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68 中鼎(2/2)

藏宝地点在江西YX县新丰镇。

几天后。

来到一个老宅。

挖掘。

挖掘出一个罐子。

罐子里装着银元宝,和碎银子。

回填土。

压实。

离开了老宅。

在河边。

从罐子中拿出银子。

洗净泥土。

银子氧化变黑了。

还有牙印。

在银元宝底部铸印着,YX县。

乾隆年月,银匠陈斗。

...... 有14个银锭。

几十块碎银。

大概有200多两吧。

差不多乡下小地主的身家。

普通藏宝图“质量”

挺高的。

周平用30积分兑换了一张高级藏宝图。

这张藏宝图地点在河南DF市告城镇。

这个地方,在夏代的时候叫阳城。

传说禹都阳城,启都安邑,太康、桀都斟寻,少康、抒都原。

...... 几天后。

周平来到DF市告城镇。

参观了禹都阳城”

遗址。

遗址在王城岗。

大禹治水,舜老后,按照禅让制,将部落联盟的首领位置禅让给禹。

禹做首领后,在这里建都。

深夜,零辰1,2点,大家都在睡梦中,人睡得最沉的时候,周平遁着藏宝图的指示,来到一个河滩一个位置,开始挖掘,月光很亮,挖了一个半小时,挖出一个大鼎。

将大鼎收进储物空间中。

回填泥沙。

鹅卵石。

等河水冲刷一下。

就看不出挖掘的痕迹了。

...... 几天后。

回到家。

在房间里。

拿出大鼎来研究。

这是青铜鼎。

庄严,厚重。

四足,四方鼎。

约1.2米高。

非常沉重。

鼎腹内有铭文。

这是夏篆。

原始文字的雏形,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文字的衍变,到夏代,文字己经成熟,非常规范,笔道圆润,讲究对称,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文字。

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文字。

甲骨文是夏代文字的延续。

商朝有国六百余年,但在前三百多年里,商朝各王一直在东拼西杀,处于经常迁都的状态,商民族人较少,又是以游牧为生,无文字,又不重视文化,所以造成了整个夏朝文字的荒废。

盘庚迁殷后,由于占卜的兴盛,这才让夏朝的民间俗体字派上了用场,将占卜过程及结果,用夏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才有了甲骨文。

...... 甲骨文出土大约4500字,破译的2000余字。

曾有一个新闻。

中国文字博物馆悬赏求认字译单个甲骨文奖10万。

在网上找到甲骨文与汉字对照表。

半懵半猜翻译了鼎内的铭文。

大禹没铸九鼎,这是传说,(夏代的疆域在禹的时候非常小,今豫西嵩山附近的颍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黄河北岸的古济水流域,大概山西西南地区为中心及附近区域。

没有九州。

更没有铸九鼎,神话不能当做考古。

) 倒是铸了五鼎。

分别为中鼎,东方鼎,西方鼎,北方鼎,南方鼎。

分别埋在东南西北中,镇土以固邦。

周平挖到的是中鼎。”

--- 书友们,看得还可以。

收藏个。

感谢。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