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过年(1/2)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华珺瑶看着已经贴在门框上的春联,不自觉想起几年前,革命化的春节,过春节贴对联时,刚上市出售、还馨着印刷墨香的**的画像,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必不可缺少的。
“小婶,你在看什么?”
萧靖恒看着她笑道,“这春联很熟悉吧!
都看了又看了。”
“‘立凌云壮志永绘宏图;让红色江山锦上添花。
’这个写的最好,最贴近现在的时局了。”
萧邵恒笑了笑道。
而现在正值拨乱返正,百业待兴。
今年的春联,大都围绕着这些写的,紧跟时代的大潮——特别让不少识字不多而又感情朴素的“贫下中农”
传统家庭引发共呜,过年时兴致勃勃恭敬有加地贴在中堂、厅堂门或大门上。
他们始终不忘教育后代,鞭策子孙,要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更加强大。
看来气呑山河的豪言壮语,还真能打动那个时代的人。
“这春联的变化可真大。”
华珺瑶感慨了句道。
“对啊!
前些年宁缺柴米油盐,也不缺**像张贴在厅堂。”
萧楚东说道,又笑道,“这对联啊?
家家户户最多的也是不容易出错的,就是: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
因为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寄托着大家的希望,寄托着大家的未来。
“我记得张贴时,总会先把四张约巴掌大的小块红纸剪成“m”
形状,再用浆糊粘在长方形像幅的那四个角,要露出“m”
的两个红角角。
有些人家担心四个角角太少,粘贴得不紧,还会在像幅边缘中间部分多粘几张红角角,少则六张,多则八张,要成双、对称的,既实用,也美观,更吉利。”
夏静姝手里比划着道。
“然后至少由两个人虔诚地恭恭正正地将像幅张贴在厅室正面墙上位置。
画像的两侧则贴上对联“跟**走,听**话”。”
萧邵恒嘿嘿一笑道。
“政治掛帅”
的年代,干什么事都“政治先行”
,拟写对联也不例外,首先要突出“政治意义”
。
例如:“三面红旗万万岁;万里江山处处春”
“社会主义花荣叶茂,人民江山本固根深”
。
那年代,由于条件限制,每年过春节,百姓家中那些破旧家什用具什么的宁可一件都不换,条件允许本应该买添新的,唯独春联一定要换!
撕掉重贴,换上新鲜亮彩的。
它寄托着主人来年的好运气。
时代步入二十一世纪,不少百姓家庭又兴过年时张掛******画像。
而且由于各方面条件好了,张贴得更精致、更美观。
他们认为,**是“神”
,能保佑家人平安,出入大吉,事业顺利。
时代的烙印是难以擦拭的。
该留的总是有人要挽留,该去的自然也会丢弃。
而那些独具改革开放意识的一代新人,却从另一视域看到了改变国家和自己命运的良好机遇——“欲盼小康先上路;须行大步早兴邦”
。
他们要励精图治,引领时代,开拓创新,致富奔康。
小小的春联折射着时代的变化,不变的则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从腊月23,也就是小年儿那天开始,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就开始弥漫开来年的味道。
这个时候,所有人家几乎都是根据这句春俗来过春节的,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能吃到平时很难吃到各种零食还可以领到珍贵的压岁钱。
贯穿70年代前半期的春节娱乐主题比较单调,样板戏、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几乎十年如一日地延续下来。
77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春节气氛开始鲜活,有体育演出,有了庙会,有舞会,有诗会,还有文艺晚会、音乐会,甚至有了内部电影。
春节演出也丰富起来。
70年代后期,戴着各种帽子的人摘去帽子,不敢往来的亲友恢复往来,一色的蓝蚂蚁、绿军装到喇叭裤、西服,一色样板戏、革命歌曲到《乡恋》、流行歌曲,电影从《上甘岭》、《创业》到《追捕》、《巴黎圣母院》,从“上山下乡受教育”
到“恢复高考”
,从打倒“美帝”
到“中美建交”
,从封闭到改革开放。
禁锢下的生活形态的改变似乎是顷刻间发生的。
70年代的开篇话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接伟大的70年代”
,以及一直持续到1977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
的口号。
70年代早期春节提出的口号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现在的春节人情味逐渐浓厚,就连着对联也有了:“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
、“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跃,公报春风拂大地大地生辉”
对普通百姓而言,过年互相拜年时,说的最多的还是“过年好”
这样的传统话语。
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生活的喜悦,体味着“拨乱反正”
之后的团圆以及亲友的互访所带来的春节的温馨。
代表着人情社会之最高传统的春节终于复归了。
70年代,是票券的年代。
什么粮票、布票、油票、糖票、肉票等,所有东西都是凭票供应,而且还是限量供应。
那会儿吃肉,就是人们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逢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才能吃到肉。
现在食品种类越多。
关于吃,百货公司都可有看到时鲜多了,春节市场上有陆陆续续地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当然前提是你的荷包是满的。
“贴完了吧!
贴完了,洗洗手该吃午饭了。”
楚美琴掀开帘子叫他们道。
“哎!
这就来。”
萧靖恒应道。
三十的午饭很丰盛,楚美琴、萧顺美、杨桃,夏静姝她们尽可能的弄的花样多一些。
有鱼有肉才**节,年饭呈现由贫乏走向丰富,由肠胃单调到饕餮大开的改变。
两家人聚在一起将午饭吃完,女人们就围在炕上说说笑笑的包饺子。
三十晚上,吃了三十的饺子,男人们就打起了牌,女人们依然是坐在炕上聊天。
“楚北家的,撑不住了就先睡觉去,不用跟着我们熬到十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