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哥靠的就是从来不响应国家号召(2/2)
一本新书期结束1万收的书,没有三j,没有强推。
等我上架确实有六七百首订,后来才给了我点小推荐。
(这我也理解,因为如果一个有买僵尸粉嫌疑的人,被继续给了很多好推荐,社会影响会很恶劣,导致其他诚实的人效法。
所以对于这个处理,我是心服口服的,哪怕是为了社会公示效益。
) 可是,一本书的三j、强推这些证明自己的荣誉,《喷神》永远错过了。
彻底洗刷我没买僵尸粉的机会,也失去了。
当时,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刚百万字时,其实我就该把《喷神》完本的,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骨气。
只是,我常年的老书友都知道,我老婆去年11月初刚给我生了儿子。
我太忙,没精力好好筹备新书的开头。
而且我开了新书,万一要防盗的话,我也不忍每天早上5点多设闹钟打扰老婆儿子休息。
所以,就把《喷神》不温不火放着,又多写了足足五个月。
可以说,我当时如果果断太j,我也没对不起任何人,因为我是要证明我没有买僵尸粉,我是为了个人的名誉清白而太j的,不是为了别的目的。
我断更得堂堂正正。
这一万个收藏里、或许每一个人都没做错。
如今的1300多均订,每个全订的人,个体来说都是对的。
没有任何对不起我的地方。
可是,当这一万个收藏拧在一起,变成一股“大数据”
的时候,在网站看来,你们就是侮辱了我人格的帮凶,陷我于买僵尸粉的不义。
因为,你们的集体行为表现模式,比网站上其他书的书友群体,表现得更加阴、忍至少三倍。
在别人看来“1万收有两三百个人至少打赏过1块钱”
,才是附和大数据统计模型的。
而“1万人只有80个打赏1块钱的活人,明显是买了僵尸粉”
。
你们每个人单独看来,都不是僵尸,都有可能是活人。
但是拧到一起,这个看数据的时代,就认为你们是僵尸。
谁肯信是因为“看律师这种老阴哔题材的读者,本身也比较阴,比较忍,比较喜欢养肥”
这种解释呢?
没法解释的,因为全某点只有我一个人写这种题材!
这种题材的读者该有多阴忍,多舍不得在上架前花哪怕1块钱证明自己不是僵尸粉,没有大数据可以告诉他们!
(虽然我一贯看不起兵王,但是不得不说为什么兵王文多?
因为看兵王文的人热血,前20万字稍微看到一个爽点,就几块钱打赏出去了。
所以大数据抓取的时候,粉丝活跃度很高,永远不会被人误会。
) 这也是创新者受到的偏见压力之一吧。
其实我很理解那些真正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创业家。
他们有些是真的在创新,可因为交出来的数据报表投资人看不懂,无法附会到任何一类已有的业务模式上去,然后就被人误会成“洗钱”
、“关联交易”
(当然,打着真创新名号的ppt创业者肯定更多。
真创新者之所以有时被侮辱,其实也是被ppt创业者拖累的。
) 说到这里时,我不得不为当初《文娱救世主》的待遇感到庆幸。
在《文娱救世主》的新书期里,我因为当时“红包”
这个功能刚出现,稍微发了几十块钱红包。
然后就怕僵尸粉太多,在作者留言里恳求大家配合:请将来会看正版的读者,打赏1元钱,证明自己不是僵尸粉。
让我安安心,给我更多创作动力。
现在看来,其实《文娱救世主》当初这个号召,是歪打正着了。
因为这个号召,凑够了300活粉记录。
否则,说不定我在《文娱救世主》时,就被人当成是买僵尸粉的作者,而攻击了。
现在回头想想。
如果《喷神》真是买的僵尸粉,300活粉很难做到吗?
我就是自己给自己打赏300个1块钱,还能回本150呢!
一个月全勤奖都600了!
真正造假的人,会花不起这150块钱?
但是,我不想花这个150块钱,让我看起来不像一个买僵尸粉的。
我不想用一个谎言,来洗清我的清白。
我想看到的,是还有一丝血耻未泯的活人,看到本书书友们,并没有比其他题材的书友更阴几倍。
虽然我不提倡热血,但还请你们证明自己是活人。
我诚恳地希望阅读《繁荣末世大逃杀》的活粉书友们,打赏1块钱,只要一块钱,让大数据别把你们识别为僵尸粉。
别让这个僵尸粉的大数据,成为侮辱我人格的帮凶。
如果你们能证明你们是活人,那我也乖乖把《喷神》完美收尾。
算是证明了我自己的人格。
有些时候,并不是一个读者全订了,他就完全没有对不起作者的地方了。
只能说,在正常的题材类型里,大家做到这样,已经仁至义尽了。
但我顾某人写的书,哪一本不是某点上发前人所未想之角度、或者题材?
我写的不是跟风文,不是套路文。
我的读者大数据模型,也就根据任何人不一样。
工作人员,就容易像“看不懂创新型创业者的报表的投资人”
那样质疑我。
这种时候,一个“先收藏点击,等养肥到完本后再来全订”
的书友,其实也扮演了“先表现为一个僵尸粉”
的帮凶角色,提供了那个“分母”
,在本书连载期间,招致了万分之一的攻讦和污蔑。
能证明我的,只有你们自己不甘被误认为僵尸的心。
比如,先打赏1块钱——再次申明,我真的并不是差这1块钱。
如果我真的造假,我自己花几百块钱就能把这事儿干了。
但那样的粉丝,是没有灵魂的粉丝。
我希望大家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