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超然(1/2)
第1005章 超然
眼下的大乾,正处于天灾不断的恶劣环境里苦苦挣扎。
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要么就是蝗灾和雪灾,地龙翻身也逐渐变得寻常。
每一次,都会导致地方损失惨重,百姓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都遭遇了相当严重的破坏。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和官府还算给力,并没有坐视灾情蔓延不管不顾。
可问题是,朝廷自身的能量有限,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
然后,不少地方就出现了王朝中后期,才会出现的大肆土地兼并一幕。
按说,出现这样的状况,肯定会引发地区局势,甚至天下局势动荡不安,甚至出现义军揭竿而起。
可偏偏,大乾境内流民倒是不少,可义军却是一支都无。
但凡天灾情况稍稍缓解,不仅各地局势迅速恢复,就是流民数量也是迅速减少。
有些受灾严重的地域,当地百姓继续留下坚守的十不存一,可依旧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当然,族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逐渐锻炼出来了,可以帮着做一些辅助活计,可也就是如此了。
小说里的推演,简直就和真实的一般无二,叫看过或者听过的存在,都怀疑前明是否真的维续了近三百年?
可其余地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若是不能顺利冲入繁华的中原抢掠,他们也避不开一个死字。不管如何都是死,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为了叫这位走得风光,当今咬牙从内库拿出百万两银子,给上皇来了波风光大葬。
西北和北方的游牧部落,遭遇的天灾损失更加严重。
不调整不行啊,文官集团的势力膨胀太快,就是当今都感觉心惊胆战。
相反,当今似乎有意拉拢开国勋贵集团,甚至部分加强了他们手里的军权。
尼玛的,无缘无故你丫收拢这么多流民,还将他们组织起来训练想要干什么,造反么?
可是现在,当今和朝廷差不多已经熟视无睹了。
别看贾蓉眼下还只是一个一等将军爵,可他去了外海就是正儿八经的新济公,朝廷认可的那种。
这一切,自然得益于开国勋贵集团,开启的外海探索之风。
话说,伴随天气异常天灾频频,边塞那边也不宁静。
这时候,贾蓉在暗地里将石见银山的消息放出去,顿时就让开国勋贵集团彻底疯狂了。
也是大乾遭遇连绵天灾人祸,底蕴受损严重的缘故,当今和朝堂才会考虑松口,不然在太平广景想都别想。
真正的流民规模,也就一两百万左右。
与其在朝堂上和文官集团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还不如在外海立下一番基业。
粮食减产严重不假,可消耗粮食的人口也在迅速锐减。
或许是第一批女学佼佼者开了个好头,总之后续的几批女学佼佼者,能力都相当不俗,能够帮到贾蓉就是本事。
只要朝廷和当今,不是特别针对开国勋贵集团,便还能留有余力处理糟糕的局面。
尽管大乾边军实力和武备更强,可架不住敌人不怕死啊。
只是,在这里并没有发生!
察觉到开国勋贵集团的重要作用,当今及时调整了策略。
咳咳,和之前的大部分规划设计一样,他只是开了个头,其余细节填充部分,全都交给了女学学生处理。
尤其是,当开发了差不多十年时间的新济州岛,以一个政治实体向朝廷称臣纳贡,并且顺利得到朝廷认可和册封后,所有有心思的开国勋贵家族都忍不住了。
这些家伙,真要说起来可比开国勋贵集团都要难缠。
当然,这里头少了不宁府贾蓉的推波助澜。
当然,事情之所以如此顺利,也是贾蓉舍得投入的原因。
尤其是,得到了中原朝堂的认可后,新济公可以世代传承,甚至都不用管中原朝廷是否变换朝代。
尤其是,京城宁府女学编攥出版的《农田水利》一书传播越广,地方豪强地主对抗天灾的能力就越强。
使得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秩序,经受一次次创击,却依旧还能维持下去,不给野心家丝毫可趁之机。
为了避免当今和朝堂卡脖子,贾蓉这个开国勋贵集团核心大佬,自然得做出好的表率,将关节全部打通。
他们自然知晓原因,外海需要大量流民填充。
本来,按照红楼故事的脉络,接下来就是当今针对开国勋贵集团下狠手整顿的节奏。
起码,大乾北方还有开国勋贵集团帮忙缓解压力,塞外的游牧部落就得自己硬抗了,还得防备其他部落的偷袭。
晋省的煤矿,直隶地域的大部分良田,好几家有实力通商天下的大商号,还有遍布北方众多城镇的商铺和工坊,能够吸纳的劳动力也是一个惊人数字。
说起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管是以贾家为核心的金陵四大家族,还是整个开国勋贵集团,尼玛的最近几十年男性族人一个个平庸得紧,倒是不少女性族人天赋相当不俗。
凡是开国勋贵集团势力不弱的地域,情况就稍稍好一些。
遭遇气候变化,被折腾得难受至极的可不仅仅只有地处中原的大乾帝国。
事实上,尼玛的大乾才刚刚从承平百年的太平光景,进入天灾人祸不断的状况。
和东南沿海大族争夺倭国贸易主导权,经过长达三年持续不断的海战,终于将东南沿海大族的海上势力清除出去。
为了这书,宁府贾蓉遭遇了御史台和都察院,前所未有的强力弹劾攻击,就好像他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一般,不少不足以平民愤的那种。
但情况,还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
开国勋贵集团不仅招揽流民出海,他们还是北方最有实力的利益集团之一。
草原上的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动不动就是灭族的大祸,生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本推演性质的小说《大明三百年》,就足够叫当今和开国勋贵集团,全都感受到了沉重压力。
贾蓉不仅拿出了海量现银,还给当今出了一个很有效果的主意,这才能彻底打动当今的。
在得到了确切消息后,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更大。
没错,就是类似国企的性质!
当今如获至宝,再也没有将皇庄当做安置宫里年老太监的养老场所,而是当做正儿八经的国企对待。
底蕴还是很强悍的,不然官府衙门体系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若是学文官集团背后乡绅势力,趁着天灾人祸不断的光景,大肆兼并土地折腾的话,当今能忍?
有些事情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利益动人心!
此时,外海的利益明显超过了大乾腹地的利益,那怎么样选择就很好做出了。
当今和朝堂,怎么可能允许已经杀疯了的草原异族进入中原腹地?
自然只能拼命支援边塞,开国勋贵集团的作用顿时显现出来,还是能够拿出一些武将人才的。
加上朝廷的以工代赈一直都在维持,这才叫北方地域情况一直比较稳定。
故事里虚构的几位前明皇帝,只要稍稍有些心思和作为,触犯了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便会死得不明不白。
说起来也是好笑,开国勋贵集团在将注意力,大部分都投放到外海地域的时候,竟然成为了当今稳定地方局势,遏制土地兼并的压仓石和同盟。
他出的主意,自然不是拿出羊毛纺织机这样的大杀器,而是一份如何更好发挥皇庄作用的详细规划以及建议。
北方地域的大部分流民,都被开国勋贵集团收拢,然后培训一段时间直接坐船送往外海地域。
什么落水得了伤寒,什么中了丹毒之类的事情,看起来那么的自然,实际上却是经不起推敲。
可若是开国勋贵集团,甚至皇庄势力都不怎么样的地域,就是官府衙门严令阻止,也阻挡不了地方乡绅的贪婪。
这些年,通过开国勋贵集团的手,前往外海发展的流民,数量已经超过百万。
只要他不做出格之事,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尽管,朝廷只是封赏了一个新济公的外藩爵位,却也足以叫自家祖传爵位,已经跌落得不成样子的开国勋贵大佬眼热了。
特别是从海洋捕捞所获越来越多,弥补了不少主粮减产带来的缺失。
就是不分开国勋贵大佬,都主动跑去外海折腾了。
尤其是文官集团彻底做大,皇位都能暗中把持的时候,那真的是相当刺眼。
当今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起码直隶地界情况还好,有开国勋贵集团和皇庄作为根基,彻底压制住了实力不强的地方乡绅势力。
为了叫当今松口,他一口拿出了三百万两的巨额现银,目的就是叫当今和朝廷不要折腾。
受到特殊气候影响,粮食减产是必然的,天灾人祸之下,百姓出现重大伤亡也是可以预见的。
整个北方有多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