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母猪的产后护理(3/4)
这些年轻人里面有的是中医院的实习生,有的是今年从各医学院招收来的实习生。
还有就是李学才的同学,中医院副院长的儿子赵侠这样的学医干部子女。
他们上山的目的跟李学才一样,都是家里安排,或者是自己不想在学校里参与那些事。
至于实习生嘛,刚开始来的时候不情愿,但是从上个月开始,再到这个月,不时的传上山的关于中医院内部的消息让他们都老实了下来。
在这儿有老师傅教学,有病人可以诊治实习,有山上干不完的中草药育植工作,还有中成药研究的课题。
这些工作很辛苦,环境也很艰苦,但总比山下那种朝不保夕的境遇要好的多了。
做人就怕比,环境也怕比,这里吃的苦多一些,看山下的状况他们也能甘心一些。
李学武看得出这些年轻人目光里的羡慕,并没有搭理李学才,而是先同在这边主持工作的中医院的老师握了手,寒暄了几句,又同这些实习生握了手,表达了慰问。
最后才简单的跟三弟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让他同在这边学习的年轻人们一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的磨练本领。
唯有忍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守得住繁华的未来。
看完育植区,李学武又带着韩建昆往山里的垦区和养殖区去了。
八一六团今年在这边疯狂的开垦山地,伐树种田,想要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他们的给养问题。
虽然有着轧钢厂和山下红星村的支持,也动用了一部分机械的力量,但迄今为止,李学武知道的,现有开垦出来的农田和菜田,还不足以满足山上这几千人的消耗。
好在是他们有自己的配给,说是解决给养问题也是一个奋斗的目标。
山地的开垦本身就很艰难,新开垦出来的荒地头一两年需要驯服,改善土壤结构,庄稼的产量不是很高的。
这个是科学,人为的改变和影响不足,只能等。
今年齐耀武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垦区这边,带着八一六团的人不仅开垦出了农田,还给医务工作站开垦出了一部分中草药试验田。
倒也不是他们积极奉献,而是中草药研究中心也有他们的一份。
当初在达成合作的时候李学武并没有落下他们,而在享受待遇的同时,他们也要完成相关的义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配合医务工作的人员完成中草药的种植和研究,就是他们要做的工作。
李学武踅摸了一圈,最后是在菜地那边找到的齐耀武。
看着肩挑大粪桶的齐耀武,李学武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团级指挥员。
能打仗,有思想,能担责,有作为。
似是这样身先士卒的干部在这个时候很多,后世可是越来越少了。
见到李学武带着人过来,齐耀武将肩上的粪桶一放,冲着李学武笑着摆了摆手,随后示意李学武往湖边上去,他自己也往那边走了。
李学武带着韩建昆一边看着山坡改建成的农田、菜田,还有远处的果树林,养鱼的人工湖。
想来齐耀武在这里干农活有些乐不思蜀了吧。
齐耀武比李学武大很多,三十六岁,三零年生人,正是经历过苦难的一辈人。
这一辈人很珍惜农田,作为农业大国,这里的人民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从菜田里走过,李学武看着正在忙碌的战士们,他们的脸上也都是满足和希望的神色。
“白菜长得很好啊”
“哈哈哈~”
听见李学武的夸奖,齐耀武笑着从湖边站起身,伸出了刚洗过的手同李学武握了握。
上次上山李学武没见到他,两人也是有一阵没聊过了。
这次站在这里,齐耀武和李学武都很有成就感。
“你还没赶上收土豆呢”
齐耀武笑呵呵地接了李学武递过去的香烟,由着李学武给点着了,嘴里介绍道:“春天的时候咱们估摸着能得三千多公斤,你猜实际得了多少?”
“呵呵,我猜一定是多了”
李学武用夹着香烟的手点了点齐耀武,笑着说道:“看你这张笑脸,怎么不值五百公斤啊!”
“五百公斤?
哈哈!”
齐耀武像是听见了笑话一般,大笑了一声,轻轻地拍了拍李学武的胳膊,骄傲地说道:“告诉你,四千六百公斤有余,差点过了五千呢!”
“好家伙,怎么种的!”
李学武确实很惊讶,他没干过农活,也没种过菜,当初的估算也是尹满仓做出的大致猜测。
看着李学武的惊讶表情,齐耀武很满足,笑着示意了正在浇菜的战士们解释道:“咱们种菜,精耕细作,浇肥浇水,上心着呢”。
“好地不打粮,全赖爹和娘”
齐耀武笑着说道:“这要是勤快跟上了,赖地也能种出金疙瘩来”。
“呵呵呵~”
李学武看着他骄傲的模样笑了起来,揶揄道:“你齐团长还记得带兵的本领否?
不会是要解甲归田,做这田间翁了吧?”
“嘿嘿~要说田间好,我还就喜欢这里呢!”
齐耀武很有感触地扫视了周围一圈,这里原来是荒地、山林、杂草丛。
经过他们半年的努力,现在成了良田,怎么能不骄傲啊。
“有了这几千公斤的土豆,再算上地里的这些白菜,我们能过个好年啊!”
“确实辛苦了”
李学武听着齐耀武的感慨也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话。
今年的严峻形势已经显现了出来,据说龙江省已经出现庄稼没人收,全去搞活动的现象了。
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如果粮食没有人供应了,那城市将会再次面临粮食紧缺的状况。
齐耀武人在山区,可脑子和心并不像是李学武说的那样解甲归田了,时刻注意着形势的变化,自然知道今年的粮食情况说不定怎么个情况呢。
现在山上种了许多玉米,就算是缺粮了,他也不慌,挺过一冬天是不成问题的。
看着李学武担忧的表情,齐耀武笑了笑,示意了果树林的方向介绍道:“那边我们还栽种了地瓜,你今年不缺地瓜吃了”。
“呵呵~”
李学武也是被齐耀武的话给逗笑了,刚才不由主涌现出来的担忧也被冲散了开来。
齐耀武见李学武笑了,便也跟着笑了笑,随后继续说道:“不要担心,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想多少都是无用的”。
说完又示意了春天开挖的人工湖说道:“大不了今年吃鱼,鱼也管够!”
“哈哈哈!
好!”
李学武笑着点了点头,冲着齐耀武说道:“那我就期盼着今年咱们的垦区获得大丰收!”
“这是一定的!”
齐耀武笑着点了点头,眼睛跟着李学武一起看向了山坡上的果树,果树下的地瓜田,又看向了玉米地、山坡下的白菜地。
人工湖的湖水来着山上,蓄满后会继续往下游流去。
而湖水会被用来浇灌山地和菜地,浇灌果树和地瓜田。
齐耀武说今年的庄稼收成会好,跟正在田里辛苦劳作的战士有很大的关系。
要满足几千人的给养,没有一定的辛苦是做不到的,尤其是现在训练场的人也在增多,这种负担变的更大了。
倒不是说训练场的人吃饭不给钱,反而是给了钱去哪儿买粮食的问题。
粮食从山下买了再运输到山上又是一个成本的问题。
如果垦区的收成能满足山上所有单位的消耗,那么山上所有单位的补给就都会由垦区供应,相应的费用也都会交给垦区。
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现在只要打通垦区生产的环节就行了。
只要能将粮食卖出去,那么垦区就会实现盈利,进一步的缓解八一六团的补给压力。
尤其是果林和渔业、畜牧业、养殖业的开发,无怪乎齐耀武给李学武说不要担心呢,只要给他们时间,这里一定会成为聚宝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确实是个聚宝盆,齐耀武给李学武介绍了人工湖里的肥鱼,因为野生的缘故,没人来捕捞,密度很大。
李学武知道,这个时候确实是有水就有鱼,深坑一定有大鱼。
倒是不用李学武提醒,齐耀武自己就说了,今年是不打算大面积捕鱼的,没有那么大的消耗,捕捞上来也是浪费。
倒不如养在这边,反正离的也很近,满足山下的食堂就好了。
齐耀武带着李学武往养殖区转了转,那个大型猪圈里的野猪又增添了不少。
“都是开垦时挖陷阱抓的,不然祸害庄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