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九章 第一篇同时向顶级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发出审稿邀请的论文(1/2)

就在秦克和宁青筠踏上大草原之时,米国,《物理评论快报》(简称prl)的编辑部,责编霍斯特·沙利文一如往常地进行着审稿工作。

prl作为物理顶刊,每周收到的稿件多不胜数,虽然多数人有自知之明,水平不高是不敢轻易投稿prl的,但也有许多人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或者是自视过高地投稿,所以想从每天上百份论文投稿里挑出优秀的稿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不时还会被那些“垃圾”

稿件给恶心一下。

沙利文不悦地皱起眉,把一篇论文直接扔到回收站里,心里骂了句:“发克油!

什么垃圾,连mit的本科毕业论文水平都达不到,还敢给我们prl投稿?

这个推荐人得拉入黑名单!”

所谓的推荐人,是指向期刊编辑部推荐论文的学术大牛,起码也得是副教授级别。

这个推荐人的制度,初衷是为了发掘些没名气的物理新人、在读学生所写的优秀论文,教授们也乐于举荐自己看到的优秀论文,但随着电动阀推移,这种“推荐”

慢慢变了味。

许多写得比较差的论文为了能提高过稿率,便会找些学术原则不强的教授来推荐。

这些教授们有的是为了捞点外快,有的是抹不开情面,有的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几乎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写上一百字左右的推荐语。

正所谓“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粥”

,这些害群之马使得推荐人制度开始崩坏。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编辑开始忽略推荐人的评语了,连作者都懒看,直接看标题、摘要和正文,不行就扔回收站,根本不管有没有人推荐。

沙利文接连看到了几篇水平垃圾的论文,干脆起身去泡杯咖啡,一边与同事吐槽,一边慢悠悠用手磨咖啡机泡好咖啡,又加了两勺糖,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继续继续,希望能看到优秀的论文。”

沙利文抿了口咖啡,继续点开邮箱:“咦?

《运用n-s方程对大尺度环流形态及动能变化特性的研究》?

这论文看着有点意思。”

沙利文提起了兴趣,光从标题来看,是以前从没有人写过的新方向。

新方向意味着可能出现优秀的论文,当然也不乏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标题党。

但不管如何,总比那些看到标题就不想点开的论文投稿要好。

沙利文如往常那样,跳过作者与通讯单位之类的信息,直接从摘要开始 咖啡在味蕾里转动,文字在眼里闪过。

但看了一会,沙利文的眼睛就睁大了:“什么鬼……这确定是投给物理期刊的稿件?”

主题与n-s方程有关没错,但前面两页全是复杂的数学算式!

要知道prl投稿有页数限制,一般不能超过六页,这篇论文才5页,光是前面的数学算式就占了两页…… 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沙利文看不懂这些数学算式!

作为工作了近十年的物理博士,沙利文在物理方面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但专术有专攻,他在数学方面自然比不上普通的数学专业硕士生,这篇论文前两页的数学算式运用到了极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知识点,实在超出了沙利文的数学水平。

沙利文本想直接拒稿的,但这些数学算式看着不明觉厉,他略一犹豫,跳过艰涩难懂的推导过程,直接看最终的推导结论,然后继续看后续的文字部分。

第三页后画风就正常了,精巧的物理实验方案、详实清晰的实验图表和数据、无可挑剔的文字描述,最让沙利文惊讶的是,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前面数学推导出来的结论完全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后面的实验部分,是对前面数学推导部分的验证!

这和通常的“引言”

、“提出理论猜测”

、“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实验数值分析”

、“结论与讨论/展望”

之类的标题格式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主要是前面的“提出理论猜测部分”

,别人几乎全是用文字描述,而这篇论文倒好,几乎全是用数学算式…… 不过抛开这部分无法验证的数学算式部分,光是以算式推导出来的结论,以及后面的实验方案、实验数值,实验总结,确实是非常不错的论文,提出来的实验方案很有新意,完全是围绕着n-s方程的某种特解展开的,针对性强,逻辑严密,毫无错漏。

“主要难点是前面的数学推导部分……通过数学就推导出如此正确甚至可以说是精确的结果,还与实验结论完全匹配,这未免太过天方夜谭了……”

沙利文皱起眉,有点把握不准。

“算了,看看是谁写的论文,有没有推荐人。”

沙利文重新翻到论文的开头部分。

咦,没有荐稿人,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是一样的。

一作有两人。

“投稿人来自夏国?

作者名字,应该是念‘秦克’、‘宁青筠’吧?”

虽然近年来夏国往prl投稿的数量越来越多,沙利文依然不太习惯夏国作者的拼音发音,他念了几遍,才发现这两个名字有点熟悉,在哪里听过来着…… 沙利文刚喝了口咖啡,脑海里忽然灵光一闪,差点没把咖啡喷了出来。

他一下子坐直了身子,把手里的咖啡放到一边,然后打开网页搜索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到菲尔兹奖的颁奖典礼新闻,以及那两个年轻而外貌出众的夏国青年数学家的相片、名字,沙利文的嘴角抽了抽,赶紧又看看论文的通讯单位。

清木大学,没错!

沙利文不知道清木大学里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同名同姓的“秦克”

,但同时与“宁青筠”

的名字并列出现的,就不可能是别人。

“两个菲尔兹奖得主的物理论文投稿……”

沙利文嘴角再次抽了抽,还好,那篇菲尔兹奖的新闻里确实有提及,本届打破了菲尔兹奖最小年龄纪录的秦克和宁青筠,不但是数学系的特聘教授,还是物理系的在读研究生…… 这样想来往物理期刊上投稿也不算太过奇怪。

“菲尔兹奖得主……”

沙利文再次看向第一部分复杂至极的数学推导过程时,顿时心里舒服了。

菲奖大老联手写的数学推导,自己看不懂也正常嘛!

终究是数学界顶级大神的论文,沙利文想了想,决定还是慎重地先通过初审,交给更专业的评审专家来判定论文是否有问题。

至于通过初审的理由…… “这篇论文后面三分之二部分,实验方案极具新意,实验过程严谨,数据详实清晰,实验结论与展望都是业界从未有人提出来过的全新观点,学术价值极高。

至于前面三分之一的数学推导部分,因本人数学水平有限,无法判断两名菲尔兹奖得主的数学推导是否有错漏。”

主编皮乌斯·波尔森很快就收到了沙利文发来的复审论文,他惊讶地愣了好会儿,才打开论文细看起来。

半小时后,他揉揉额角的太阳穴:“难怪沙利文说看不懂。”

他自己也看得半懂不懂的,不过后半部分的实验与结论部分,确实写得很有水平,超过了大多数的投稿。

只是他也把握不准前面部分的数学推导过程是否准确,放眼物理学界,有资格有能力审核这部分内容的专家估计也不多。

波尔森一遍遍地翻看着与期刊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审核专家名单,想挑出一名既擅长流体力学,又搞长n-s方程方向、数学水平还要足够高的专家作为审稿人……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偏偏菲奖大老,而且是两个菲奖大老的联合投稿,在审稿上是绝不能随便的,这关系到prl的学术名声。

“头疼啊。”

波尔森干脆向总编汇报了这事,总编也听得眉毛直拧,最终召集了编辑部的六个主编一起商议此事。

有主编推荐道:“要不,试试联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陶折轩教授?

他在n-s方程方面也曾有过出色研究。”

陶教授在数学方面兴趣广泛,对n-s方程也作过较深入的研究,发表过题为《fiime blowup fed three-dimensiookes equation》的论文,讨论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全局正则性问题的超临界状态屏障形式化,还得出一个结论:平均化的n-s方程即使初值光滑,也会在有限时间内因动能趋向无穷而“爆炸”



可以说,在n-s方程及数学水平方面,陶教授都是合适的审稿人。

波尔森松了口气,开口道:“我也同意选择陶教授作为开头数学部分的审稿人,至于后续的物理部分,我建议可以选择纽约大学的斯雷尼瓦桑教授。”

斯雷尼瓦桑教授是现代湍流小尺度研究的标志性人物,也是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建立湍流统计模型的先驱之一,曾拿过米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奥托·拉波特奖”

和“流体力学奖”



全世界能同时获得这两项大奖的流体力学专家,也不过寥寥数人。

陶教授加上斯雷尼瓦桑教授的双评审专家阵容,确实对得起双菲奖得主的联合投稿论文。

总编拍板道:“行,就这样决定吧。”

审稿专家定了下来,总编也不由感叹了句:“这大概是我们prl有史以来,第一篇同时向顶级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发出审稿邀请的论文了。”

…… 在prl联系着审稿人之时,秦克与宁青筠已坐着越野车,前往查干苏木村。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车轮碾压着路上未融化的积雪,来到了村口。

这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小村落,与一年前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原本狭窄不平、坑坑洼洼的泥泞小山路,已被平整宽阔的双车道水泥路所替代,一所漂亮的小学矗立在村头,高高的红旗在操场上空飘扬,特别的显眼,也给被白雪覆盖的小山村添了几分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