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六章 盛典哉!(2/2)

加徽号所用玉册、玉宝、册文、宝文,金箱、金印等,合银三十八万六千两。

金辇一乘,耗银七万六千九百一十三两。

各式暖轿、亮轿、漆车灯,共耗银七万八千九百余两。

彩绸工费、津贴等用银十四万四千一百五十两,彩绸用银八十六万六千六百一十两。

皇城根车站至“天地一家春”小铁路修缮工程(即采石场、木厂通往工地的工程小铁路,“天地一家春”完工后,改成了宫内到圆明园的客运铁路)。铁路花费三万二千两,机车、车厢、花车花费九万一千两。

紫禁城等处灯只需银二十万两。

重修“天地一家春”,耗银一百余万两。是为开支当中最大的一项。

二、修葺街面、点设景物情形:

庆典期间,凡慈禧太后由颐和园进宫所经过的道路两旁,街道铺面要修葺一新。并分段搭建龙棚、龙楼、经棚、戏台、牌楼、亭座及点设其他景物。

龙棚、龙楼、经棚,每段用黄缎龙旗一面,祝嘏牌一对,上书“某处某官恭祝万寿无疆”字样。每段安设鲜花数盆,派官员、茶役、士兵三十八人照料,僧众、乐师二十九人。共六十四段,每段需银四万两,共需银二百四十万两。

三、筵宴、演戏、仪仗情形:

庆典期内,照例要赐群臣宴,单筵宴一项,耗银二十三万两;乐师等所用各项约用七万两。唱戏所用各项耗银五十二万余两。

庆典期间,慈禧太后乘“金辇”自“天地一家春”还宫,或从宫中前往中南海、颐和园、天地一家春及举行仪式、筵宴时,需大量请辇校尉、太监及浩浩荡荡的仪仗队。请辇校尉达七百九十八名,苏拉一千六百二十八名,执役校尉一千三百六十二名。上述人等衣饰等项耗银约十五万两,黄金三百六十四两。置办赏赐物品等约三十多万两。

而如此巨额的花费,据记载并未从国库当中调拨,因而其来源问题,后世的史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人认为,筹办这次“万寿庆典”

所需经费,一部分应该是由“部库提拨”

,也就是还是出自于户部,也就是国库,只不过换了名目。

从部库提拨之款,来源可能有两项,一为从“边防经费”

中提用一百万两,再为“铁路经费”

中“腾挪”

二百万两。

另一部分应该是由“京外统筹”

,所谓的京外统筹,也就是京内外臣工摊派的报效银两,达二百余万两。

以上只是有据可查的现银,其他帐外的巧取豪夺,无法统计。

据“历史学家”

们估计,这场庆典共耗银一千多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岁入的六分之一,足以再装备一支“大清帝国海军”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次庆典的经费来源,并不是出自国库。

有清一代,对于国库收入的记载,最为详尽,当时的国家收支,大体上是平衡的,每年的结余都不多,到了年底,国库若能有二百万两银子左右的结余,便已经是好年景了。

如果这场庆典真的花费了一千万两银子的话,是国库万万所无法承受的。

而且从户部的收支档案记载来看,并无关于庆典花费的任何记录,也就是说,这些花费,并不是出自于国库。

也不可能出自于国库。

而前论者所说的什么“边防经费”

和“铁路经费”

,并无此类开支项目,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捕风捉影和虚妄之谈。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手机用户请到m.

阅读。

)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