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3章 看台赛(1/2)

后面几天的训练,奥古斯汀没有再陪同大家。

作为中学生,他还要回学校上课去。

一直到正式的看台赛时,他才又一次出现在中国队的面前,笑着说,非常荣幸,我又能够为诸位服务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见到这位混血小帅哥,有种遇见了亲人的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让队伍的气氛轻松愉快了一些。

领队还开玩笑:“你们这些小姑娘啊,就是需要小帅哥的鼓励。

我这老白菜帮子说的死去活来,唾沫星子都说干了,也没有人家小帅哥笑一下管用。”

大家纷纷告白领队,没有的事情,领队明明是玉树临风一枝花,风流千古人人夸。

周小曼在边上一个劲儿地笑,少女们,你们确定这是在夸领队大叔么。

因为少了硬性的奖牌指标,现在整个代表团里的气氛也融洽了不少。

出发去参加看台赛的路上,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

看台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对于很多裁判而言,基本上看台赛上也就落实了对一位队员或者团队的整体印象,分数也差不多也在脑海里成形了。

正式比赛的时候,只要不发生失误,那么运动员的得分几乎就跟看台赛后的印象分大差不差了。

周小曼不敢疏忽懈怠,因为艺术体操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它就是靠裁判打分。

在世界一流选手之间的竞争时,往往第一名跟第二名,就连专业裁判都无法明确指出其中的差别,可是最终的打分结果,却往往还是原本的第一名占据着头把交椅,这就是一个印象分固化的缘故。

一名艺术体操运动员只要连续几次在国际赛场上成绩斐然,她后面的比赛成绩就在裁判心中定格了。

只要彼此意外,基本上不会有大变动。

看台赛就是一名初出茅庐的艺术体操运动员最最原始的印象分形成站。

正式开始看台赛的当天,埃松的天气却并不算好,灰蒙蒙的,总有种十一月的雨即将来临的感觉。

据说这个名为省但实际在他们这群中国人眼中,应该算个市的地方,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雨。

领队开玩笑道:“亏得咱们艺术体操够高雅,直接上地毯。

要是足球就惨了,风里来雨里走啊。”

奥古斯汀哈哈大笑,表示这是他喜欢艺术体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尴尬。

大家纷纷表示惊奇,连“尴尬”

这个词都运用得如此纯熟,奥古斯汀的英文真好。

周小曼则条件反射地思考起尴尬两个字怎么写。

她才不想承认,刚重生那会儿,她仔仔细细将《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上的字形部分狠狠抄了好几十遍呢。

提笔忘字,是十几年后信息化普及的后遗症。

这下子,少女才切实地体会到了,她的确是个中学生。

除了要应付考试的学生外,谁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啊。

看台赛也是先在训练馆里开始地毯基本功的训练,然后经过热身馆,等整个人都准备好了,再进入正式的场馆进行展示。

林医生喊住了周小曼,又一次强调道:“让大家看看黑马的气势!”

奥古斯汀神色茫然,不明白为什么周小曼不是白马,她明明那么白。

薛教练等人都笑了起来。

周小曼则是笑吟吟地看了眼这位小帅哥,调侃道:“没有你白啊,只能是黑马了。”

说着,她就开始准备上场了。

看台赛上,周小曼发挥的相当出色。

尤其是她的球操成套一出来后,甚至有裁判将上半身往前伸,想要努力看清楚每一个动作。

她的阿丢提三圈转体跟足有两百三十度的开步跳都引起了众人的惊叹。

道具球在她身上自如地翻滚着,从后背到前胸,她的身体似乎带有磁性,球永远都牢牢地吸附在她身上。

剩下的三套操,周小曼表现得也相当不错。

她的圈操霸气十足,在场上仿佛如火凤凰一般夺目。

一般的东方选手因为面容柔美,不太容易在赛场上展现出艺术体操的力度来。

原本就柔和清新的面容,如果要刻意展现出霸气,只要控制不好力度,就会面孔狰狞。

周小曼遗传自母亲的妙目帮了她很大的忙。

这双眼睛会说话,眸光流转,就能划出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

孙喆曾经在给她拍照的时候,感慨过,周小曼的气质是混合型的。

既美好又危险,让人欲罢不能,轻易地沉沦。

她才十四岁,等到她真正向花儿一样绽放的年龄,她又该多耀眼。

周小曼沉浸在音乐氛围中,以抛圈反胯跳同时双臂弹圈,身体朝前两个翻滚,低姿态非手接圈的的动作结束了圈操表演。

有裁判在看台上赞叹,这真是一双令人瞩目的脚。

奥古斯汀也盯着周小曼的脚背看个不停,实在太优美太漂亮了。

人们都注意到了她美得惊人的面孔跟眼睛,其实她的膝盖和脚背也是她身体的瑰宝。

所以她能够在场上柔软得那般自然。

薛教练满意地点点头,这孩子是兴奋起来了。

这样才好,如果兴奋不起来,艺术体操运动员即使动作再纯熟,也是一尊没有生气的木偶。

整个看台赛结束以后,大家的信心又足了些。

贝拉的棒操似乎是新练习的成套,还不太熟练。

看台赛的时候,她有一次把棒子给丢到了场外。

连看台上的裁判都有人皱起了眉头,不像是满意她的表现的模样。

薛教练没有做声,这个三向前伊柳辛接双棒连抛单棒的动作,贝拉只是还不熟练而已。

如果一旦练得纯熟了,效果会相当惊艳。

这位崭露头角的新星,被称为下一个艺术体操女皇,果然不同凡响。

周小曼也惋惜贝拉的失误:“她没掐准点儿,她的身体应该再慢1/3拍,这样动起来的话,就不会僵直,然后丢棒了。”

薛教练心头一动,按捺住想法。

等比赛结束了,她想看一看周小曼能不能做到。

这孩子看人家一套失败的棒操都能总结出经验来,实在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了。

林医生也奇怪,回到房间后,她追问周小曼:“你是怎么知道的?”

周小曼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肯定得那样啊,不然动作就变形了,没有办法再连贯下去。”

林医生叹了口气,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能够发现不对劲,然后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整改措施,这个十四岁的姑娘,她有着多么惊人的天赋,她知道吗?

周小曼对此还处于懵懂的状态里。

林医生喊她一起去吃晚饭的时候,她还是没什么胃口。

她觉得肚子里饱饱的,完全不饿。

队医经过她们房间的时候,也招呼了一声周小曼:“别听她们胡说八道。

你要是身体没能量,还怎么跳得起来。”

周小曼愁眉苦脸:“可我真的不饿啊,中午我就不想吃,还是硬塞进去。

我觉得我的肚子都是鼓的,好像不消化一样。”

队医一听,立刻紧张起来,赶紧让周小曼躺着,给她做体格检查,按到肚子的时候,觉得的确发硬。

她焦急地问:“压下去痛不痛?”

周小曼想了想,老老实实道:“有点儿。”

林医生福至心灵,突然插了句嘴:“小曼,你今天没解决大问题了?”

周小曼愣了一下,不确定地回答:“三天?

四天?”

好像她从出发当天起就没有解决过大问题。

因为备战期间吃的少,基本上还都是水果牛奶之类,所以自己也没啥感觉。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