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2/2)
他出身良好,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在有声、无声片争吵之际,安德烈不但站在有声片一方,更坚定认为不该加入过多有声片。
在此之前,安德烈最喜欢的一部有声片,大约只含有一半的音乐,这在他心里,已经是相当小众、艺术了,但他坚定认为这才是好片。
之前偶然也听人谈起《古都镇物奇谈》这部华夏片,说起里面有优秀的音效,他脑补的就是充斥着各种恐吓人的音乐。
在看了影片后,他整个人对有声片的概念都被颠覆了,这部影片的音乐运用,远远少于他曾经的最爱,但声音之丰富,却远远胜过!
环境音,是他之前想都没想过的设计!
那种画面上的刺激,更是无需翻译也能看懂的。
观影结束后,安德烈激动地抓着杜洺的手:“谢谢你!
太谢谢你了!
杜先生,感谢你带我来,如果不是你,也许我会因为傲慢而一直错过它!
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特别,如此精彩的影片!!”
杜洺都傻了,他也没想到安德烈比自己都激动……这洋人怎么回事啊,没看过影戏吗??
公所陪同来的人们也都低声惊叹,厉害啊,还真把这鬼佬整服了。
越是懂的人,还真就越激动。
安德烈都想原地翻滚几下了,脸憋得通红,决定要多看几遍,刚刚影片里还有一些他没琢磨好的细节。
于是,不但杜洺更加满足,愈发恨不得整天把片子挂嘴边,还要多提提自己打赌也赢了的事。
安德烈也成为了狂热喜爱者,根本没想到在华夏,能遇到自己至今为止的挚爱,自己又看了好多遍不说,在洋人的聚会场合里,还要疯狂售卖安利。
那些刚到华夏,尤其是本国影片制作业很发达的人,对此不大感兴趣。
——他们的思路是,华夏人趋之若鹜的,恐怕是对西洋技术的一种模仿,只是正品还未传过来罢了。
你们久居华夏,恐怕也不清楚最新时尚了!
这些人对纪霜雨还完全不了解,自然比之前的安德烈要更为漠然了。
安德烈立刻疯狂反击,比当初的杜洺都要激动多了。
“你根本就不懂影戏!
这部影片里有大量开创性的技巧,我就不信,这些拍摄方式在大洋彼岸早就出现过!
我看过专刊,这部影片制作用了半年。
有声片出现在世界上后,从西方来到华夏用了多久?
不过四个月!
如果这些技术出现过,我们早就该看到了!”
安德烈据理力争。
“开创性的技巧?
我们的国家可是出了阿纳托尔这样的大师!
你指的开创性,是这个级别的吗?”
对方提起的,是一位电影大师,拍摄的都是很具实验性的艺术电影。
大家都知道,虽然艺术影片票房没有商业片那么高,但是它们探索电影的更多可能,许多技巧都是艺术电影中发明出来的。
而《古都镇物奇谈》不但是华夏影片,显然还是商业性的影片。
安德烈肯定地道:“没错!
甚至超越——而且不止一项!”
“……你疯了。”
对方喃喃道,他以为自己都搬出阿纳托尔了,安德烈应该没话说,谁知道安德烈还真敢吹。
“我会让你承认这部影片的精彩,超越了时代。”
安德烈笃定地道。
他采取了和杜洺一样的措施,不过他不会什么都不求。
他们打了个价值一千块和一块宝石的赌。
结果是对方不得不公开承认:即使在我的国家,也从未出现过这样刺激、吸引人的拍摄技巧!
至少在两个月前,我仍在大洋彼岸时,没有!
因为安德烈的大获全胜,这个赌约也传遍了沪上。
更吸引了不少报纸来采访安德烈,安德烈把自己制作的外语版电影说明书展示给大家,并侃侃而谈。
好多评论家看完报道,直呼内行,好家伙!
这鬼佬比我们加在一起都能吹!!
正是从这一次赌约发源,以安德烈的狂爱为发展,《古都镇物奇谈》的观看热潮,把所有在京、沪二地的洋人也卷了进来。
毕竟有赖安德烈的宣传,所谓“胜过一切西洋影片”
不再是他们眼中华夏广告的夸张手段,洋洋自夸,还是有那么些走进影院看的意义。
连正常华夏人都要看几遍,才能品味其中的细节,消化这个节奏。
看一遍爽,看两遍满足,看三遍惬意…… 外国人来看,那几遍也满足不了,他们手里只有安德烈所制作的,非官方的说明书,根本无法还原所有细节。
对其中相当一部分如安德烈一般陷进去的忠实影迷来说,都不想看说明书了,想要知道每句台词的意思,潜台词,还有一切暗喻、彩蛋的意义!
——当时一份外资报纸,甚至派记者专门搜集整理了影片中的隐喻,来个“你不知道的关于《古都镇物奇谈》的事情”
,在华夏人看来有些内容很傻瓜,但在外国观众里相当受欢迎。
正是这些洋人,贼有权益意识,向几家华资影院提出了抗议:外国人也是人!
也是观众!
我们要求增加外语字幕!
不要乱七八糟的说明,要认真翻译!
影院方:“…………”
这观众群可是不小了,而且都很有购买力,连日来不少洋人都还要求购买海报收藏。
搁在以前,他们多数只会去外资影院观影,谈何观看华片甚至购买周边。
华夏影戏界可谓大受激励,看到没,不但票房日日飘红,连洋人都申请配外语字幕了,这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下影迷、评论家们吹嘘起来也更放心大胆了。
当然,他们再放心大胆,也比不过纪霜雨…… ——影院那边扬眉吐气之余,也誓要把翻译工作做好,多捞点洋人的钱,他们找了精通外语的翻译人才,只在一些名词上希望纪霜雨再做指点。
遂约在永安影院,找纪霜雨商谈。
徐新月也搓手,他这里不也收到了洋人的投诉,申请要字幕。
“外语字幕?
我这里有两个版本啊,英语和法语,早就做好了。”
纪霜雨对那些找他的影院经理道。
“您什么时候做好的?”
对方很不可思议,此事在两个城市发酵,也才多少天,怎么就已经做好了,神速啊!
连徐新月也不知道此事,就和彩蛋的事情,他也被瞒到了最后…… “改剧本的时候,就翻译了一个原始版本,后期又随剪辑调整了。”
纪霜雨悠悠道,“我总得为以后卖到国外放映做准备吧。”
影院经理:“……”
现在能运到国外的影片,不是没有,最早就有自己人把古装戏曲片带去海外放映,并未引起什么热烈反响,而洋人在国内拍摄再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又常拍摄他们认为滑稽、落后的画面,引得华人骂声一片,还有公司特意制作了正经的华夏宣传片,以正视听。
而纪霜雨,说得是卖到国外,俨然就和他们引进海外商业巨片一般…… 但是仔细一想,又为什么不行?
从如今两城居住的各国观众反应就能看出来,影戏是通用全球的视听语言!
只能说,纪导演真的很有自信,但人家这个准备也真没白做,就很服气。
“那这个字幕,何时能给到我们?”
别的不提,眼下影院经理都急问道,不清楚加字幕需要多久。
纪霜雨不好意思一笑:“你们说呢?”
影院经理:“??”
“我知道!”
徐新月听到了熟悉的题型,露出学长式的关爱笑容,“先得谈好了,字幕是另外的价格嘛!”
影院经理:“…………”
作者有话要说: 纪霜雨:这个叫时间规划,一样时间做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