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01章 贾蓉:老子不在中原玩了(1/2)

第1001章 贾蓉:老子不在中原玩了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就是半年。

小冰河时期,那可不是说着玩的。

历史上多少王朝,不是死在战乱之中,而是倒在小冰河时期的天气异常上?

主要是天气异常粮食减产,对于以农业为根本的封建王朝打击太大。

眼下的大乾,就遭遇了严峻的考验。

上半年关中出现明显旱情,南方则是蝗灾肆虐。

下半年北方多地地龙翻身,南方则是诡异的出现了旱情。

简直就不给朝廷和地方官方丝毫喘息之机,被各种各样的突发以及爆发出来的问题,给弄得焦头烂额。

关键是,朝廷的税收差点腰斩!

原本经过贾蓉多番折腾,朝廷一年税收超过四千万,今年估计就只有两千万出头了。

刚刚宽裕一点的国库,一下子又变得十分紧张,估计年底能够直接跑马了。

粮价居高不下,各地都出现了囤积居奇的不法商家,就算当今一再严令也不顶用。

战事一起,自然就是国库银钱跟流水一样洒出。

这些情况,贾蓉看在眼里心中有数。

当今的眼珠子都红了,可架不住人心的贪婪啊。

只是对于宁府源源不断的招揽流民,还有不停的扩充海船船队一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这也算不得奇怪。

果然,这个消息将在座的开国勋贵大佬,都给震得不轻。

大不了,到时候将家族主支迁移过去,留下分支继续在中原地域发挥影响力。

当今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看到朝堂上的闹剧,还真恨不得开国勋贵集团不要这么安分。

“只要保障大乾百姓能够迅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并且种上粮食有部分自给自足的话,先期开发就算完成了!”

加上被文官集团压制,不仅朝堂上的利益损失惨重,家族拥有的利益也被逐渐侵占。

这一点,当今看在眼里,朝堂衮衮诸公也都心知肚明,没有奖赏也没有呵斥,好像没有看到一般。

不管是军械还是后勤物资输送,以及边关将士们的饷银,绝对是耗银大户。

可偏偏,又十分享受周围国家朝贡,一旦发生战争又是各种内耗折腾,总之真心不能指望他们。

煤矿矿场,南北商号,津门港等等地域,靠着宁府,或者说开国勋贵集团吃饭的百姓足有数百万。

双方都没有客气,弩箭横飞短刀锋利,直接跳帮作战,干得那叫一个鲜血淋漓好不痛快。

不然,以开国勋贵集团的底蕴,风光的近百年时间,还不至于成为破落户。

一番话,说得在座一干老狐狸,脸上都不由露出了向往神色,谁家不希望有这样的地方?

还能叫皇帝改变规则,让开国勋贵集团重新控制内阁和朝堂不成,玩笑不是这么开的。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京城和直隶各大城镇的‘中产’。

他此时,除了对京城贾氏宗族和开国勋贵集团稍稍关注一些之外,对大乾内部的情况并没有深入了解的意思。

反倒是当今和朝堂一干文官大佬,有些不太适应眼下的宁静氛围。

整个岛屿怕是不比南方一省之地小,

在场勋贵大佬十分心动,他们已经尝到了外海贸易的甜头,若是能够在外海建立根据地,甚至建国的话自然更好。

宁府这是相干什么,模仿《海外建国》小说猪脚么?

借着不停爆发的天灾,不停的进行官场清洗和倾轧,为了那些实权位置可不就斗上头了么?

再说了,趁着天灾在地方上大肆兼并土地的存在,不正是内阁大佬们背后的家族最为积极?

他们的消息渠道十分灵通,自然知晓开国勋贵集团为何那么安分,自然也是眼红外海利益的,可惜插不上手啊。

加上源源不断的海鱼补充,整个直隶地域的粮价虽然提升不少,可对于寻常百姓的冲击并不大。

倒是外海的利益,争得一分就是一分,他在私下里可没少推波助澜。

贾蓉悠然道:“危险的开荒以及探索活计,全都交给了高丽或者虾夷岛买来的奴隶!”

“反正,我和身后的贾家是不乐意参合的,有这样的精力和时间,还不如将外海占据的据点开发出来!”

这不,伴随开国勋贵集团的海船船队出征,宁府船队跟随在后面,已经悄摸摸上了虾夷岛。

“没见,咱们一老实安分,朝堂内斗成什么样子?”

可偏偏,他们就吃不了苦,一门心思等候那些地方自主开发成熟,然后再想办法摘桃子吞并。

搞不好,能够动员的资金和资源加起来,比大半个欧罗巴大陆所有国家加起来都要强。

京城的大粮商背后,都是皇亲国戚以及一些权贵大佬,当今也不能直接下令查封。

价格并不算贵,或者直接以劳动量兑换。

同时在海外大打出手的时候,也是锻炼各大家族族人家传本事的最好场合。

庄子上的粮食,还有依附地主的多余粮食,进行内部有计划的分配,还是能够满足需求的。

贾蓉也没瞎折腾,虽然他手里有大批粮食,却也没有当出头鸟的意思,而是在内部就给消化掉了。

每年数百甚至超过千万两银子的利润,傻子才会轻言放弃。

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能够混个子爵的都没几个。

邻近的倭国,也不是好惹的,谁也不清楚他们会不会跨海过来抢地盘?

所以,按照贾蓉的想法,就是按照东西南北划分区域,拉开国勋贵集团一起开发。

“那只是小说!”

“贾将军,你可知开发新土地有多难!”

明明,大乾周围有太多无主之地和岛屿,可以任由他们挑选成为老巢一样的存在。

有了城镇体系运转,加上部分粮食自给自足,便能迅速朝外海大岛腹心前进。

指不定,再过十年那里真的可能出现众多城镇,成为宁府在外海的大本营之一。

到时候,组成城邦会议联合执政,建立一个拥有人口数百万的国家都不是问题。

外海大岛才开发,以及已经开发出了一个稳固的港口城镇,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关键是,那地儿孤悬海外,咱们想如何就如何!”

说到这里,他轻笑道:“你们也该知晓,一旦开发到了这个程度,已经足够支撑一个城镇建立了!”

正常历史上,明末东林党一家独大,还不是内部争权夺利无休止么?

眼下的朝堂,内阁大佬们都是一座山头,背后牵连无数门生故吏。

各大勋贵家族凡是有些志向的族人,纷纷被动员参与进去,利益动人心可不是说着玩的。

贾蓉笑吟吟反问,周围坐的都是开国勋贵集团大佬。

一干勋贵大佬顿时来了兴趣,在试探想要在新济州岛无果之后,果断将目标对准了虾夷岛。

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和东南沿海大族,在倭国一带外海大打出手,自然没多少心思理会大乾内部的破事。

只要大乾还在,开国勋贵集团就能矗立不倒。

与其陷入朝堂以及地方官府争斗的漩涡不可自拔,还不如将大部分力量投放到外海那边。

可有一点,也不知道是不是儒家的锅,总之这些家伙最喜欢干的,就是摘桃子,一点都没有开拓进取的动力。

“除非,再出现蜂窝煤这样普及型极强,又是日常消耗品的玩意,不然就眼下状况,将力气耗费在中原有些不值当!”

北方边塞好几处重镇,纷纷传来警讯:塞外胡骑寇边!

眼下虽然还只是前锋人马,可数量已经过万了,边军已经做好了迎敌准备。

开国勋贵家族的潜力和底蕴,被慢慢动员起来。

就算他们赌赢了又如何?

按照贾蓉的说法,虾夷岛十分广阔,中央是高山四周则是平原丘陵地域,是很好种地的地域。

甚至就是天子脚下的京城,都有粮商甘冒风险提价。

只要他们愿意给宁府和开国勋贵集团干活,或者有相关买卖,都能换取足额分量的粮食作为报酬。

、贾蓉眼下要做的,就是一个表率而已。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