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3/4)
言尚再一次写信来,主帅便再次煎熬地回信:“素臣,我日夜焦虑,已然撑不下去…… “每日愧对将士,愧对黎民。
然无粮无饷,我又如何?
“素臣,我已不知我还能撑多久……或许我便要沦为千古罪人,沦为丢了剑南的罪人……可是陛下口谕,你我如何违抗?”
----- 主帅进退维谷之时,杨嗣、赵灵妃、言晓舟爬上山岗,观望着整座郡城被敌军摧毁的样子。
赵灵妃与言晓舟是一同陪杨嗣登山来看地形的,如今剑南不让打仗,军士都被要求转移百姓,而边郡已经有南蛮人大摇大摆地试探着进来,烧杀抢掠,军士们一概不管。
风吹衣袂,三人立在小山岗上,静静地看着下方好似又发生的一次冲突。
是一队南蛮人来抢百姓的粮食,百姓嚎叫着不给,被人鞭打。
而剑南军士路过,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管。
下方吵闹声巨大,然而传到山岗上,只有风声。
赫赫的、无尽的风声。
言晓舟望着下方蚂蚁一般小的百姓们,出着神。
赵灵妃也静静地看着,缓缓移开自己的目光。
而杨嗣不在看那些,他只一目掠过,就去看整个地形了。
良久,赵灵妃问:“表哥,你看好了么?”
杨嗣:“嗯。”
他手指在半空中虚虚一划,道:“朝廷不让军士作战,但我不是军士,我们这样的人只是苦力,不算兵。
我已经说服了我们所有人,今晚凌晨行动,突袭南蛮军营,把他们抢走的东西全都抢回来,抢不回来也烧掉!
“绝不留给他们!”
言晓舟在旁忧声:“只怕他们查到三郎身上……”
赵灵妃冷声:“我替表哥担着!
我阿父是兵部尚书,我看这里谁敢动兵部尚书的女儿!”
杨嗣和言晓舟都没说话。
赵灵妃转过头看他们,见他二人并肩而立,她自己却快被羞愧吞没,觉得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
剑南的痛苦,不都是刘文吉造成的么,不都是她父亲助纣为虐么?
她羞愧提及自己的阿父!
可是到这个时候,她又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去帮助表哥…… 赵灵妃心中刺痛,言晓舟被杨嗣搂着肩向山下走,那二人走了一半,又回头来等她。
言晓舟柔声:“灵妃姐姐,怎么不走了?
天黑了,我们快下山吧。
我今日给大家熬粥喝,很好喝的,灵妃姐姐可不要错过了。”
赵灵妃看去,言晓舟目光温柔,没有对她的敌视。
她再看向杨嗣,杨嗣似笑非笑地、对她一勾手,又不耐烦的:“还不快过来?
婆婆妈妈的。”
赵灵妃噗嗤一笑,追上二人,跟着他们下山。
她眼睛盯着二人的背影,见男子巍峨,女郎纤柔,而他们都是世间最好的人……赵灵妃抬目,凝望向天幕。
为了守护这些最好的人,她要与自己的父亲为敌了。
----- 杨嗣领人夜袭敌人军营,成功抢出数车粮食。
那些粮食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被扔到了被抢走粮食的百姓家门外。
天亮后,城中百姓四处欢喜。
军营则气氛紧张,排查是何人这般大胆。
内宦和南蛮人一起来质问主帅,主帅说自己不知。
内宦非要主帅交出人来,主帅迫不得已,只能满营查找到底是谁敢这么做。
最后查到了杨嗣身上。
而赵灵妃在此时跳了出来,说自己是兵部尚书的女儿,谁敢当她面碰杨嗣!
内宦似笑非笑:“原来你便是赵五娘,你阿父早与我们交代过了,见到赵五娘,就绑赵五娘回长安。
剑南的事,不是五娘能够插手的!”
他们将杨嗣五花大绑,赵灵妃和杨嗣与他们在军营中动手。
那二人武功都好,军营花了很大力气才将二人放倒。
但是内宦要将人带走时,主帅插手,说自己要先审问一番。
于是,只是赵五娘被不情不愿地带走。
但赵灵妃心中已有准备,这些内宦不敢伤她,言晓舟妹妹会以医者的身份给他们在饭菜里下药,救自己出来。
等出来后,他们再一起救表哥。
未来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知不能屈服罢了。
而军营中,主帅看着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的杨三郎。
待嚣张的内宦走后,主帅为杨嗣松绑,让这个青年起来。
主帅端详着他:“三郎,你几次作战,都能赢。
你可否告诉我,若是今日你是主将,你会如何打这场仗?”
杨嗣诧异看去。
主帅满脸胡茬,憔悴无比。
主帅的书案上摆满了书信,杨嗣目力极好,他一眼看去,看到一个眼熟的名字。
言尚。
杨嗣心中惊疑,正要猜测言尚和这位主帅是何关系时,主帅注意到他的目光,用其他信将那封信盖住了。
主帅笑着解释:“我与言素臣是好友,几月来,关于剑南的战事,我与素臣讨论了很多。
几次用你,也是素臣给的建议。
“我本想和素臣讨论该如何打这场仗,但素臣说问他不如问你。
我一直很好奇,让言素臣这样的人都赞不绝口的军事天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苦于你身负谋反之罪,我不能与你交谈太多。
“此夜正好是机会,不如你畅所欲言告诉我,你如果是我,你要如何打仗。”
杨嗣反问:“将军与言二经常讨论战事?”
他眼睛微有光,道:“如今剑南局势,言二也知道么?
他玩政治一直很不错,他可有说如何解剑南此局么?
我们总不能一直不打仗吧?”
主帅不愿多说自己和言尚的通信,只道:“我们不过是说最近的官职调动而已,与你无关。
你还是说你擅长的吧。”
杨嗣沉静一二,思索片刻后,觉得言尚信任的人,自己应该可以信任。
于是他盘腿坐下,侃侃而谈,说若是他,他打算如何打仗。
杨嗣提起战争时,意气飞扬,眼中光亮,与平时沉静的样子格外不同……主帅看着他,微恍惚,颇有些慨叹。
言尚说起昔日的杨嗣,便该是如此风采么?
他们都老了。
该给言尚和杨嗣这样的年轻人让位啊。
----- 不管杨嗣和主帅说了什么,杨嗣仍被那些内宦投入了大牢,说要杀了他,给南蛮一个交代。
被关在牢里的杨嗣自然不知道,在他和主帅谈话后的次日夜里,主帅挥刀自刎了。
死前没有留一句话,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
他既不肯退兵,也不敢忤逆皇帝的圣旨。
左右煎熬,进退无路,只能以死谢罪。
满军营悲痛,军人们包围内宦们的帐篷,吓得内宦们不敢出门。
而之后,早已被内宦策反的军人从中作祟,平定了军营中的乱局。
如此严峻情况,必须有新的事情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不能让人总盯着主帅的死。
内宦们想出的法子,便是杀杨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