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他们展示了什么叫科研工作者的担当、气魄、精神!(1/2)

大规模的特强沙尘暴,其产生原因必定是复杂的,是几十种因素相互作用才发生的极低概率气象灾害,但它一旦正式成型后,就容易有迹可循了,一般的因素已很难再改变它的运动轨迹、风力强度了,只能顺着原本的趋势慢慢消减。

现在秦克已获取到了特强沙尘暴成型时的完整气象数据,虽然只是依靠气象车里的车载监测设备,数据可能不够详细、精度也不够高,但足以让他继续完善数学模型,并让微光进行二次的推演了。

等四辆车载着几人来到阿拉达市,与姜为先、宁青筠等人汇合,宁青筠激动地奔过来,含泪紧紧抱住秦克之时,微光刚好完成了二次推演。

第二次的推演结果有了不少变化,因为沙尘暴成型时的状态比第一次推演的更加暴烈,风力也更高上一个级别,波及区域也更大了,原本只涉及到a区的a27至a32,现在已到a区的a12至a32,整整扩大了15公里。

幸运的是,a12区域距离阿拉达市还有十二公里左右,本次沙尘暴预计只会给阿拉达市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沙尘四起、风力最强能达到5级左右,会给居家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部分农民牧民的田地牧场也会遭受些微损失,但这些损失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只是三条公路遭遇的破坏会较严重,起码需要三个多月才能修复。

而最关键、最引人警惕的“火雨”

灾害,却因为特强沙尘暴的实际级别更高、消耗了更庞大的热量,使得发生概率从原本的11.

72%降低为2.

66%,这样低的概率已可以不用怎么紧张关注了,而且根据推演结果显示,“火雨”

哪怕发生,规模也很小,受影响区域大概在g区的g11至g25之间,那里都是毫无人迹的沙漠区,连公路都没有,并不会造成什么人员财产损失。

微光最新的推演结果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宁青筠让秦克去休息,自己带着团队进一步完善了二次推演的结果并形成第二份的报告建议书,让夏永观站长上报到国家气象局和有关部门,自己则另外给杨伯伯发了一份。

秦克确实也累了,他在撤退前一晚就熬了个通宵,在今天中午正式撤退的路上又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来改进算法,所以并没客气,到安排好的酒店房间冲了个澡便倒头大睡,恢复精力。

接下来几天,秦克等人都留在阿拉达市的酒店里没外出,只是不断地关注着特强沙尘暴的后续动向。

特强沙尘暴最终在四天半后慢慢消减、最终消失了,而那只有2.

66%概率的“火雨”

最终也没奇迹般出现,总算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至于后续的一系列灾后重建、气象站的损失估算与修复等等,就真与秦克他们没太大的关系了,自然会有有关部门去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万保山与毛宏恩团队在秦克他们入住酒店当天,便灰熘熘地告辞离开了,连原本收到三分之一的劳务报酬也全额退了回来。

虽然先前没有言之凿凿地反对秦克团队的推演结论,但保留观点本身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反对,这次“干雨”

及“雨蒸风”

沙尘暴的接连发生,相当于给了万保山与毛宏恩一记响亮的耳光,概率较低的“雨蒸风”

和“火雨”

预测不出来也就罢了,连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的“干雨”

都没能预测出来,这就是严重的误判了——而且当秦克团队已再三提醒后依然没有“知错能改”

,更是使他们颜面威信尽失,在业界的信誉度跌到冰点。

夏永观并没拒绝他们的离开与退款,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客套,可万保山与毛宏恩依然脸如死灰。

对于一个科研团队负责人来说,信誉是至关重要的。

这次严重的失误使得他们的信誉尽失,就相当于是宣判他们从业生涯的结束,不会再有人愿意聘请失去威信的科研团队参与气象课题研究了。

与心灰意冷,又悔又恨又沮丧地离去的万保山与毛宏恩团队相反,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却极为幸庆,夏永观也出了一身冷汗,对秦克团队的感激与评价更是直线上升。

这次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能降到了最低,也没造成人员伤亡,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秦克团队,他们不但出具了基于数学模型的正确推演报告,更是不惜背负责任来请求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桉,才换回了这样最好的结果。

若是上级部门听信了万保山与毛宏恩报告,不做任何的预备措施,那引起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起码公路上的车辆人员、气象部的几十人、重要设备仪器全都难以幸免。

这怎能不让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对秦克一行深怀感激?

而国家气象局也发来了感谢信,郑重感谢秦克团队在本次气象灾难预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封感谢信还公开放在了他们的网页首页,不久后这封感谢信被某个气象学专业的大学生发现了,转发到了社交媒体上,还起了个很吸引眼球的名字——《秦神与宁同学成功预测了超大型气象灾害》。

秦克与宁青筠这两个超级学神、着名数学家在年轻一代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虽然已是教授身份了,但绝大多数网友还是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秦神”

和“宁同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秦克与宁青筠向来很低调,平时基本不会接受采访什么的,更不会像那些流量明星那样主动制造绯闻吸引关注,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每当有他们的新闻出现时,总会很快引起网友们关注。

这个气象学专业大学生的围脖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便涨粉十余万,围脖更是被转发了几千次,连国家气象局的网站也流量大增,一天之内的访问量便超过了以往的一年总访问量,差点没把网站服务器挤爆。



围脖上、网站上对于此次事件的评论更是火热。

【咦?

终于有秦神和宁同学的新闻了?

激动激动!

距离上次两人在公路上霸气压线拯救小女孩的新闻已过去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这次是气象灾害预测?

看来数学已满足不了他们的超神,现在他们已转向气象学!】

【不是气象学范畴,楼上没细看感谢信的内容嘛?

‘感谢你们利用数学知识及流体力学知识建立起来的数学预测模型,成功地预测了这次极端的特强沙尘暴气象灾害’,写得很清楚了,是利用流体力学与数学结合来预测天气灾害!

不过依然很牛很神啊!】

【我住沿海省份,离西北大沙漠很远,没见过沙尘暴,不懂就问,现在天气预报不是比较准确了嘛?

台风来了也会有提前预报,这沙尘暴应该也有吧?】

【不一样,台风预测是结合卫星气象图,主要是对气压进行比对,是有迹可循的,而沙尘暴的发生往往比较突然,很难预测,往往即将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了才会被气象卫星记录到,这和地震有点相似,哦,我也是研究气象的。】

【喂喂喂,我发现了一个宝藏博主!

上面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次秦神他们预测沙尘暴的全过程,原来秦神他们预测的不是普通的沙尘暴,而极端罕见的‘雨蒸风’引起的特强沙尘暴!

全世界也没发生过几例,之前还有两个专家团队,都不认同秦神他们的预测呢!】

【‘雨蒸风’?

什么玩意?

哪里能看到详细的记录?

兄弟快分享!】

【(链接)这是沙暴气象站工作人员写的事件记录和科普博文,是亲历者所见所闻,只是没直说秦克、宁青筠的名字,只写了‘秦教授’、‘宁教授’。

因为关注人较少,可能大家都没发现,我无意中翻到的,里面还有张照片,是拍的秦神特写照,拍得特别震撼,是秦神在低头写写算算,背景就是车窗外的恐怖沙尘暴,这照片被发布人命名为《他,以笔与沙尘暴作战!

》】

【卧曹!

看到照片了!

秦神这是身临气象灾害的一线啊!

不行,我得赶紧看看这篇博文。】

【给分享链接的大兄弟点10086个赞!

我刚才已看完了,牛上天了,那什么‘干雨’和‘雨蒸风’我都不了解,但秦神为了获得最新的完整资料,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差点就陷身沙尘暴,实在太震撼了!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啊!】

【各位,我又发现了一个疑似是同一个气象站工作人员的围脖,他也分享了另一个故事,里面提到‘姜院士’、‘秦教授’、‘宁教授’,应该是指姜为先老院士、秦神和宁同学了!

还有发布时间是五天前,同样与极端气象灾害有关的,所有的细节都能得上号!

里面说秦神、宁同学还有姜老院士宁可背负起巨大的责任与压力,也坚持请求气象部门启动紧急应对预桉,后来气象部门能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气象站工作人员能及时撤离,都与他们三个的强硬态度有关!

这是链接!】

【网友的力量果然是最强大的!

谢谢楼上的兄弟分享了链接!】

【我全看完了,三个围脖能连在一起,整个事情的脉络也清晰了!

当时共有三个团队在研究同一个‘干雨’现象,另两个团队坚持认为只是普通气象,只有秦神他们通过数学模型预测到了会出现极端气象灾害,还以最强硬的态度推动气象站工作人员及设备的撤离、推动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与应对措施!

啊啊啊,好赞啊,太帅了有木有!

我觉得会粉他们一辈子!】

网上的热议自然很快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本地和周边的媒体更是一窝蜂地赶到酒店做专题采访,甚至有不远万里从全国各地赶往阿拉达市想进行采访的,一时间,阿拉达市这个平时毫不起眼的小沙漠城市,成为了无数人关注的焦点所在。

秦克与宁青筠只是接受了人人日报一次简单的采访便没再露面,他们对这样的曝光机会早已不看重了。

两人呆在酒店的房间里,将本次极端气象的研究心得写成了一篇论文,题为《以n-s方程为核心的数学模型对沙漠极端气象灾害的研究》,然后联名投稿到《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

《自然·物理》是国际着名学术杂志《自然》的物理学分册,是国际物理学界最高等级的四大专业期刊之一,每年发表论文数目不超过200篇,平均下来每月刊发的论文只有十六篇左右,最少时甚至只有十篇,由此可见它对于论文稿件质量的挑剔,论起过稿难度,还在prl之上。

选择这个《自然·物理》,是秦克定下来的,他主要是为了完成系统发布的那个“是时候该在物理界发出你的国际声音了”

特殊任务。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