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程如州(2/6)
程如山笑了笑,转身打开车门跳上车,朝她摆摆手。
文生和大宝小宝从外面野回来,瞅着程如山的车走了,他领着大宝小宝就追。
“爹!”
他们大喊着。
姜琳赶紧道:“你们,回来!”
文生停下脚步,回头委屈地瞅她,“娘,爹走你咋不叫我们?”
姜琳:“不是你们三个害怕爷爷让认字偷跑出去捡豆子的?”
大队忙着秋收,程蕴之和文生还没安排活儿,程蕴之就让孩子在家里学俩字。
大宝小宝腻歪被拘在家里,撺掇着文生带他们去拾高粱穗和豆子,拾了可以给大队挣工分,也可以自己拿回来。
结果程如山出门他们就没在家,怪谁呢。
这时候有社员来买瓦,“姜知青,有这么好的红瓦,我们能不能买红的?”
姜琳道:“这个瓦贵几分钱,其实水泥瓦一样用。”
瓦好,路远运费贵,自然也要贵一些。
水泥瓦一片一毛五,红瓦至少一毛八,不便宜,但还是有人买,觉得更好看,气派,哪怕灰瓦上铺一圈红的也打眼。
姜琳无所谓,反正这时候是卖方市场,就那么两车瓦不怕卖不掉。
这还不够,段长安那里还是要得空就帮她送瓦过来。
又下了一夜秋雨,社员们盖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姜琳就忙得很,每天早出晚归的。
这晚上回来,就见文生、大宝小宝三人都气鼓鼓的,也不像往日那样在院子里开心地玩儿。
她笑道:“这是怎么啦?”
闫润芝轻声道:“跟人打架了呗。”
小孩子善良又恶毒,对待和自己不一样的总会格外歧视。
他们听大人说文生比自己爹年纪还大,脑子却不如自己,这可激发他们的优越感。
只要见到文生就追着骂“大傻子,大傻子”
。
文生倒是无所谓,反正在农场被人叫大傻州习惯了,大宝小宝很生气,就凶他们,结果他们骂得更凶。
大宝小宝还小,追不上打不过,文生帮弟弟吓唬他们。
结果那帮小孩子反而回家告状,说大宝小宝让大傻子打人。
有些大人知道是自家孩子调皮骂人,教育孩子两句拉倒,有些却不服气。
狗蛋狗剩娘一起上门找闫润芝抱怨抱怨,让她好好管管孩子,说什么“傻子就好好呆家里,别处去乱打人”
之类的。
闫润芝直接把她俩怼回去,“管好你们孩子别嘴贱追着骂人,保管一点事儿没有。
我们宝儿娘说了,先撩者贱,犯贱就挨揍!”
气得那俩婆娘骂骂咧咧地走了,说什么再也不让孩子和大宝小宝一起玩儿,不买姜琳的瓦。
姜琳问大宝小宝:“哪家的坏孩子?
告诉妈妈,妈妈去骂他们爹娘!
孩子没教养,就是当爹妈的混蛋。”
大宝小宝说了几个,最后耷拉着脑袋:“都骂了。”
法不责众,而且小孩子不听话,就算大人说不能随便骂人,他们也会因为好玩跟着别人学样。
而且有那么几个大人,听见孩子骂人也不认真约束,小孩子自然变本加厉。
更何况,这时候乡下人本来就粗话连篇,不管大人孩子,都是把x、腚之类的挂在嘴上,粗俗不堪。
要认真去和他们计较,他们还会觉得你事儿多,你也可以骂,也没人不让你骂。
程蕴之就劝姜琳:“刚回来他们不了解,时间长了知道文生是个乖的,他们就不会再骂。
为这点事儿,你去和他们撕破脸反而不美。”
他觉得儿媳妇是知青,脸皮薄好面子,去跟人家吵嘴不值当。
而且他在农场已经习惯,大人孩子都叫文生大傻州,毕竟他的确也傻的。
姜琳却不想惯着那些婆娘,不过闫润芝已经骂回去,她也不必上门追着骂。
她对大宝小宝道:“狗蛋狗剩家,如果不来道歉,以后不卖瓦给他们。”
大宝小宝立刻高兴起来。
姜琳又去看文生,他乖乖地站在一边等娘训。
他虽然像个孩子,其实比大宝小宝还懂事,很听话从来不搞破坏。
不过快四十的人,行为像个六七岁的孩子肯定会被人当傻子。
姜琳寻思他和大宝小宝一起,不肯学识字,整天跑出去野也不好。
她对大宝小宝道:“你们跟爷爷好好识字,看看是谁骂咱们,小本本记下来,等娘一家家和他们算账。”
大宝小宝有点犹豫。
姜琳:“这么点小事儿做不到?
连个名字不会写嘛?”
大宝:“会,我学!”
姜琳笑了笑,又看小宝这个小滑头,“你们要是会念会写六个字,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新故事。”
“真的?”
文生和大宝小宝都凑过来,一脸激动,“学,学的。
爷爷,快教学认字。”
看他们上钩,姜琳笑起来。
大宝小宝虽然跟着爷爷嫲嫲学背书速度很快,但是不喜欢认字写字,尤其小宝屁股长了角一样坐不住。
至于文生,姜琳发现他很乖,学东西特别快,很多时候一学就会,喜欢抢着干活儿让她休息,别提多贴心。
不知不觉,姜琳已经忽略他的外形,真把他当成大宝小宝的哥哥。
于是姜琳带着他去给人修屋顶铺瓦,若是有孩子敢骂他,她就立刻凶回去,吓得那些孩子再也不敢追着骂。
姜琳带着文生出入,外人看着他和程如山外形接近,年纪比程如山还大,跟姜琳又那么亲密,少不得悄悄议论。
不过鉴于程如山的凶悍和姜琳的彪悍,还真没人敢当面说闲话的。
大人议论人家男女关系和小孩子骂人傻子自然是不同性质,要是被姜琳知道,保管砸破他们家吃饭的锅。
所以哪怕马开花,也不敢公开说这种话。
等有些人听见文生叫姜琳娘,不但生不出说闲话的心思,又同情起来,多可怜的孩子啊。
尤其他跟着姜琳干活,利索又板正,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的。
渐渐的,人们同情的居多,再也没有孩子追着他骂傻子。
还有老人记得文生小时候神采飞扬的样子,心里不落忍,就悄悄给闫润芝提供偏方,试着能不能帮他治治病,自然也只是心里安慰,无甚用处。
这日姜琳带着他去后庙子村铺瓦回来,日头西斜,秋风微凉,气温是最舒服的时候。
文生采了一大把野花跑回来,“娘,给你。”
他塞给姜琳。
姜琳抱在怀里,笑道:“真好看。”
正走着,几个妇女下工回来,看到姜琳和文生,少不得嘀嘀咕咕一番。
锁头媳妇追上姜琳,“姜知青,我们家什么时候铺瓦啊?”
姜琳随口道:“我按照单子一个个来,你们什么时候买的瓦?”
锁头媳妇儿说了个日子,姜琳从包里掏出本子对了对,没有她。
锁头媳妇纳闷道:“我早就说了啊,怎么没有?
是不是你忘记给我写?”
姜琳明白了,“你说了,但是没交钱。”
之前要买瓦的时候,姜琳就跟她们喊过好几次,“明天去拉瓦,预订的赶紧交钱,我没钱垫付。”
有些人你不说清楚,他就觉得你有钱应该帮他垫付,他拖拖拉拉还不想还呢。
还有买瓦这事儿,明明是自己家屋顶漏了,应该积极主动,但是有那么几户人家,整天就会唉声叹气,又怎么怎么不好了,可姜琳已经拿出改善方法,他们还是只会唉声叹气,不见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