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初试
(猫扑中文)华珺瑶插上门栓,直接进了主屋,把买来的东西分门别类的收拾了一下,该扔进空间的,扔进了空间。
只把自己住的房间稍微收拾了一下,其他的保持原来的样子,既无心也没时间打理。
接下来全力冲刺,研究生考试。
报名交给了风降龙,两天后他就拿来了中科院研究生准考证一张,还有许多的复习资料。
至于专业,脱掉军装的华珺瑶打算考经济类,时间紧迫这个是她最拿手的,她可不敢妄自尊大。
所以报考的是人大经济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当然也没忘了和农大教授的星期天之约,将树苗全部交给了老教授,希望他能尽快的研究出来,高质量的苹果,在贫瘠的山地范围的种植。
一忙起来早就忘了萧楚北。
她这边忘了,萧楚北可是火急火燎,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风从虎单手托腮道,“拜托,你别在转了,我头都晕了。”
“瑶瑶去哪儿了,生产基地没人,去哪儿了,怎么也不说一声,一个女孩子在外,不知道危险啊?
不知道人家担心啊?”
萧楚北碎碎念道。
前一刻还沉浸在确立关系的喜悦中,心情飚的至于云端,下一刻,人不见了,这心情一下跌到了谷底。
有种吃干抹净,被抛弃的感觉…… “我说萧大爷,你就别念叨了,她这么大个人还能丢了。
她不是也告诉你要备考呢!”
风从虎说道。
“那至少要告诉我一声吧!
怎么说我也是她的……”
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
萧楚北立马住嘴,这脸上却是一脸迷醉的笑容。
风从虎闻言眼前一亮,“我是她的什么啊?”
一脸猥琐道,“是不是昨儿晚上有进展啊?”
双手比划着,“快说啊?”
“说什么说?”
萧楚北脸红道,转移话题道,“快帮我想想她去哪儿了。”
“碰见她的事,你就变笨了,还能去哪儿?
去她大哥那儿了呗!”
风从虎笑道,“别担心了,咱们该走了,还真舍不得。”
“我看你是舍不得,没虐够他们吧!”
萧楚北摇头失笑,昨儿真该给她些钱傍身。
穷家富路。
“哎呀!”
萧楚北一拍大腿道,“我们要是走了,瑶瑶来信怎么办?”
“说你变笨了,你还真是实力证明啊?
瑶妹妹写信,寄回家里不就得了。”
风从虎接着又嘚瑟道,“不过你确定她会写信给你。”
萧楚北闻言这脸刷的一下阴如锅底,吓得风从虎是夺门而逃,窜的不兔子还快。
不跑留着被虐么!
&*& 1977年的高考与1978年的研究生考试作为“黄埔一期”
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众所周知,1977年高考因为动乱后“思想解放”
的过程几经讨论,10月才定下规则,12月才考试,所谓七七级大学生实际上是在1978年1-2月才进校的。
但是几乎在高考规则确定的同时,1977年10月高层就已决定恢复研究生招生,最初只是想让中国科学院招生,但很快更加“解放”
的设想出来,到1978年1月10日,教育部就决定把研究生招生主体扩大到经批准的一大批高校,报考资格更扩大到未毕业大学生乃至没有读过大学的“同等学力”
者。
报考资格放得如此之宽,录取名额却非常少,研究生与本科生录取名额之比只有如今的几十分之一,要过初试、复试两道关,从而在严格录取的前提下为“自学成才”
者打开了一扇参与公平竞争之门。
教育部同时还决定把1977、1978两级研究生一并招考,统称为1978级研究生。
首届高考到了1978年2月间有过一次补录,后来知道是一些地方旧习未除,“政审”
卡掉了不少人才,高层得知后认为不对,遂决定在高分未录生中再选遗珠,这也是那届高考的又一特殊之处。
不过这次补录的学校都属低档,而且多在考生志愿外,属于多给一次机会,不去也不勉强当时按志愿正式录取者不去是要受处罚的,记得那处罚是下年不得报考。
这一年考研的主要是“运动”
前的“老大学生”
,少部分是当时在读的“黄埔一期”
大学生和“运动”
中的“工农兵学员”
,少量没读过任何大学的“同等学力”
者基本上也都是城里的干部、工人等“得风气之先”
的群体,而且大多起码还是读过中学的。
记得1977年高考时,除外语专业外,一般考生的外语成绩是仅供参考,不计入总分的。
但研究生考试外语就是个硬杠。
运动刚过,国人的外语水平普遍低,“黄埔一期”
也不例外。
尤其是中文、中医、中国史这类带有“国学”
色彩的专业,导师大都主张重专业,而不过分要求外语。
但总分数仍是一道坎。
二十天的时间眨眼间就过了,这期间华珺瑶几乎都没出家门。
5月5日,华珺瑶和另外名考生同一时间走进不同的考场,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由于考前华珺瑶就去踩点认了一下教室,所以当天,她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医学院考场。
耿媚打算陪她来着,华珺瑶谢绝了。
华珺瑶进到考场,好像就她一个年轻的姑娘,其他考生都是运动前的老大学生,多大岁数的都有,所以又妈妈级的坐在教室里并不稀奇。
要考语文、政治、数学、外语、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等七门课。
对于别人来说最难的或许是数学和外语,对华珺瑶来说是,政治经济学了,好在有一颗记忆力超好的大脑。
由于外语停学了十年,国人的外语水平普遍低,“黄埔一期”
也不例外。
大家都忘得差不多了,允许带字典。
不少没有学过外语的考生都选考日语。
因为其部分汉字意义和汉语相同,加上字典,能蒙不少分。
然而翻字典很浪费时间的。
考场上每个人考题都是由报考学校自己命题寄到考生所在地,在当时考完以后密封即往学校批改,这是当时比较人性化的设计,考虑到考生们的路途遥远和食宿的不便,当时由于考试人数较少,这样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易行。
不像后来必须千里迢迢要到报考学校去考试。
(未完待续。
)猫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