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706章 生财有道(2/2)

中国发行国库券的历史不长,只有50多年的历史。

五十年代国家发行了最早的国家债券“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单位定名为“分”

,第一期公债总额为1亿分,于1月5日开始发行,公债年息5厘。

第二期因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停止发行。

公债票面分为:一分、十分、一百分、五百分四种。

五十年代公债的发行拉开了中国发行国库券的序幕。

早期公债的发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支援解放战争,迅速统一全国,以利于安定民生,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重要金融措施。

此后中央财政部于五十年代中末期又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然而到了五十年代末期国家的经济秩序由于“大*跃*进”

、“浮*夸*风”

被打乱,国债被迫暂停。

改革开放之后,八一年开始,国家恢复了国库券的发行。

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禁锢了大家的思想,很多人对国库券和最初发行的股票一样,认识不清,潜意思里,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绝大部分人对国库券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所以国库券的发行都是采用摊牌的形式。

主要有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职工认购,甚至直接从工资里扣款。

说白了,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部分人还对这种方式很有意见,压根就不知道国库券能够流通,只是收在那里。

购买国库券数额不大的个人,几乎都忘记有那么回事了,甚至到期的国库券也想不起来去兑现。

“啊?

这才能挣多少钱?”

见惯了大场面的华珺瑶有些看不上,这蝇头小利。

“以现金收购,和票面价值相等或略高。

可以轻松的收到的。”

夏静姝说道。

华珺瑜掰着指头算道,“比如面值十元的国库券,付给持有者十元或十一元左右,我们再去银行兑现,赚取利息价差。

通常五年期的国库券,年利率百分之四,十元国库券五年到期,连本带息可以兑现十二元。”

摇摇头道,“太少了,还要等五年,有这时间我还不如投资些别的。”

“话也不能这么说。”

华鹤年看着她道,“投资有赚有赔,这个可是稳赚不赔。”

顿了一下又道,“再说了帐不可细算,听起来差价不打,但算比例,却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纯利润。

一千元本金,很快就能赚到一两百元。

而且不到期的话,面值十元的国库券,你只出九元或者八元,等到期之后,去银行兑现,就能赚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润!”

“这么一说,很划算的。”

何秀娥点头附和道。

“咱兜里荷包鼓鼓的,可以将国库券在手里留存一两年的时间,等到期兑现。

真是坐在家里就把钱给挣了。”

华公社认同地点头道,“这样大家都在机关单位上班,完全可以……”

奸诈地笑道。

“不可以?

这样以后可就别再机关单位混了。”

华珺瑶赶紧说道,“收购的多,同事知道你的家底儿,你挣的多,可就要引起‘公愤’的,还怎么在单位工作。”

“对对对,咱们不能出面的。”

华鹤年立马点头说道。

“那就像弟妹学习了,找人出面收购,大不了我们开他工资。”

夏静姝看着华珺瑶别有深意地说道。

华鹤年顺着夏静姝的视线看过去,是瑶瑶,他太了解小妹的性格了,“瑶瑶,你不会又走在我们前面了吧!”

华珺瑶笑而不语,得!

看她的有样子,就知道她已经在做了。

“我们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他们去银行跑一趟,十块就能变十二块,为什么要原价卖给我们?”

华珺瑜感觉特奇怪。

夏静姝说道,“这生意多数想不明白,想明白了兜里钱少。

而持有国库券的多数人都怕麻烦。

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手里的国库券也不多,也就十元左右,多也不过二三十元的样子,利息才几块钱,这点钱,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去银行跑一趟,上门收购,等价交换,或者多给一块钱,通常他们随手就换了,也不耐烦多跑。

这生意,关键是基数比较大,国家发行的国库券都是上千万、上亿的。

十个人之中,有五个愿意和我们换,就赚了。”

“总之一句话,听党的话,跟党走,你想不富裕都难。!”

夏静姝笑着说道。

话说到这儿了,怎么做,就是他们的事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