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四章 火之鸟(2/3)

在须臾的议定中,最终选择的是与以往的缄默与绥靖。

“到头来,还是倾向于维稳与遮掩。

还不能告诉他们,要等到足够成熟地接受这一切为止。

可是等着等着,我们是否会变质,变成正应该被打倒的、正应该被反抗的。”

Aeon的顾问团体内不乏存有异心却不轻易显露的家伙。

各地组建的党派为维护各自宣扬的理念也在媒体上不停论战。

丽人空屋独叹息。

“我也只是个战士而已。”

做不来,看不透。

他向往的是尽情追逐灿烂的美好,而非在泥沼中与种种妖魔鬼怪永无止境地斗法。

然后连自己原本的样子与目的也忘却。

日薄云融,扫地春风。

春末夏初时候,无情天地之间,风动,沙起,扑在建筑上,蒙上昏黄色的一片。

孩童相聚的室内,温度始中。

他们都是些被国立福利院收养的孩子。

既出于对王宫斗争的厌倦,也出于官方任务的政治形象塑造,玛丽娜来到这里。

记者则被卫兵阻拦在福利院外。

她也不做太多,仅仅念着人类童年的故事,有关三百年前到三千年前人类历史的故事。

对她而言,与孩子的相处远比与大人的相处轻松愉快得多。

孩子固然因为不懂而易触怒人,但大人的太懂更是对她的折磨。

“什么嘛!

公主大姐姐,新的王朝建立后,又在几十、几百年后被推翻。

这兴兴亡亡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也太笨了吧!”

一个灵敏女童脱口而出的问倒让玛丽娜惊异。

这问一出口,这些孩子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天真的样子像极了真正无邪的孩童—— 也仅是像罢了。

玛丽娜不能因此开怀。

每当想到她所接触到的这些孩子与她的对话也可能充满谨慎的试探、害怕被责罚的恐惧、生来孑然的自我防护以及……他人针对玛丽娜而进行的教诲时,一切都令人怀疑。

当做戏久时,连无私的喜爱的泄露也会被进行各种恶意的揣测与宣扬。

——认识何以可能?

——理解又何以可能?

她在思索一个道路。

心思翻转的当下,玛丽娜自在微笑,她说: “就这样,先辈们的故事流传下来,被我们知道、学习。

所以我们可千万不要犯下重复的错误了啊。”

于是笑语常伴,直至马斯德·拉夫玛蒂叩响大门,玛丽娜收敛笑容,端庄温婉,轻声告别,转而形成威严。

此威严的目光中,不是别的,正是直指天地的野心。

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一个轮回,更非是个简单的周期。

玛丽娜越来越深地意识到这点。

人们斗争兴亡的规律,以及人类的创造,总结、开拓、争论、改善,并一代代积累流传至今。

“在原始森林与山洞中的猿人们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后代会创造出绚烂之极的文明遍布地球大地,其手甚至伸及曾只能望见的灿烂星空吧?

马斯德·拉夫玛蒂。”

可意识到的同时,却是更大的无力。

面对在阿扎迪斯坦上层斗争中,既定的、既知的、重复的事情,她居然找不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只像是一条脆弱小舟在暴风雨中无法操控自己的方向,而不得不随波逐流。

马斯德·拉夫玛蒂自然能够猜到这少女的心思。

“你对一切感到厌恶吗?

玛丽娜殿下。”

“没错。”

玛丽娜直言不讳道。

进入Aeon计划并使用须臾等多种高科技,的确大大缓解阿扎迪斯坦的现状。

但更多的问题仍然不停地暴露出来。

其中之一则是愈演愈烈的宗教问题。

由于曾经征服过很多地区,阿扎迪斯坦早已是个成分复杂的国家,存在为数不少被歧视的异端、异信徒与无信者。

脱离家庭教育的新一代学生(尤其是那些异端、异信徒、无信者)成长起来后,对现状非常不满,决定联合运动改变现状,最终在核电被抨击的当下,一同掀起一波波的浪潮来。

“那些学生提出对十十派的异议与反抗,罢学、游行示威,这是好的、没错、没错,问题、歧视、落后的传统都是存在的。

但我最终仍决定镇压他们。

可倘若不镇压他们,他们的反抗只会愈演愈烈,玛丽娜。

前几日的会议中,多人联合明确上议,要求我武力解决……那就不可收拾了!”

大多被温和驱散。

温和驱散的结果就是运动的更高峰。

马斯德·拉夫玛蒂继续说: “我毫无办法,玛丽娜。

你同情他们,希望他们冷静。

我也知道他们的口号并不错,可没办法啊。

难道你想要倾覆现有的阿扎迪斯坦政权吗?

阿扎迪斯坦王国第一公主殿下玛丽娜·伊士麦!

到时候,可就谁也没办法掌握局势了。”

近乎威胁的劝诫,从中,玛丽娜却能读出一种绝望。

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感性,多重身份之间,多重利益之间的彼此抉择。

合作的蜜月期已过,她和马斯德·拉夫玛蒂也不能说是统一阵线上的了。

“所以我也按照你们的要求,不停地安抚群众,不是吗?”

她仍然心存期待,希望能依靠自己的手来改变这个国家,并希望可以免于一切暴力的流血与斗争。

即使同时,她自己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成功。

但是倘若在路上有一些人相伴,那就绝不是值得恐惧的事情了。

路很快抵达终点。

王宫一个会客厅内,仅有一人在此等待。

“刹那,你来了!

好久不见。”

“是的,玛丽娜·伊士麦。”

空荡荡的大屋子里,只有两个人对坐。

“你要离开这里,去木星制取太阳炉吗?”

她早就从通讯中得知了这点。

夕阳无言西下,与地平线的尽头极接近了。

只剩下薄薄一层金红色的霞光伴着些淡褐色或轻黄的柔云使劲地将大日与大地分隔。

于是寺庙的影子,高塔的影子、王宫的影子与人的影子一起被拉得斜长细远,最终统统融汇在角落的阴影里。

“是的,大约要两到三年,中途可能回诚英市一两次,也并不现实。”

少年安静答: “我想和你告个别。”

得知阿扎迪斯坦的变故后,刹那忍不住来到这里,想要得到更真实更多的情报来。

如他所见,玛丽娜依旧无碍,这才放下心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