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永远都是我们清木大学物理系的“克哥”!(1/2)
这次有关饥荒的新闻同样引起了宁青筠的关注,她又让微光搜索了相关的新闻,发现近十年来全球的降雨量整体是偏少的,气温则在缓慢升高,再加上草原的过度放牧,最直接结果就是沙漠范围的扩大、绿退沙进,也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粮食危机。
如果不是主要粮食作物都在所改良,提高了些许产量,饥荒的范围还会扩大。
防沙治沙、退沙还绿、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重大战略问题。
而作为一个沙漠面积占了国土面积近27%的国家,夏国的沙漠化问题同样突出。
许多世代居住在沙漠边缘的民众,年收入都低得可怜,甚至比部分贫困山区里的农民还要低,如何变废为宝,将黄沙化为可以种植粮食的沃土,将决定了着这几百万沙漠地区民众的未来生活。
“秦小克,我们的‘青柠助学基金会’可以考虑加入大沙漠边缘农村的助学项目了,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加紧进行完美型沙漠红薯的研究工作了。”
宁青筠萌生了与秦克一样的迫切想法。
秦克自然无比赞同:“好,助学基金会的事,我马上打电话给霍姐,至于加紧完美型沙漠红薯的研究,我完全赞同。
反正论文写完了,接下来我们的主要精力,可以都放到完美型沙漠红薯的研究,以及完善计算种子学上。”
他举起手:“这个课题我们前后加起来研究了两年多,拖太久了,争取在近一个月内将它搞定掉!
筠儿,我们加油!”
“加油!”
一大一小两只手掌击在一起,也预示着他们第一项造福整个世界伟大发明即将诞生!
…… 秦克定下一个月的目标并非盲目自信,这次外派去沙漠进行气象课题的研究,使得秦克和宁青筠对沙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宁青筠的物理博士课题论文,对于沙漠红薯的土壤滴灌技术也很有帮助。
两人建立的计算种子学理论在经过近两年的不断优化完善,已形成了“dna数据分析为基础,生物学理论为核心,数学建模为依托”
的成熟理论体系。
而在这期间,青柠植物培育实验室也有了不少的新研究成果。
完美型沙漠红薯其实早已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为了一个月内能搞定完美型沙漠红薯,两人连博士论文答辩都没再投入多少时间,n-s方程也暂时放下了,除了每周与得国科佩特教授那边的“拓扑量子计算”
合作课题组进行三次视频会议外,其余所有空闲时间全投入到完美型沙漠红薯的研究当中,约会也暂且中止了。
宁青筠主要负责理论完善、数学建模的优化,秦克则负责起dna配对实验与杂交育种方案。
这样的分工自然是秦克提出来的,他有“虚拟科研实验中心”
,能在极短时间内验证杂交育种方案哪里不足,哪里改进。
在近半年来,他已借助“虚拟科研实验中心”
里的时间加速功能,完成了近五千次的杂交培育实验。
如果这样的实验放到现实里,哪怕有充足的人手和实验场地,也得花上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数量庞大的“试错”
工作。
而这已是秦克二人借助“计算种子学”
建立起数学模型,推演出较可能的正确方向,使得“试错”
工作量更少的结果了。
生物培育、尤其是想完成一个近乎全新的、超优质物种的杂交培育,还要能保持基因稳定、方便地大规模制种,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但随着“试错”
工作的不断推进,完美型沙漠红薯的研究课题距离成功的终点已越来越近了。
…… 时间有如白马过隙,在忙碌中转眼就过了一周多,日历在炎炎夏日与聒噪的蝉鸣声中,翻到了6月30日的这一页。
在这一天,秦克和宁青筠,迎来了他们学生生涯的最后、最重要的时刻,物理博士毕业论文答辩。
两人的答辩都是一个小时,其中30分钟是他们的报告时间,余下的30分钟是问答环节,从早上九点半开始。
八点出头,秦克便已收拾妥当,换上了平时极少穿的白衬衫和西装,还打上了领带,这套得体合身的“战衣”
自然是宁青筠替他准备的。
换源app】
虽说秦克现在的身份地位其实可以不用怎么看别人脸色了,随便套件t恤还能体现出个性,但这次的博士答辩会不一样,不但姜为先、物理系主任及大多数的物理教授会来旁听,评委更是邀请来的几位资深物理院士,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整洁的着装是对老师、对自己学生生涯最后一次重要答辩的尊重。
再说了,答辩后还有拍照留念的环节,总不能穿得那么随意,让合影的老师前辈觉得不自在吧?
对着镜子照了照,头上还有几根呆毛竖着按不平,秦克也不理了,待会与小白菜会合后,细心的女孩一定会帮他用定型喷雾搞定——反正秦克自己是从不买这种打扮用的玩意的。
“哇,克哥,你简直是超级,very,ちょう帅的!”
小胖子江振杰围着秦克大惊小怪,表情夸张。
“得了,中英日三语都出动齐了,你想干嘛?”
秦克抱着双臂,笑眯眯地看着表演浮夸的江小胖。
江小胖贼兮兮道:“克哥,你今天过后,就算是博士毕业了吧?”
“一切顺利的话是的。”
“我们大三未毕业,你和学委就要博士毕业了,了不起啊,三年从本科到博士,你俩大概打破世界纪录了吧?
不愧是我们基科班的班长和学委,顶呱呱!
一级棒!
世界第一!”
江小胖堆满了笑脸,作势要过来替秦克捶背。
秦克斜眼看着他:“得了,老江,同样的话你从昨晚说到现在,有什么打算赶紧说了,被别人捷足先登可就别怪我不给你机会。”
江小胖搓着手,不好意思道:“克哥,下学期我不是大四了嘛,按条件我是可以申请保研的,但导师未定下来……你博士毕业,应该能直接评个教授了吧?
你以前可是在prl上发过论文的,上个月初的极端气象预测模型更是震惊世界,这样的水平,学校没理由不给你一个物理系正教授的职务吧?
你应该会留校?
我能不能提前预订你的研究生位置?”
拿教授职称是必然的,两人投到《自然·物理》的论文《以n-s方程为核心的数学模型对沙漠极端气象灾害的研究》已过了初审,正进入到专家评审环节,发表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哪怕不提这项,光是刚才江小胖提及的学术成果,也足以评上正教授了。
秦克好笑:“就算拿到了教授的聘书,但学校会不会在今年就给我俩研究生导师资格也不好说。
而且原本按我的计划,起码明年才开始带研究生的。
今年我和青筠手头上需要加紧进度的课题有两个,可能腾不出什么时间来带研究生。”
江小胖忙道:“克哥,我九月时才是大四,不是研一,只是学校要求提前选导师,只要导师同意收下我,明年九月我才开始读研,时间正好对得上!”
秦克微微点头,当初他和宁青筠大二毕业就直接跟着姜老院士读研,走的是特殊人才培养路线,根本就没走过什么保研考研的寻常路子,倒是没想到保研是提前一年开始进行的。
见秦克的态度松动了,江小胖打蛇随棍上,竖起了两根手指:“克哥,我知道向学肯定已提前预订了你的一个研究生位置,我就不和他抢首席大弟子的位置了,但我得排老二,小花同学只能排老三!
你给我和小花同学各留一个名额就行了。”
秦克没好气道:“打住打住,硕导一届就带三个学生,你们这算是全占了?”
江小胖讨好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他俩不好意思提,只好委托我来提了。
克哥,你是我们的老大,总不能抛弃知根知底的我们,把这个珍贵的名额腾出来给别的学生吧?”
“如果我没记错,向学选了流体力学方向,他想报我的研究生,我能理解,但老江你学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吧?
还有满亭是‘微电子科学与光学测量’方向,这两个不是我最擅长的方向,跟着我读研可不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们想的话,我可以推荐你们到清木大学物理系或者隔壁燕大物理学院、并帮你们挑选更合适的研究生导师。
甚至你们想出国留学我也可以帮忙。”
其实秦克如果想收江小胖和花满亭当研究生也是可以的。
姜为先的实验大楼挂牌的名字全称是“清木大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研究实验室”
,只因姜为先在流体力学上取得的成就最为斐然,外人习惯将之简称为“流体力学实验室”
,实际上包括了好几个研究方向,如物理材料、空气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的几个细分方向,目前秦克接触较多的是“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
课题组,这也是实验室里最核心的课题组,有一百五十七人,里面有包括“湍流小组”
在内的五个小组,对应流体力学的几个主要细分方向。
而物理材料、空气动力学方向确实也有相关的课题组,分别是“微电子材料研究课题组”
、“物理材料制备研究课题组”
、“飞行器动力研究课题组”
、“电子显微学课题组”
,但这四个课题组人数加起来只有七十人,不到“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
课题组人数的一半,重要性自然也较低。
如果江小胖和花满亭跟秦克读研,只能分别加入“飞行器动力研究课题组”
和“电子显微学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