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二五章 归还(1/2)

县令的意思是教常昆去濮州一行,向刘昌裔说明高县拳拳之心,请他移师至此。

“烽火纷乱,止县尉亲自出马,我才安心。”

县令道:“我的亲笔休书,万万不能落到他人手中。”

常昆了然。

点头:“也罢。

我走一趟便是。”

县令笑道:“县尉出马,自手到擒来。”

便交给常昆一封书信,盖了县令大印,非常正式。

又道:“此事宜速宜急,县尉当速去速回。”

常昆拿了信封往怀里一揣,抱了抱拳:“我回去跟家里说一声,与范、谢、刘几人做好交代,便即出发。”

“善。”

常昆回到大宅,先把正在进行日常练兵的范无救、谢必安、刘敢、祁六子喊来。

道:“县令有事要我去办,快则三五七天,慢则十天半月。

我离开后军兵训练不可懈怠。”

县令的目的是向朝廷表明忠诚之意,并请刘昌裔移师镇高县,以解魏博节度使之威胁。

并非单纯送信。

否则以常昆如今的神通,一阵风卷来,一阵风卷去,一天跑十个八个来回也是轻松。

于是这里去了,说动刘昌裔,还得等他拔营、行军,一道返回。

因此三五七天最快,十天半月不多。

范、谢、刘、祁四人当即领命,只道必不怠慢。

常昆于是回后院,大丫头正在算账——家里开销、养猪场收支等等。

“夫君急匆匆的,这是有事?”

常昆喝了口冷茶,点点头:“县令要我办事,我得离开几天。”

“多久?”

大丫头问。

“十天半月吧。

如果快的话。”

常昆答道。

大丫头道:“妾身知夫君本事厉害,但出门在外仍要小心谨慎。

须得早去早回。”

常昆哈哈一笑:“自当如此。”

又道:“我不在时,老虎留在家里。

若有毛贼不轨,便教吃了就是。”

大丫头翻了白眼:“前庭就是军兵,哪个毛贼敢来?”

常昆一记摸头杀,惹的大丫头娇嗔,却就拿了东西转身出门。

这一出门,却是回了老屋,张颐道长正在大桑树下行拳。

见常昆,道:“常居士行色匆匆,莫非有事要办?”

常昆道:“是有事要办。”

就说:“县令要我外出办事,须得至少十天半月。

我原是想与道长多交流几日,可眼下怕是没有时间。”

便从怀里摸出一方巴掌大小的印。

“此阳平治都功印,乃道长祖上张道陵镇魔之物。

落到我手里,一直想交还到龙虎山,止未成行而已。”

张颐早瞪大了眼睛,盯着这印,神情极罕见的露出激动之色。

闻言道:“我知有一桩机缘应在高县,昨日见常君,已有所感。

没想到竟是老祖的这件法宝!”

常昆信手一抛,张颐忙接过去,摸索着激动难掩。

常昆直言道:“我早前听说龙虎山是真修的富豪,意以归还此宝索取一只乾坤袋。

若是不愿,我不勉强。”

张颐二话没说,直将腰间灰扑扑的小袋子解下来,将内中的物件倒出,即将袋子递给常昆:“区区乾坤袋,与家中老祖的宝物不可相提并论。

常君保管、归还此宝,我龙虎山张家欠道友一个大人情。”

常昆接过乾坤袋,哈哈一笑:“小事而已。

有此乾坤袋足矣。”

便道:“我这就要去办事。

这小院道长随便住。”

言罢洒脱而走。

他这里得了乾坤袋,稍一感应,内中有三丈方圆的空间。

比起当初的葫芦多有不如。

但已足用。

常昆家当本来不多,随身的如今也就一条昆吾槊。

而此槊化作护腕戴在手上,不需收入袋中。

大抵用来盛放一些日常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于是又回了一趟家里,在大丫头诧异的目光里,收拾了一些衣物装袋,又叫大丫头拿了些黄白之物,这才离开。

出了县城,常昆甩开大步直走。

也不动用神通,只两条腿十一路公交。

此一行对他来说是走马观花的路数。

这里高县心向朝廷,刘昌裔必求之不得。

且以高县的地势,若在此驻兵,比在濮州驻兵对魏博、淄青的威慑更大。

只要刘昌裔不是傻子,就一定会移师而来。

所以常昆不急不慢。

...

常昆一去,转眼第二日。

大丫头到了东云寺,查看养猪事。

这东云寺的养猪场,而今实际是在大丫头的管控之中。

毕竟范、谢二人,要操持军中事务。

大丫头到东云寺,里里外外查看一圈,指出一些不足,提出一些要求。

出来的时候,遇到一个尼姑。

那尼姑横眉冷目,面孔线条十分刚硬,一看不是个好脾气。

只听她道:“堂堂佛门寺院,竟成了养猪之所,可恨,可恨!”

大丫头一听,不禁道:“哪里来的尼姑?

你这话说的可不对。”

“怎么不对?”

那尼姑眉头一挑:“寺院乃神佛居处,怎拿来养猪?”

大丫头笑道:“佛门说众生平等,这寺院神佛居得,猪怎么就居不得了?”

尼姑被大丫头伶牙俐齿噎了一下,她竖起眉头:“我说居不得就居不得!”

大丫头道:“那你去县衙告官。

若县令下了文书,不许我在这里养猪,我自搬走。”

便不理尼姑,自顾自走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