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三百三十章 深渊与星光(1/2)
原来,早在三年前,吴浩就预见到地球资源争夺的白热化,秘密投资了太空采矿项目。
如今,这颗暗棋成了破局关键。
一周后,“深空探索”
宣布成功从近地小行星获取高纯度稀有金属。
星火科技不仅解决了供应链危机,更以低于市场价30的成本,获得了足以支撑五年的原材料储备。
“奥林匹斯联盟”
的第一次合围,就这样被悄然化解。
然而,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观星台实验室”
再次传来警报:星链协议的核心层发现致命漏洞。
一种名为“深渊”
的病毒正在悄然蔓延,它能绕过量子加密,篡改物联网设备的底层指令。
“最可怕的是,‘深渊’有学习能力。”
陈峰面色凝重地汇报,“它正在模仿我们的AI防御模式,每一次攻击都在进化。”
第一个受害案例出现在北欧。
某医院的智能医疗系统被“深渊”
入侵,数百台生命维持设备出现异常波动。
尽管星火科技的技术团队及时介入,避免了伤亡,但舆论已经哗然。
“科技巨头还是致命杀手?”
——类似的标题席卷全球媒体。
吴浩站在母亲病房外,看着医护人员例行检查。
母亲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此刻像一枚定时炸弹。
他第一次对自己的技术产生了怀疑。
“儿子,”
母亲不知何时醒了,轻声唤他,“记得你研发的第一个智能药盒吗?”
吴浩点头。
那是二十年前,为了提醒健忘的母亲按时服药,他在车库熬了无数夜晚做出的简陋装置。
“它经常出错,有时一天响十几次。”
母亲微笑,“但我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你的心意。”
她抬起手腕,轻轻触摸手表:“技术就像孩子,会犯错,会跌倒。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教它站起来。”
吴浩握住母亲的手,眼眶湿润。
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回到总部,他启动了“星光计划”
——开放星链协议的所有底层代码,邀请全球白客共同修补漏洞。
同时,他亲自飞往北欧,向受影响的患者家属鞠躬致歉,承诺承担全部责任。
真诚,是最好的防火墙。
“深渊”
危机反而成了星火科技的转机。
全球数万名技术专家参与“星光计划”
,不仅修复了漏洞,更让星链协议进化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最新版本的协议中,吴浩引入了一个革命性概念——“科技共生”
。
每个使用星链协议的设备,都成为网络中的一个细胞,既能独立运作,又能协同进化。
“极光智联”
的智能家居开始与“昆仑集团”
的车载系统无缝对接;“云舟健康”
的医疗数据在患者授权下,为星火科技的AI诊断提供学习样本。
甚至连曾经的对手“星环数码”
,也宣布全线产品兼容星链协议。
“奥林匹斯联盟”
的壁垒不攻自破。
“硅谷巨人”
的董事会连夜召开会议,最终投票决定加入星链生态。
史密斯在发给吴浩的邮件中写道:“你证明了,开放比封闭更有力量。”
然而,吴浩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的地方。
在星火科技的年会上,他展示了“方舟计划”
——一个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普惠科技方案。
搭载简化版星链协议的智能设备,成本仅为传统产品的十分之一,却能为偏远地区提供教育、医疗和通信服务。
当全息投影展示非洲儿童通过AR技术学习天文知识时,台下响起了持久掌声。
那些孩子眼中的星光,比任何技术突破都更加动人。
年会结束后,吴浩独自来到总部顶楼的天文台。
这里是他的秘密空间,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指向深邃夜空。
陈峰悄然走近,递上一杯热茶:“‘观星台’刚传来的消息,‘奥林匹斯联盟’正式解散了。”
吴浩轻轻点头,目光依然停留在望远镜中的猎户座上。
“知道为什么我执意要建这个天文台吗?”
他忽然问道。
陈峰摇头。
“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去郊外看星星。”
吴浩的声音很轻,“他说,人类在宇宙中如此渺小,正因为渺小,才要互相照亮。”
他调整望远镜焦距,一颗人造卫星正划过天际:“技术就像这颗卫星,它本身没有温度。
但当它传递着母亲的健康数据、孩子的求知渴望、陌生人之间的关怀时,它就拥有了温度。”
远处,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蔓延。
每一盏灯背后,都可能连接着星链网络,都可能有一个正在被科技温暖的生命。
第二天,吴浩宣布成立“星火基金会”
,将公司每年利润的30投入科技普惠项目。
在成立仪式上,他没有谈论技术参数或市场战略,而是讲述了一个故事: “我母亲手术后的那个夜晚,医院的智能监测系统突然报警。
不是因为她情况恶化,而是系统通过学习数千万病例数据,预测到了一种潜在风险。
医生及时调整了方案,避免了一次危机。”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全场:“那天我明白,我们研发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守护生命的哨兵。
这,才是科技应有的样子。”
三年后的一个清晨,吴浩带着刚满五岁的女儿来到星火科技新建的“未来体验馆”
。
小女孩兴奋地跑向全息投影区,与虚拟的恐龙嬉戏。
“爸爸,它好像真的!”
女儿惊喜地回头。
吴浩微笑地看着她。
这个诞生在星链协议成熟时代的孩子,将永远把这种人机交互视为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