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六章 星辰永在,夏国永昌!(1/2)

听杨伯伯答应得爽快,秦克有些不好意思: “杨伯伯你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

其实这事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算容易。

我知道国内已有一家大厂能设计和制造7nm、适用于AI与大数据分析的CPU和GPU,我想让这家大厂用‘碳晶复合纳米材料’,替我制作一批7nm新世代芯片,CUP和GPU各五千片。”

杨承科马上就想到了夏芯国际,当下点头道:“没问题,小意思。”

秦克又道:“不只是芯片,我还需要您再请国内的服务器厂商,比如花瓣公司,替我用这些新世代芯片设计和组装成AI与大数据专用的五千台服务器,我打算用来进行极端异常气候的数据分析。

我估计全部费用加起来会超过30亿元了,所有的费用都可以由青柠科技来出,杨伯伯帮忙穿针引线就行了。”

秦克说得很财大气粗,也底气十足。

最近两年青柠科技的业务发展迅猛,虽然各种研究花钱如流水,但赚钱的速度更快,今年年初时青柠科技光是固定资产加上流动资产就超过80亿了,这还是捐了一半净利润给青柠助学基金会、没有计算无形资产的结果。

到了最近两个月更是夸张,因为青柠操作系统从今年5月起正式向着欧洲市场和第三世界的国家里大肆宣传扩张,凭着良好的易用性与兼容性、智能性,青柠操作系统的扩张速度非常快,短短半年左右便已占据超过三成的国外市场,杀得WINDOWS和安卓、IOS节节败退。

庞大的商业授权数量以及分红,给青柠科技带来了庞大的现金流,此外加上新型种子、磁流体发电、“青柠高空极端异常气流预警及航班规避路线系统v1.

5版(国内版)”

、“青柠宝儿动态平衡电力管理系统”

等各类专利授权和版税的收入,青柠科技月收入轻松超过了35亿。

目前青柠科技光是手里的现金、理财产品等流动资产,就达到300亿元,而且等“青柠科技新能源及水资源淡化净化一体化技术方案”

、“青柠超导二号材料”

专利授权卖出后,从300亿元突破到1000亿美元也只是时间问题——你没看错,前面的300亿的货币币种是“元”

,而后面这个1000亿的货币币种是“美元”



所以对于秦克来说,区区30亿的新芯片、服务器研发和采购费用,简直就是毛毛雨,大手一挥便花出去了,都不带眨眼的。

杨伯伯却坚决道:“不行,这笔钱必须由国家拨付经费来支付,你们这个极端异常气候成因分析与趋势推演的研究是为了缓解夏国的气候灾害压力,不是商业用途,不能由青柠科技来承担,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这样,你将具体的需求写出来,发给我的秘书小鲁,他会以最快的速度安排落实好。”

“行。

谢谢杨伯伯。”

听得出杨伯伯语气极为坚决,秦克也就收下这份好意了。

“哎,谢我干嘛,国家才要谢谢你。

如果不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你和小宁一二,国家都不知道怎么奖励你对‘碳晶复合纳米材料’、对EDA、对芯片技术作出的巨大贡献。

对了,你俩准备一下,迟点上头可能又会邀请你俩作客,对你俩进行慰问,并咨询有关气候异变的事。

另外两个月后,也就是明年1月的月初,你和小宁最好腾出时间来参加一下国家科技大奖颁奖大会。”

秦克一一应下,又好奇问:“我和青筠去参加国家科技大奖颁奖大会?”

杨伯伯笑道:“到时你们就知道了。”

秦克心中一动,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和宁青筠都拿到了,这次出席会议总不会只当前排嘉宾吧?

难道是……最高科学技术奖?

见秦克结束了通话,宁青筠若有所思地问道:“秦小克,你在做着三年后这样的气候异变会继续恶化下去的准备吗?”

两人投入较多精力的就是气候异变的分析,宁青筠自然很清楚接下来三年左右的气候变化趋势推演结果,而且对于三年后更遥远的未来,她心里并不乐观。

秦克自然不瞒着宁青筠:“算是吧,目前就流体力学实验室分析推演的最新结果来看,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对我们所在星球的磁场影响较大,地日距离的变化也不太正常……这样的情况在三五年来没看到改善的迹象。”

现在清木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几乎都成为了专门研究极端气候的实验室,八百多人的庞大团队,除了不到五十人在跟进承接自国家的个别科研任务外,其余人员全都围绕着这个极端气候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的进展也快得多。

就近两年来对于夏国和欧洲极端气候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来看,全球出现极端异常气候现象的频率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严重,其原因有数十种,非常复杂,而且有些原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比如大气环流的异常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加剧了局部的气候异常,又反过来影响到大气环流。

又比如太阳黑子,在太阳北半球黑子数增加最显着的时期,太阳北极会出现磁场南北极反转的磁极颠倒现象,使得蓝星的南北极磁场也几乎同步出现了混乱的迹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除了目前已找到的数十个成因外,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其他隐藏着、尚未被科学界发现的因素。

科研从没有现成答案,只能从海量数据里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并以此来不断地完善着目前的全球气候理论、太阳与蓝星之间的关系学说——为此秦克才必须要有更强大的算力,也必须让欧洲气象中心加入进来,投入人力与超算资源,进行共同的数据分析。

虽然至今未能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哪一种因素或者哪些因素是主因,但太阳活动、地日距离绝对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秦克目前就安排不少人手在验证上世纪着名的气候学家米兰柯维奇提出的“米兰科维奇假说”

,即第四纪冰期成因的天文假说,寻找假说背后的根源及是否成立的证据。

此时见宁青筠一脸的凝重,秦克笑着揉揉她的小脸:“好了,别绷着脸,没事的,我们要做的研究,不就是找出气候异变的成因,并制止这种异变继续恶化下去吗?

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我们的孩子,迎来一个糟糕的未来!”

他在心里补充了一句:这也是我作为“学神拯救世界系统”

的主人,所应该肩负的责任,与必须做到的事!

不过现在最先要做的,还是回复一下蔡铭志的邮件吧。

…… 夜深了,清北集成电路与芯片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的“芯片材料团队”

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虽然“碳晶复合纳米材料”

算是研究出来了,可“Q先生”

没点头,谁也不敢怠慢,而且实验结束、写完了实验报告后,还有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经验总结工作,以及实验环境保洁工作等等,除了个别人实在因为有要事提前下班外,其余人都在忙碌着。

“芯片材料团队”

副总工程师蔡铭志也留在办公室,他一边整理资料,一边有些忐忑地不时刷新着邮箱。

Q先生从未露过面,甚至极少出现在专用的聊天软件里,平时只会与团队这边保持着邮件往来。

但就这样一个神秘莫测、无人知晓其真实身份的存在,却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精神信仰。

蔡铭志清楚得很,是Q先生指明了芯片材料的研究方向,也是Q先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因为高端设备不足带来的让人绝望的难题,更是Q先生不断完善着石墨烯的超导理论!

可以说,团队可以缺少任何一个人,但绝不能缺少了Q先生,不然根本不可能有“碳晶复合纳米材料”



在近一年多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之视为最大的偶像,不少年轻人甚至将Q先生视为与最着名的青年院士秦克同级别的“神”

级存在。

蔡铭志也经常有类似的感慨。

“碳晶复合纳米材料”

是由石墨烯加上镓、铟、铋、锗、钼、铪、钯、钪、钇等十三种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组成的,以三维立体结构为核心的全新型碳纳米管材料,每一种稀有元素渗入多少、怎么渗入、渗入温度是多少,才能达到与石墨烯的完美契合,这在目前国内的理论层面完全就是一片空白,如果真要靠实验试错,起码要数千万次的实验才有可能找到较佳的方案。

这样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是任何研究团队都承担不起的。

但Q先生就能从区区几百次的实验中,准确地找到较正确的方向,并不断更新实验方案,在不到两千次的实验中就找到了这个“完美值”



简直不可思议!

没人知道Q先生是怎么做到的,但他就能做到!

正因为Q先生太过神奇,甚至有人都在猜测Q会不会是由大批已退休多年的老院士组成的科研团队…… 但在蔡铭志的印象里,哪怕是老一辈的最优秀院士,也没人能在芯片材料方向拥有如此强大如神的技术水平吧?

蔡铭志正想着,见主任许清岩走了进来。

“许主任。”

蔡铭志忙起身打招呼。

许清岩平时花岗岩一样线条刚毅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蔡工,还在加班?

今早的实验很成功,让大伙儿都先回去吧。

工作明天再做也行。”

蔡铭志有些不好意思地搔搔后脑:“其实我们主要在等Q先生的邮件回复。

一般Q先生都会在当天回复的,他应该是有每天睡觉前看邮件的习惯。

不等到他的回复确认‘碳晶复合纳米材料’真的制备成功了,大伙儿悬着的心始终放不下来,连觉也睡不踏实,不如在这里等着。”

旁边的众研究人员听到蔡铭志的话,也纷纷点头:“是啊许主任,虽然我们都很兴奋,‘碳晶复合纳米材料’最新样品的指标也基本符合Q先生最初制订的目标数值了,但还有0.

01的效率指标达不到他的要求……等不到Q先生的回复,我们心里不踏实。”

许清岩其实也和众人一样的心思,刚才杨老板亲自打电话来过问这事,他都没敢给个准信,就是因为秦克没拍板确定这个结果。

但他是绝不会去催秦克的。

秦克能来帮忙、花费无数精力带领着“芯片材料团队”

进行“碳晶复合纳米材料”

的研究,许清岩已无比感激了,怎好意思去催促?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