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死去的人(2/3)
就好像这个人,彻底从媒体圈子里消失了一样。
冯小满一点儿都领会不了小伙伴的苦心。
在这点上,她还是相信孙喆的论断,压根就不会有媒体转载港城的新闻。
周文忠那封充满了不可言说意味的遗书也不会在南省众**传。
下了车,她刚从站台进入大厅,远远的就看到她妈,正站在车站门口等着她。
一见女儿,冯美丽就高兴得不得了,抓着女儿的胳膊,上上下下一阵猛瞧。
还是陈砚青先跟她打招呼,冯美丽才意识到这家人的存在,赶紧问好:“你们顺路啊,真是巧。”
陈母热情地跟冯美丽打了招呼,然后又拿出自己在港城买的护肤品,非要送给她。
末了,她又拉着冯美丽跟冯小满,坚持喊她们去自己家里吃饭。
陈砚青都快被她妈的热情劲儿给吓到了,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咱们刚回家,家里什么都没有,怎么吃饭啊?”
陈母觉得自家的闺女真是傻不拉几的,完全不会说话。
她怎么就养了这么个脑子都不带转回弯儿的女儿呢!
冯美丽趁机推辞:“哎呦,不好意思麻烦你们了。
我这饭菜都烧好了,就等着带我们家小满回去吃饭了。
家里地方小,桌子摆不开,不然我还想请你们一块儿吃顿饭了。
这一路上,没少麻烦你们照顾我们家小满。”
这一次从海城回来,薛教练没有再陪着冯小满。
国家队的其他人先要返回江省的体操基地,对这次的巡回表演进行总结,继续训练。
冯小满则是因为快要期末考试了,被拜托给了陈砚青一家人。
她得赶紧回归课堂,继续她的高一学生生涯。
冯小满一想到期末考试这一茬,就忍不住头皮发麻。
哎哟喂,这可真是的,当学生不容易啊。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陈砚青闻言立刻愁眉苦脸:“你别说考试行不?
不提考试,我还能假装还在休假中,一提考试,我就觉得眼前满是一片荒芜。”
陈母恨铁不成钢,狠狠地剜了眼自家这个不成器的女儿。
真是做啥啥不行,吃啥啥都强。
人家冯小满一个体育生成绩居然都比她强!
冯小满微微笑着看陈砚青被她妈满脸官司地瞪着,心里头一片平静。
上辈子陈砚青过得挺好的,大学读的是中外联合办学,最后两年去国外读的。
反正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能力什么的,都比上辈子的周小曼强多了。
两家人在火车站分了手,冯小满跟着母亲坐公交车回到了家里。
一进家门,冯美丽就赶紧将择好的蔬菜,过水冲了一下,然后下锅开炒。
冯小满在边上,一面拿抹布扶着锅耳将汤锅端上桌,一面问她妈的意思:“我去叫一下赵老师跟川川吧,他们也没吃饭吧?”
冯美丽摇了摇头:“咱娘俩先吃,赵老师说了,这段时间,咱们都小心着点儿。”
现在赵老师成了媒体追逐的目标。
自从周文忠去世以后,不少记者都追着赵老师问,对于周文忠的车祸,他有什么看法?
有没有觉得这就是报应?
赵老师摇摇头表示:“我跟周先生不熟,也没有什么私人感情。
我之所以揭露他的论文有问题,是因为他的确剽窃了我恩师的研究成果。
这对科研人员而言,是性质非常恶劣的事情。
在公说公,他缺乏科研人员应有的职业修养与道德。
在个人生活上面,我对他的遭遇感到非常遗憾。
无论如何,他起码能够从研究所的档案堆里头将这份论文翻出来,使得恩师的研究成果得以面试。
只是如果他能够照实说出事情的真相的话,那么他就是功臣了。”
冯小满听她妈说了事情经过之后,忍不住摇摇头。
她现在基本上能肯定这件事情背后,肯定有起码两拨势力在角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容易被选择性的接受信息。
因为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信息,往往都是极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将会被筛选掉,永远都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冯美丽也问了女儿,打算什么时候回去给周文忠上柱香。
冯小满本人的有点儿不想理会这件事,可是没办法。
她只能硬着头皮道:“好吧,我去就是了。
反正,周家人都说了,女儿是外人。
他是有侄子摔盆的人,我过去一下就可以了。”
冯美丽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脑袋。
她不放心小满一个人过去,想陪着女儿。
可是冯小满却不让她妈露面。
她妈凭什么要过去啊?
她妈早就跟周家人没有半点关系了。
她妈过去的话,说不定又要被一群三姑六婆硬拉着说什么明媒正娶的老婆啊,这个时候了就应该出来帮忙张罗丧事啊。
想想都觉得恶心。
偏偏跟那群人还说不清楚,因为人家逻辑自成体系,压根就不是能够交流的人。
冯小满打电话问了陈砚青,知道丧事不是在工人小区办的,人已经被运回老家去了。
她愈发不想过去,觉得烦。
对于周文忠,她真觉得在这个人身上,多花一点儿时间,她都无比的厌烦。
可是没有办法,谁让人生在世,的确跟陈砚青的爸爸说的那样,其实是活在别人的舌头上的。
一个人的好与坏,取决于社会评价。
这个社会是谁?
还不是人的嘴巴么。
陈砚青的爸爸安慰她,他们一家三口要去周家村吊唁,可以顺便将冯小满捎过去。
冯美丽这才放心一点儿,她就怕女儿独自一人在那边遭人欺负。
陈母立刻跟冯美丽打包票:“你就放心吧。
孩子交到我手里,我肯定能全须全尾的给你带回来。
我就不信了,周家人还能翻天了不成。”
她就看不上姓周的那一家子的做派。
以往周老太还带着一家老小上门过两次,每次都让她好生看热闹。
她也是农村出来的,可她真没见过眼皮子这么浅的。
明明看穿戴用度,也知道周家条件没差到什么份上去。
可周老太上来一回,大儿子家就跟蝗虫过境一样,水洗一般的干净。
为着这个,陈母还真是有点儿同情周文忠。
摊上这样的娘老子,他能在姜黎面前挺直腰杆子才怪了。
后来周文忠就不肯再让家里人上自己城里的家了。
后来细想想,陈母佩服姜黎手段高,真是杀敌于不动声色之中。
不过周家人那个难看的吃相,却是让她难以忘怀了。
周老太看上去整个人就像被抽了筋一样,坐在大门口一直不停地嚎哭。
如果不是旁边一直有人拉着劝着,她大概已经瘫在地上打起滚来了。
她一边哭,一边埋怨自己命苦:“这可怎么好噢!
老大脚一蹬走了,留下我们老头老太,我们也活不了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