克栋眼花缭乱。

他嘴上虽然是这么说,其实内心还是非常高兴的。

这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双伶在张宣心里的地位很高,说明老杜家没看错人。

张宣笑道:“这些东西都是从商城里随手拿的,我们也没花钱,想着你们都用得到。”

瞧这话说的,自己不掏现钱就不是钱么,也就他有底气说这话。

唠叨一番,开车的杜克栋说起了杜静伶大儿子要做手术的事情。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