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2/4)
何况……哪来的杀公主的证据?”
言尚温声:“郎君以为裴郎君留在穰县是为何事?
自然是为了搜集证据。
姜氏在南阳经营百年,留下的东西,必然很多。
何况我在穰县做了三年县令,我总有一些东西存着……这些,已由我的亲信交给了裴郎君。
姜氏必然是要被定罪的……皇室尊严,不容冒犯。
郎君还不懂么?”
县令头上冷汗更多。
半晌,他突然跪下:“言郎救我!
言郎既然来此,必然有法子救我,请言郎直言相告——”
这时候的暮晚摇所在的院中,方桐也将这些情况一一说明。
暮晚摇点头,若有所思道:“世家百年,连根拔起必然伤筋断骨,南阳这片就要废了。
南阳富裕,是中原一带极为重要的赋税州郡,此地不能废。
“为政者,理应平衡各方。
南阳姜氏不能倒。
但是不能倒,不意味着不能换人。”
世家轮流坐庄,虽不倒,却可推。
就如同她父皇曾经收拾金陵李氏的手段那样,李氏退回金陵,舅舅被贬去岭南。
伤了伤了,但是根骨还在,李氏还在。
李氏还在,就能保证南方不乱。
一条清晰的思路出现在暮晚摇面前,让她一一思忖,一一将想法推下去—— “言尚去和县令谈判。
那县令也是姜氏出身,这一次,我要用谋害公主的罪名,弄倒刺史和节度使二人,换这个不得不偏向我们的姜氏非嫡系的县令上位。
“裴倾也得留在穰县。
只有一个县令向着我,我不放心,穰县是附郭县,我要带走一个言尚,就要放一个过去。
裴倾背叛我,我要革他的驸马之位,他如今已不适合留在长安……不如留穰县,帮我定南阳。
“南阳还要剿匪,不能在此时乱了。
而南阳换了一批人,我三哥那里就会受到牵制。
我可用此发难,逼迫三哥往后退。
父皇要处理姜氏,就不会让三哥变得麻烦……父皇不方便对自己的儿子出手,不如我来推一把。”
暮晚摇起身进屋,准备写信。
一封发往穰县,是给裴倾的。
数封发往长安,是给那些附庸于她的朝中寒门出身的大臣,让他们用此事攻击南阳姜氏,让州刺史和节度使摘冠入长安定罪。
还要给秦王写信,以兄妹的血脉联系,和秦王讨价还价,从秦王那里得到自己一直想要的。
对了,还得给刘文吉去信,和刘文吉合作…… “阿父!”
暮晚摇正要进屋,忽听到一道清亮的男童嗓音。
她回头,见方桐面如土色,有些难堪。
暮晚摇挑一下眉,顺着方桐的视线,看到偏房挨着一棵树的角落里,一个小男童虎头虎脑,正在悄声唤这边。
那男童立刻被一个卫士抱起,堵住了嘴,那个卫士不安地看向这边,怕公主治罪。
那男童被抱在卫士怀里,也看向暮晚摇。
而看到自己父亲时不时会说起的丹阳公主,小男童一呆。
小男童第一次见到这般美丽又高贵的女郎,瞬间脸爆红。
方桐艰难的:“殿下恕罪,是小儿不懂事,不知怎么跑了出来,惊扰殿下……”
暮晚摇心情正好,不在意地笑一笑。
她对孩子的心结也许还有,但也确实没有以前那般严重了。
她看到男童那不好意思看她的表情,颇觉得有趣,让卫士将小男童抱走,并不责罚。
----- 穰县中,深夜之时,裴倾坐在书案前,收到了快马加鞭送来的公主的密信。
他艰难许久,又想到了那一日自己见到山贼时的惊恐。
他的恐惧让他逃亡,为人的怯懦让他放开了公主的手。
虽然事后他就带兵去救,却发生地龙醒了这样的事,公主已然不见。
之后他和言尚留在穰县的势力合作,帮公主稳定这边局面,就是为了能够将功赎罪。
而今,公主这封能判他生死的信到了。
身为公主,轻而易举就能决定他这样出身的人的生死。
哪怕他尽了全力,却仍恐惧即将到来的责罚。
裴倾不禁想,当年言二郎背叛公主时,是否也如自己今日这般惶恐,如自己今日这般忐忑?
皇权如此压人,然而他们食君之禄,又有什么法子。
裴倾终于打开了公主的信,他一目十行看下去,看完后,心中难说是什么感受—— 公主让他向长安请罪,驸马一事就算了。
长安婚事备办照旧,但是裴倾要沦为笑柄。
不过沦为笑柄也还好,因公主不打算给他谋那个吏部员外郎的官职了。
公主要他待在南阳,在南阳姜氏说话人换一圈后,他要将南阳稳住,防止南阳在之后帮秦王太多。
公主给他谋的新官职,是南阳长史。
这是正六品上的官职,比公主最开始许的吏部员外郎还要好很多。
但是,毕竟是地方上的官。
毕竟是不能回长安。
从长安到南阳,这是一个明升暗贬的意思。
离开了公主的扶持,若是寒门抛弃了裴倾,裴倾这个南阳长史的官位,也许就到头了……他自我安慰,起码比言二郎当年好。
裴倾心中苦涩,却还是抬起千斤重的手臂,写信给公主回复,应下公主的要求。
----- 接下来半月,南阳大变样。
州刺史、节度使在公主平安消息传来后,便被问罪。
他二人摘冠脱官服,被押去长安治罪。
南阳失去了军政两位一把手,整片水开始浑浊,而暮晚摇所扶持的那位姜氏出身的县令便临危受命,被派去穰县临时当州刺史,先稳住南阳。
长安这边,借由公主被追杀的罪证,寒门大臣们问罪秦王。
既是追杀公主,那必然是节度使调兵之过。
姜氏在南阳的兵力太过强大,公主所扶持的寒门大臣,建议削弱南阳兵力,姜氏当避嫌,族人不得再在此地为官。
刘文吉在此时插了一脚。
他也贪图山南道节度使手中的兵,他也想将兵力并入北衙。
官员回避本地这一原则,被刘文吉积极支持。
而朝堂上一直唯刘文吉马首是瞻的赵公,如今已经做了御史大夫,搬去了御史台有了真正的职务。
这位赵公干劲十足,刘文吉私下不知与他谈了什么,次日他就开始领着御史台一众官员,开始弹劾南阳姜氏一族所有为官者。
官员回避原则,成了朝中如今最热门的公务。
与此同时,要补偿公主的损失。
寒门对秦王所掌的兵部出手,要秦王交出长安兵权,因公主被追杀,就是因为被官兵所追。
这是两码事,毫无联系在一起的逻辑,但是当政者想发难时,任何借口都可以拿来利用。
秦王焦头烂额之时,在皇帝那里哭诉一排未果,最终不得不屈辱地去求自己那位妹妹,丹阳公主。
秦王言辞恳求,将自己和姜氏关系撇得干净,称追杀公主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人,暮晚摇想罚谁就罚谁,秦王绝不求情。
然而二人是亲兄妹,妹妹怎么如此逼迫哥哥?
丹阳公主被秦王泪水泡皱的数封言辞恳切而真挚的信件打动,她叹息一声,和秦王话起了兄妹情深。
最后丹阳公主退了一步,她不要兵权了,她要吏部官员的罢免权。
简而言之,暮晚摇要插手吏部,吏部不能再是秦王的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