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6章 甜蜜日常(3/5)

姜琳请他们堂屋坐,拿炒豆给他们吃,又冲了一壶山楂甜汤水给他们喝。

巫淑娴就介绍一下自己娘家俩孩子,侄女叫巫婷婷,侄子叫巫时进,“妹妹,你好好教教这俩榆木脑袋。”

她对哥哥家俩孩子寄予厚望的,因为她俩闺女还小,大的才上初中小的小学,她没有儿子。

姜琳和俩学生聊了聊,发现这俩孩子真的有些不开窍,或者说目前对学习没兴趣,说起来让人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你说东他理解成西,你说物理他以为你说化学。

巫淑娴还满怀期待地看着她,“咋样?

还能不能挽救?”

姜琳囧了一下,笑道:“挺好的,学生应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儿。”

她就问巫婷婷和巫时进,“你们平时喜欢什么啊?”

巫婷婷面带羞涩:“听收音机,听……别人聊天。”

“收音机听什么节目?”

巫婷婷就说了几个台。

姜琳一听,有戏曲有讲话有唱歌还有评书,也不固定,看不出特点啊。

姜琳就打开大哥给她装的十管收音机,长波短波的调调,看看巫婷婷到底喜欢听什么。

不小心扭到一个台,里面传来叽里咕噜的语言,是日语。

巫婷婷立刻听得两眼发光。

姜琳:“你能听懂吗?”

巫婷婷不好意思地摇头,“听不懂啊,可我觉得好听。”

姜琳又调了一个,英语台,巫婷婷也爱听。

巫淑娴有些尴尬,推了她一把,“你这个丫头,这幸亏是在你姜姨这里,要是别人,还不得给你举报个通敌叛国?

走资本主义道路?”

巫婷婷低着头不服气,四人组都倒了,还说这话呢。

姜琳道:“嫂子,没事的,这挺好的。

我觉得可能婷婷比较喜欢学外语。

这样的话,我怕不是教不了,你送她去懂外语的老师家里学呗。”

巫淑娴一个劲地摆手,“不行不行,哪里能学外国话?

犯错误。”

姜琳:“嫂子你太紧张了。

这不是犯错误,就算文化运动的时候,咱们国和外国人也是有交集。

外国人来我们国内,我们也有人出国,乒乓外交,你也知道的。”

巫淑娴将信将疑,虽然说四人组倒了,现在放松,可……惯性让她刹不住啊。

姜琳又问问巫时进,这小伙子居然喜欢下乡,要去种地。

他大声道:“我要种出亩产至少一千斤的麦子来,让咱们都能吃细面,不再挨饿!”

巫淑娴照着他脑袋就是一巴掌,打得小伙子脑袋一歪。

她啐道:“你个就会说大话的,那时候放卫星害死多少人?

我可是亲身经历的。

我们麦子亩产也就七八十斤,你还一千斤,你怎么那么能。

小小年纪就浮夸风,真是欠收拾。”

姜琳赶紧拦着她,“嫂子嫂子,你别激动。

亩产一千斤不是不可能,等有化肥提高产量,是可能的。”

要别人说巫淑娴肯定不信,但是姜琳是大学生,这时大学生可是千里挑一都不止的,大家都敬佩的很。

巫淑娴对侄子道:“听见了吧,你就会吹牛,学习不用功。”

姜琳看她对侄子比对自己孩子还严格,赶紧劝一下,让她不要太激动,孩子学习真的需要兴趣。

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想学,你逼着他那就是摁着牛头饮水啊,肯定不行。

她自己有切身体会,这一世她能考上省大,因为她自己想学,主动学。

同样的还有其他学生,可以说去年那场高考,把憋了十年的考生们的主动性都激发出来。

她道:“考大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大家拼了命地学都不一定能考上,如果自己再不以为然,那更不行啦。

你得自己想想,你是不是要学。

其实你想种地,没什么不好啊?

但是种地谁都能种,研究种子提高产量却不是谁都能干的,必须得有文化有本事的农学家才行。”

巫时进道:“我想考农大!”

巫淑娴又拍他一巴掌,“想学就好好学,别整天劲儿劲儿的,欠打。”

姜琳和他们聊了一下,也知道他们大体的情况,巫婷婷需要跟英语老师学习专门的英语,到时候可以报考首都外国语学院。

其他的课程,她可以帮忙辅导。

至于巫时进就简单,好好把理科学好就行,多去农业大学转转学习学习。

她只是给他们指点一下,要想靠她教考大学那是不可能的,希望他们能认清这点。

“我只能督促你们,帮你们检查复习成果,却不能代替你们学,希望你们明白。

距离下一次高考还有半年,你们必须拼搏啦。”

巫婷婷和巫时进对视了一眼,道:“小姑,老师,我们愿意学。”

他们愿意就最好。

姜琳就和他们约好以后什么时候碰头学习、检查,平时他们自己学习,还要想办法定期去大学图书馆借书看,多去接触一下各自喜欢行业的人。

他们表示愿意按照她的指导来。

姜琳就让他们回去准备,明天她从学校回来,再给他们细说。

等巫婷婷和巫时进走了,巫淑娴和姜琳多聊聊,说起文生和闫润芝、程蕴之来。

姜琳不需要什么都告诉她,只是说一下现状即可,至于过去以及那些伤痛,没必要告诉人。

听说文生精神受了刺激,如今像孩子,巫淑娴很是惋惜,“好多的个人儿啊。

哎,那不能结婚?”

姜琳道:“他自己不想,我们也觉得还是不要结婚,他照顾不了媳妇儿孩子,到时候更麻烦。”

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他懂什么家庭责任?

他现在一门心思就是和娘、家人一起呢。

巫淑娴告辞,姜琳送她出去的时候,何亮陪着闫润芝和程蕴之回来。

他们买了一些菜,菜场限量,幸好在路边碰到一个挑菜的老农。

另外何亮还打着方澄光的旗号,去食堂花肉票换了两斤肉和三条肋排回来。

姜琳给他们介绍一下。

巫淑娴立刻热络地表示家里还有囤的豆腐干,拿来给他们加菜。

姜琳想邀请他们晚上过来吃饭,巫淑娴自然不肯,这时候粮食菜肉的不容易得,除非结婚一般也不摆酒。

他们搬家过来暖房,热闹一下就行,要留下吃饭自然不肯的。

巫淑娴回去拿了一些菜另外四斤粮票当贺礼。

姜琳只要了菜,不肯要粮票,巫淑娴死活让她收下,她也只得收了。

程蕴之和文生帮忙洗菜,闫润芝在那里切土豆丝。

巫淑娴看她刀法那么好,惊讶得很,“婶子,你这刀功好啊。”

她看闫润芝长得美、气色好、气质娴静,还穿着旧式的褂子,典型的农村小老太太,便觉得很合自己的脾气。

听说闫润芝爱听戏,程蕴之还给人写过戏本子,文生也会唱戏,巫淑娴来了精神。

她笑道:“可巧了,我在咱们省文艺部门工作呢,专门管道具服装这些。

不管是省剧院的,还是军区文工团的,都得来我这里批条子呢。

回头,你们没事就跟我去听戏。”

闫润芝忙道谢,“要不说大家都爱来城里,这光景见得就多。”

巫淑娴:“其实也不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