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1章 远景(1/2)

(猫扑中文)“分他个清清楚楚,多干脆呀!”

华珺瑶摊开双手道。

“你这丫头,这样分了这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年菊瑛嗔怪道,“竟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华老实顿时如抽调了精气神似的,蔫了起来。

“老头子,你可别吓我啊?”

年菊瑛拍着华珺瑶的后背道,“你这孩子,看把你爹给吓得。

如果你爹有个好歹我饶不了你。”

蛮横地说道,“你给我想办法?

快给我想办法?”

只是简单的这样,就把她爹给吓的面如死灰了,更严重的她还没说呢?

这真是一次彻底的财产分配!

代价就是某些机械化的生产力有所破坏。

农村改革带来的农业增产是由于大包干前的粮价提高带来的,而大包干只是一次原有集体财富的一次彻底分配,只是一次存量改革,好像是杀鸡取卵一辈子最饱肚子的晚餐,而不是结论鸡生蛋的增量改革,以破坏农村机械化生产力为代价获取短期的利益。

而在将原有农村集体财富分光吃净之后,消化为“屎尿”

以后农村的状况马上迅速恶化,变成现在现在愈演愈烈的“三农问题”



即,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仅仅十来年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

、负担如“泰山”

、债台如“珠峰”

、干部如“蝗虫”

、责任制如“枷锁”

、政策如“谎言”

、假话如“真理”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

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年菊瑛最后干脆拧着华珺瑶的耳朵道,“快说。”

“娘,娘很疼。”

华珺瑶忙不迭地求饶道,“我说,我说还不行吗?”

“快说?”

年菊瑛催促道。

华老实看着闺女道,“你就别卖关子了。”

“其实这个很简单,就是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简言之就是利益,就是这个。”

华珺瑶摩挲着手指道,“钱!”

“你说的容易?

挣钱要是那么容易,你爹和村里人,还会那么辛苦吗?”

年菊瑛没好气地说道。

“爹,您看我在咱家菜园子里种的那些菜怎么样?”

华珺瑶笑眯眯地问道。

霜降前,前后菜园子的菜藤秧苗全部拔了,土地闲置了下来,华珺瑶种上了蔬菜、菠菜,韭菜,芫荽、蒜苗……为了保温,华珺瑶盖上了厚厚的草苫子,效果还不错。

曾经经营农场的她,对于这些驾轻就熟,对于大面积种植所发生的问题,如烂菜心儿,虫害蹬蹬都有解决之道。

她脑子里有完整的种植方案和计划,只是这些事在她手里无法完成了。

时间不够,只能托付于老人家了。

“你大哥当时还觉得不靠谱?”

华老实不好意思地说道,“啊?

我知道了,你不止想在自留地上种植?”

“不可以吗?”

华珺瑶嘴角微翘露出一个完美的笑容道。

“这个可行!”

华老实点头道,事实已经证明了,他家菜园子和自留地上的郁郁葱葱就是最好的证明。

“靠种地很难富裕起来,只有靠农副业。”

华珺瑶顿了一下道,“现在没有人控制你养多少鸡鸭,多少猪了,况且咱们村的猪不是让猪倌放养的,完全可以多几个猪倌儿嘛!

开办养猪场、鸡场、鸭场,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这丫头连口号都想好了。”

华老实听的热血澎湃道。

“爹,我记得小时后,村里还开办些五小工业,即:小钢铁、小煤窑、小机械、小水电、小化肥。”

华珺瑶突然驴头不对马嘴地说道。

华老实立马摆手道,“不成,不成,这技术水平低早就被淘汰了。”

“我知道啊?”

华珺瑶笑着点头道,“我们不搞五小工业,搞手工业。”

视线看向年菊瑛道,“娘,那草帽漂亮好看吗?”

“当然漂亮好看了。”

年菊瑛笑道,“好像也没人说咱资产阶级腐化。”

接着一拍大腿道,“我拿到城里卖不知道能卖出去不!”

华珺瑶笑道,“来年试试不就知道了,不光卖草帽,草编的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

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或者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

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还愁卖不出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哎呀!

这可太好了。”

年菊瑛立马拍手道,这是她最擅长的,村里的妇女都会,完全可以组织起来。

“爹,这是我写的,您收好了。”

华珺瑶从炕柜里拿出笔记本道,“这是梨树沟经济发展的计划书。

您看看,觉得合适就用,不合适就扔。”

这是华珺瑶给梨树沟把过脉,这些在空间中陆陆续续写下来的,绝对的绿色环保。

在农产品极大丰富后,背靠着千仞山,典型的石头房子,地处省城郊区,多好的农家乐资源。

不出门就把钱给挣了,不用出现留守的老人和孩子。

她忘不了梨树沟梨花绽放时的美景,乡亲们的朴实善良,虽然也有人恶意,但总归善良的人多。

她更不想美丽的家乡,因为眼前的利益,人们的贪婪,变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

虽然不知道能否按照她的设想走,因为不再她的掌控中,写那些,只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希望老实巴交的农民走弯路。

这片黄土地,生养了她一场,她希望它富裕繁荣、绿色。

“闺女,你的想法是好的,可人都是有私心的。”

华老实冷静下来道。

“那很简单,愿意分则分,愿意合的就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咱也管不住不是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