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2章 温水煮青蛙(2)(1/2)

二十余日之后,已是光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一路之上,雷衡借着与戏忠交流研习《司马法》心得的名义,不时提出些细小问题,诱导戏忠不自觉的为自己解答。

经过这些日子的“磨合”

,两人之间默契度不断提升。

这一日,雷衡觉得时机成熟,就着戏忠言语,慢慢的说出心中的疑问:“不敢欺瞒兄长,愚弟此次赴洛阳,既是为侍奉师尊略尽孝道,亦是准备携金求官一展抱负。

愿求志才高见,当以何法,求取何职?”

“果然如此!”

戏忠重重叹了口气,只是闭目不语。

良久,他才又叹了空气,道:“就以此事,为君筹谋。

只是,今后……唉……”

雷衡心知戏忠误会,也不着急解释,静静的听他言语。

戏忠深思良久,方才答道:“未知正言意向,忠先试言求取之法。

其一,忠久闻灵帝西邸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正言可携金买之;其二,灵帝对张让、赵忠等中常侍封侯贵宠,更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正言可贿赂二人得之;其三,何皇后受宠于帝,其兄何进必不止于河南尹,正言可结交以图之。”

雷衡笑答:“衡之所期自是位显权重……”

戏忠闻言,立马近前劝谏道:“正言缪矣。

那三公九卿之位不过笼中之鸟,金吾刺史等职大多虚有其表,如何能展一身抱负,正言切莫贪慕虚名……”

雷衡傲然自语:“志才误会了。

我所谓‘位显权重’乃独尊一方,集权自身,不受掣肘。”

“独尊一方,集权自身?”

戏忠细细品位雷衡说出的这几个字,似是想到什么,下意识瞪住雷衡。

雷衡不闪不避,冲他微微一笑。

戏忠暗自点头,称赞道:“正言好气魄。”

顿了顿,又缓缓问道:“始皇暴虐,始有陈胜吴广首义,而后天下逐鹿。

今汉室虽病入膏肓却无一剂猛药催之,难道正言欲作这首义之人?”

雷衡淡淡一笑,道:“陈胜、吴广今何在?

绿林王匡、王凤,赤眉樊崇、徐宣又是何下场?

衡既是谋此大事,自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作这出头之鸟。”

见戏忠一时迷惑,又进一步解释道:“暂求官职以牧守一方。

如果天下太平,衡甘愿尽忠职守,作治世能臣;如果汉失其鹿,当顺势起兵,不失独霸枭雄。”

这番话听得戏忠大惊失色,怔怔看着雷衡半晌,良久他才一字一句的问道:“高祖常繇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未知正言欲学何人?”

考量来了,雷衡心知这答案将是能否招揽到戏忠的关键。

这许多的铺垫不就为了这一刻么,可千万不能出岔子。

雷衡小心的思忖着:两句话都很大气,两人都有雄心。

“大丈夫当如是也”

之中,不仅体现的是一种胸怀、志向,而且也是对秦皇崇敬,对秦皇功绩的肯定;“彼可取而代也”

体现的是一种自负、雄心,也隐含着对秦皇的轻视之意。

相比之下,“大丈夫当如是也”

更显得有城府,有度量,有胸怀,有志向。

自然当效高祖。

雷衡自信满满,下意识就要将答案说出口,却猛地醒悟过来:四百年前,高祖刘邦击杀霸王项羽,以后来人的眼光必然效仿胜利者,戏忠又何必多此一问?

题目不应如此简单,自己差点上当了!

“此时放言效仿何人皆为时过早,衡惟求一官职以牧守一方,至于后事当静待天时。”

雷衡一字一句的回答,又冲戏忠深深一拜,道:“衡深知求人不如求己,愿以所学使天下百姓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望志才助我!”

戏忠眼神挣扎,终是拜倒在秦帆面前,郑重其事道:“忠,拜见主公。”

雷衡连忙上前扶起戏忠:“我得志才,可谓如鱼得水,三生有幸矣。”

戏忠闻听“如鱼得水”

之言,竟瞬生知遇之感,不禁稍添忠诚,谦逊道:“主公谬赞,忠实不敢当。

适才主公欲‘独尊一方’,不知可有意向?”

“当首求一方太守,末为护羌校尉、护乌桓校尉。”

戏忠拱手拜道:“边疆多事,异族好斗,我等尚无主政经验,恐难以施展,当求取一方太守为宜。”

雷衡接着询问道:“大汉十三州,幽、并、凉、交四州乃边疆苦寒之地,司隶乃京畿众望之地,实难以为根基。

余下九州,我意求取冀州、衮州、徐州之太守,内修政经,秣马厉兵,取北而后征南,可否?”

“世家把持,豪门遍地,根基不稳...”

“求取豫州、青州之太守,积粮屯辎,剿抚并重,先定东后再平西,可否?”

“四战之地,民生凋敝,难以壮大...”

“求取益州、荆州、扬州之太守,物产丰饶,民心易附,占江南后攻北方,可否?”

“异族多乱,南船北马,渡江乏力...”

雷衡疑惑了,九州的太守都被戏忠否定了,这是要自己取哪里为根基?

赶忙起身下床,深鞠一躬,恳切的向戏忠请教:“衡鲁钝,望志才教我...”

戏忠笑答:“主公可忘了秦灭六国、楚汉相争之事?”

雷衡似有所悟:“取秦川之地,进据益、凉二州,全据西北后席卷东方...”

“如此,以益州之粮草辎重,凉州之战马羌兵,夺荆襄后北取司豫、东取扬徐,则大业可期...”

…… 这不是前世所知的“隆中对”

么?

诸葛亮建议刘备先取“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的荆州,占据“用武之国”

的地利;再取“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的益州作为后盾,呼应四战之地的荆州,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待机而起,以宛洛为主攻方向,以秦川为侧翼呼应,进取天下。

雷衡仔细的思索两个时代进取策略的相同与区别。

相同的是都要跨有荆、益二州,不同的是夺取的范围顺序以及出击的策略方式。

“隆中对”

建议先取荆州后图巴蜀,戏忠建议自己的是先取益州再据雍凉;“隆中对”

建议“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戏忠建议自己的是再夺荆襄,仿秦灭六国故事逐灭东方各大势力。

目前自己需要想清楚的是“先后顺序”

,至于以后的行动方略当随机应变,当务之急只是要确定求取哪一郡作为立身根基。

雷衡最中意汉中郡。

关于汉中的重要性,时人及后人多有论述。

杨洪曾对诸葛亮云:“汉中则益中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三国志》卷四十一《杨洪传》)。

黄权亦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三国志》卷四十三《黄权传》)。

清人顾祖禹曰:“汉中府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

曹魏若是占领汉中,将严重威胁巴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