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99章 圣丹斯电影节(1/2)

林医生相当认真地强调:“错了,就算是用这个片名也错了,神经病跟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素衣素颜的年轻女子无所谓笑了笑:“没关系,对‘正常人’来说都没关系。

反正只要知道他们不正常,是异类是疯子就好。”

为了这个片名,冯峰还特地设定了一小段情节。

有位记者采访林医生饰演的那位心理医生,问起小夜的情况:“所以说她是个神经病,可以免除法律处罚,对吧?”

心理医生企图跟记者解释:“是精神性疾病,这跟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对方不以为意道;“不都是疯子么,有什么区别?”

小夜在被采访时,脸上也挂着古怪的笑:“对,我是神经病。

别惹我,惹我的话,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神经病跟精神病有什么区别呢?

起码在大众眼中他们都是疯子,都应该避而远之。

他们就是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好好生活。

就是他们自己有问题,总是没事找事儿。

冯峰这次挺得意的,他觉得这一段反而画龙点睛了,有一种特别讽刺的效果。

连概念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侮辱去谩骂,自以为是万物之神知道江山,这不是很现实么。

他很愿意将电影继续拍上三五个月,这么好的演员,他下一次未必再有这样好的机会了。

况且关于这部电影,他还有很多话要说呢。

可惜的是,冯小满没时间陪他接着磨。

而且为了赶上电影节的参赛环节,他不得不赶紧进行后期制作,三月底电影节报名就截止了。

在金球奖颁奖礼之前,冯小满并没能抽出时间去拜访奥斯蒙?

布兰科,她得先出发去圣丹斯电影节。

这个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独立电影节是很多独立电影成功卖出发行版权的宝地。

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发掘的几部片子,在随后的好莱坞颁奖季上都大出风头。

买下发行权的发行公司因此狠狠赚了一笔。

作为经验获得性生物,更多的人揣上了支票簿来到了这座冰天雪地中的小镇,期望自己捡到宝,实现以小博大的奇迹。

冯小满这一回过去的主要目的是掌眼,挑选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挣到钱的独立电影。

圣丹斯电影节也期待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关注,因为独立电影一向在北美市场上不怎么能挣到钱。

冯小满心想,其实全世界都差不多。

赔得一塌糊涂的类似国产片多了去了。

她希望在其中能够寻找到属于国内电影市场空白,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电影。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上的进口片分成批片和分账片两种。

分账片不用想了,由业内的两家龙头老大管理,政策上就绝了其他电影公司想分一杯羹的可能。

批片市场倒是可以有民营公司进入,但是也是占用老大哥的指标,一年下来,所有的电影公司加在一起也就五十来部指标。

这个指标有数十家电影公司盯着,也得想办法抢。

之所以叫批片,其实就是批发片子的简称。

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就跟去批发市场淘宝一样,找到自己认为有潜力赚钱的电影,然后买进。

这笔买卖成交了以后,卖方国外片商就拿钱走人了,后续的电影审查、审批这些工作都跟片商没关系了,同样的其中的风险也由买方自己承担。

当然,这个程序中还有很多政策上的要求。

只是冯小满不耐烦管,孙喆也不勉强她管这些。

行政事务上的烦琐事,一向都是他负责处理的。

她唯一的任务就是用她的直觉去寻找可能引起大爆的电影。

就算抢不到片子的发行权,起码看看人家拍的片子,他们也知道下一步朝什么方向发展。

用孙喆的话来说,虽然现在国内影评人动不动就骂好莱坞制作没内涵。

但是如果国内能拍出相同类型风格跟质量的电影,肯定能引起票房大热。

因为国内电影市场吃这一口啊。

说句不好听的话,娱乐圈的态势就是日韩抄欧美,港台抄日韩,然后内地再抄港台,都不知道已经炒了几道冷饭了。

冯小满听了哈哈大笑,孙哥实在太逗了,标准的吐槽帝啊。

她难得良心发现,安慰了一回孙喆:“会好转的,资本决定市场,总有一天能够实现逆袭。”

为了吸引更多的明星光顾圣丹斯电影节,以此吸引更多人的重视,电影节主办方为前来的明星都准备了免费大礼包,甚至还有发型师提供,好让大家时刻都能光鲜亮丽地出现公众面前。

冯小满在一部独立电影的首映礼上碰到了奥斯蒙?

布兰科。

他朝对方耸了耸肩膀,笑道:“这儿是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电影。”

其实都是一样的。

冯小满在心里头想,就跟圣丹斯号称去好莱坞化却又需要来自好莱坞的市场支持一样,没有市场的电影谁都不欢迎。

他们并肩坐在一起,看了一部反映女同性恋家庭困惑的电影。

影片拍的非常不错,起码其中两位老戏骨的表演非常精彩。

奥斯蒙笑着小声道:“奥斯卡也许会欢迎它的。”

其中一位女主角已经拿到了提名。

冯小满笑着摇了摇头,十分遗憾:“可惜它不是我需要的电影。”

这种类型的片子在国内是绝对没有希望上映的。

国产的尚且不允许,何况还是宝贵的引进片名额呢。

奥斯蒙点头表示理解:“能够看一部好电影也不错。”

很快冯小满就理解奥斯蒙的意思了,因为能将一个故事说圆满的独立电影其实属于佼佼者。

大部分电影都太具有探索精神了,以至于他们忘了自己想要表达的电影主题究竟是什么。

冯小满挑了半天,最终敲定的片子是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监制的悬疑喜剧片《没有影子的人》。

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应该属于惊悚悬疑片的范畴了,但是意大利人天性的散漫与浪漫赋予了这部电影搞笑的色彩。

很多情节的设置相当巧妙,属于细思极恐的类型。

但是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时,大部分普通观众是意识不到的。

冯小满看了三遍这部片子,影片的导演是贝托鲁奇的学生。

这一次曾经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抱着小猫kiki跟奥斯蒙谈笑风生的老导演没能亲自来圣丹斯。

他的学生抱怨道:“这里实在太冷了,kiki喜欢暖和点儿的地方。”

猫主子的地位果然不同凡响。

冯小满将片子推荐给了孙喆,她认为这部电影要是运作成功的话,说不定能小爆一回市场。

观众永远欢迎喜剧片,关键是要让他们能够笑出来。

孙喆摇摇头,这事儿有些悬。

他们的批片指标得问老大哥拿,走联合发行路线。

老大哥的采购明显对意大利电影没什么兴趣。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商业片,毕竟国内电影市场连自己的非主流影片都消耗不了。

冯小满笑了:“试试呗,孙哥,想想办法。

我真觉得这片子要是运作到位的话,走口碑逆袭路线,说不定票房能过五千万,破亿也不是没希望。

实话实说,我都想拍这样的片子,不过估计现在架不起来这样的班底。”

孙喆无所谓,他这趟来主要是为了顺带着度假,跟雅兰达补过圣诞节。

他实在太忙了,只能一边工作一边陪女朋友。

冯小满关心了孙喆一句,今年过年会不会领雅兰达去给他家长辈拜年。

孙家不希望儿子找一位外国女友,所以虽然雅兰达和孙喆都住在京中,但却鲜少登孙家的门。

孙喆无所谓:“我找老婆又不是他们找。

日子过成什么样儿我自己说了算。

他们连我都没管的着过,还想管我老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