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9章 蛋包饭(2/2)

多合适咱们餐馆的风格!”

附赠大长腿……沈何夕觉得这个姑娘把自己店说成了卖人肉包子的。

“咱们餐馆有风格?

我怎么不知道。”

尽管嘴上说着抗议,但是大叔依然不紧不慢地翻着杂志,沈何夕发现那是本男性/向的超模画册。

有点抽风的老板,好色的大厨,喜欢蹲墙角的帮工,这样的餐馆真的有风格?

神经病的风格?

苏仟并不知道自己在沈何夕的心理已经从女神的制高点慢慢滑到了女神经病的深渊:“重点不是风格,重点是她有一双大长腿,我们可以让她穿短裙制服。”

“我更想看美胸大屁股。”

大厨还是很怨念。

“那还不简单。”

苏仟一拍桌子,豪气干云。

“看我的!”

扑通!

蹲在墙角的帮工不小心跪在了地上。

******** 老板名叫苏仟,国籍不明,似乎是个混血儿。

帮工来自阿三国,名字比较绕口,因为比较黑就叫黑豆,而那位眼睛总是盯着模特们胸口不放的大厨——叫做俞正味 听见这个名字,沈何夕的第一感觉是自己幻听了。

二十年后的俞正味是中国厨艺界的传奇。

因为食材的丰富,文化的交流,改良中国菜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番茄酱做的糖醋里脊。

除此以外,20年后烤箱成了很多家庭的必备品,咖喱饭也成了无数年轻人的最爱,就像是布丁和双皮奶的混搭,就像是年糕被泡进了红菜汤里。

未来的祖国走得很快,未来的华夏菜越来越多快少省,求新求变。

在这样的潮流里,俞正味是个奇葩。

前十五年,他致力于改良华夏菜,让中国菜更容易被歪果仁接受,可是最后两年,他抛弃了自己开创的崭新局面,把目光投向了祖国最平凡的土地上。

最本真的味道,最传统的做法,最朴实的灶台。

成了他新的追求。

可惜,沈何夕没有见过这位高人,因为他在沈何夕功成名就之前就死在了一场车祸里。

可是他对沈何夕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沈何夕记得他说过:“美味不应该是吃客们用来炫耀的奢侈品,因为在制作的眼中,它们代表了追求。”

“世上唯美食与乡愁值得被原谅十万次。”

“我生来不是为了做饭,是为了挑战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财富的极限。”

这位大厨并不属于南北各大流派中的任意一派,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的时候,沈何夕正在黎正清的指导下学习“缠丝兔肉”

的做法,黎老先生表示自己听也没听说有这么一个人,无名之辈也敢来邀请他品菜,他自然非常干脆地拒绝了。

可是仅仅过了一个月,俞正味就在全国大赛上斩获金奖,用的就是黎正清拒绝品评的那道菜。

那是沈何夕第一次注意到他。

再后来,就是在十几年中听到俞正味来往于全球各地,努力把外国美食的优点融入到华夏烹饪当中。

前世的沈何夕一直想要见见他,她在厨房里呆了二十多年,可她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能为厨艺生为厨艺死。

沈抱石和黎正清这些老一辈的人,他们从来没得选择,从出生在沈家和黎家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必须在厨子这个行当里走到头。

但是俞正味不一样,他没有来自传承的压力也没有被逼迫和抑制,在俞正味的身上,沈何夕总觉得自己大概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是现在…… 沈何夕看了眼津津有味看着写真杂志的“胡子大厨”

……如果他真是“后来”

的那个“俞正味”

,那自己想要的答案大概是“做菜帅气能钓到大胸妹子”

了……吧…… 苏仟觉得自己刚刚结识的小伙伴情绪有些低落,她非常热心地问到:“小夕,你还有什么疑问么?”

“唔,没有”

只是幻灭了一下,世界观需要重启而已。

********* 熊猫餐厅,门口小小的木制招牌上有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中间是一个简单的英文单词“panda”



贴着门边还有一个宣传语:“每一口都是惊喜。”

走进大门能看见木质的地板和柜台,十几张圆木木桌,几株不知道在那里找来的竹子盆景,在一边的墙上挂着一只熊猫的时钟。

三个正式工作人员,一名帮工,一名收银加老板,一个厨子。

三个非正式工作人员,就是包括沈何夕在内的三个服务生。

沈何夕每个周的周一周四周五晚上要在这家店从五点工作到晚上10点,还有周六的十点半工作到十五点半,正好是不用缴工作税的每周二十小时打工时间,每小时4磅,一个周80磅,换算成软妹币的话,收入已经超过了当时国内的很多人。

对于沈何夕来说,这些钱能够让她的手头更宽裕一些,到腐国的首都或者别的大城市的医院去咨询治疗哥哥哑疾的方法、 周一下午五点,沈何夕开始了在熊猫餐厅的第一次工作。

她的工作非常简单,因为每天熊猫餐厅都只提供一种套餐,所以,她只要记下客人的套餐数量和饮料需求,下单给厨房,拿饮料给客人,上菜,把账单压到柜台核算就ok了。

熊猫餐厅的开业第一天,菜谱是:星期一套餐,蛋包饭,煎香肠,奶油蘑菇浓汤。

看起来并不像是中餐的食谱。

刚刚开业的小餐厅生意还算不错,主要原因大概是门口挂着打折的牌子。

蒜末洋葱和鸡肉丁的香味在空气里飘散,沈何夕一边记录顾客的需求,一边皱了一下鼻子。

蛋包饭的起源多说是来源自片儿国,经由湾湾传入国内,用蛋皮包裹着炒饭,还可以在蛋皮外也淋上一层番茄酱,口感丰富,味道层次丰满,而且简单容易口味大众…… 沈何夕皱鼻子的原因是因为在上第一份菜的时候,她发现俞正味用的是黄油。

不止如此,从成品来看,他用的肉丁是鸡腿肉。

可是这次他做的,用的是橄榄油,而且还在炒香了佐料之后点入了柠檬汁。

身为大厨你这么调皮你麻麻造么?

给第三桌上完餐,沈何夕已经无语了。

在锅里炒的那份的佐料是圆葱,蒜末,萝卜丁和番茄丁还有鸡肉,肉比前两份要少一些,但是蔬菜的分量要多很多…… 明明是一样的套餐,这位胡子邋遢行事懒散的主厨居然每一桌都上不一样的炒饭。

第四份,炒饭回归到了最基础的圆葱蒜末版本,但是蛋饼的气味明显有了变化……俞正味把高汤兑进了蛋液里…… 第十份,咖喱味的…… 第十一份,迷迭香的气息…… 第十二分,用烤猪肉代替了鸡肉丁…… 香肠倒是统一的咸香带微甜的广式香肠,奶油蘑菇浓汤用的也是非常普通的做法,牛奶、奶油用文火煮开,倒入口蘑片和火腿碎还有用橄榄油炒过的面粉加高汤调成的糊,上桌之前撒干面包,柠檬汁,盐末还有胡椒粉。

简直是,胡闹!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