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公孙策归来(2/2)
随即又将那三个客人传来问讯,皆说前晚两人,俱是少年,这个有胡须的,实未投店,不知何处人氏,因何身死。
包大人道:“既是如此。
本县已明白了。”
只得如法行事,将血迹洗去,说道:“无名男尸一具,左手争夺伤一处。
宽径二寸八分。
后背跌一处,径三寸宽五寸一分。
助下刀伤一处,害一寸三分,径五寸六分。
深二寸二分,治命。
死后,胸前刀伤一处。
宽径各二寸八分。”
报毕,刑房填了尸格。
包大人道:“这口尸棺,且置在此处,这人的家属,恐离此不远,本县先行标封,出示招认,俟凶手缉获,再行定案。
李得利交保释回,临案对质,陈甲先行收禁。”
吩咐已毕,随即离了六里屯一路进城,回到衙门,升了公座,备役排街已毕,退入后堂。
一面出了公文,将原案的尸身尺寸素描录明,移文到滁州本地,令他访问家属,随后又请邻封缉获。
这许多公事办毕,包黑子才叫方将张龙、赵虎传来说道:“此案本县已有眉目,必是这熬姓所为,务必将此人缉获,此案方可得破。
汝两人立刻前去探访,一经拿获,速来回禀。”
两人领命前去。
包黑子又将王朝喊来说道:“那口无名的尸骸,恐即是此地人氏,汝且到四乡左近访察。
且恐那凶手,未必远扬,匿迹在乡下一带,俟风声稍息,然后逃行,也未可知。”
王朝领命去后,一连数日,皆访不出来。
包大人心下急道:“本县莅任以来,已结了许多疑案,这事明明的有了眉目,难道竟如此难破。
且待本县亲访一番,再行定夺。”
想罢,过了一夜。
“我看这包黑子也算到如此了?”
师爷没有听见风声说道。
书生道:“师爷我们可否打赌。
这包黑子不会这么简单。”
师爷闻声,犹豫起来。
书生微微一笑。
不接下文。
次日一早,从衙门后门走出一江湖郎中。
大家熟悉的人知道此人是包黑子的左膀右臂——公孙策师爷,他昨天晚上已经到了天长县。
提前到来的他,让包黑子眼前一亮。
如此甚好。
公孙策得知一切之后,心中自有了计较。
包黑子聪明但他一身肤色太过显眼,况且额头上的月牙谁人不识啊?
只好公孙策出马。
公孙策换了一身行头,乔装打扮一番,装成卖药医生,带了药匣子,出了衙门。
先到那南乡官路一带大镇市上,走了半日,全无一人理问。
心下想道:“我且找一个宽阔的店铺,下这药草,看是有人来否。”
想着,前面到了个集镇,虽不比城市间热闹,却也是官塘大路,客商仕宦,凑集其间。
见东北角有个牌坊,上写着“永丰镇”
三字。
走进牌坊,对门一个大的高墙,中间现出一座门楼,门前树着一块方牌,上写着“当”
字。
公孙策道:“原来是个典当,我看此地倒甚宽阔,且将药包打开,看有人来医治。”
想罢依着高墙站下,将药草取出,先把那块布包销在地下,然后将所有的药,铺列上面,站定身躯,高声唱道:“南来北往体更休,只知欢喜不知愁。
世间缺少神仙术,疾病来时不自由。
在下姓孙名下思邈,山西太原人氏,自幼博采奇书,精求医理。
虽非华陀转世,也有扁鹊遗风。
无论男女方脉,内外各科,以及疑难杂症,只要在下面前,就可一望而知,对症发药。
轻者当面见效,重者三日病除。
今团访友到此,救世扬名,哪位有病症的,前来请教。”
喊说了一会,早拥下了一班闲人,围成一个圈子。
公孙策细看一回,皆是乡间民户,你言我语,在那里议论。
内有一个中年妇人,曲着腰,挤在人丛里面,望着包大人说毕,上前问道:“先生如此说,想必老病症皆能医了。”
公孙策道:“然也。
若无这样手段,何能东奔西走,出此大言?
汝有何病,可明说来,为汝医病。”
那妇人道:“先生说一望而知,我这病却在这心内,不知先生可能医么?”
公孙策道。
“有何不能?
你有心病,我有心药。
汝且转过面来,让我细望。”
说着那妇人果脸向外面。
公孙策因他是个妇女,自己究竟是个官长,虽然为访案起见,在这人众之间,殊不雅相,当即望了一眼,说道:“你这病,我知道了,见你脸色干黄,青筋外露,此乃肝脏神虚之象,从前受了郁闷,以致日久引动肝气,饮食不调,时常心痛。
你可是心痛么?”
那妇人见他说出病原,连忙说道:“先生真是神仙,我这病,已有三四年之久,从未有人看出这原故,先生既是知道,不知可有医药么?”
公孙策见她已是相信,想就此探听口气。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